我曾有幸在哈佛上海中心听过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示范课,并从2009年开始协助哈佛商学院Joe Bower等教授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开展调研。几次接触后,哈佛团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别具一格的哈佛课堂
哈佛上海中心设在陆家嘴国金汇丰银行大厦5层,陆家嘴是现代上海的象征,而国金大厦所在地也堪称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当我走进哈佛上海中心时,立刻感受到室内静谧与窗外繁华形成的强烈对比,浓郁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有点“大隐于市”的味道。
据说,为了使这里有更多的哈佛气息,装饰用的木材和石料均从波士顿专门运来。楼道墙壁上挂着哈佛馆藏的西方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复制品,书卷气十足,也充分体现了哈佛对中国文化的重视。
圆形的阶梯教室营造出平等、友好的氛围,我突然发现,偌大的教室竟然没有窗户。后来才了解到,教室四周都是落地窗,只有上课时才会把窗前的木板拉下来。据说在哈佛的课堂上绝不允许学员望向窗外,真是有趣的设计。
每堂课的时间均在两个半小时左右,信息量高度浓缩。课堂上,你会感受到压迫感和紧张感——教授一上讲台就开始他们惯用的苏格拉底式提问,没有对案例内容的回顾,而是直奔主题。他会走到你面前,看着写有你名字的桌签,笑着说:“请谈谈你的看法。”因此,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案例预习研读是参与课堂研讨的前提。
在讨论阶段,你能听到各种各样观点的碰撞,而最精彩的是课堂讨论结束后的教授点评。他绝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从具体案例中超拔出来,就事论理,画龙点睛。在我看来,最后的点评是凝练的精华,极大培养了学员思维的“弹跳力”,这对管理者而言至关重要。
客观公正的哈佛“风骨”
2009年3月,Joe Bower教授在中国进行学术访问期间,曾被中国海油的“成长故事”和独特的竞争力深深触动,并向中国海油发出合作开展案例研究的邀请。
哈佛案例之所以享誉世界,其客观公正的研究立场和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功不可没。前段时间,笔者偶然翻到国内某著名家电企业在美国拓展市场的一则案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该公司产品在配送和售后服务中,容易出现零部件短缺等问题。对于一个在激烈的家电市场中竞争的企业而言,这样的评价是极其犀利的。
我曾为此询问过哈佛的研究人员,他们说:“只要是Facts(事实),就可以写。我们不是给企业做形象包装,而是做案例研究。”在合作初期,哈佛方面就传递出非常强烈的信号:他们不是为企业做宣传,一定会秉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研究视角。
2010年3月,哈佛开发团队和教学资料摄制组专程来北京对中国海油进行案例访谈,所有费用均由哈佛方面独立承担。通过与哈佛案例开发团队的近距离接触,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哈佛的风采。哈佛“风骨”不仅体现在他们所做的案例文本中,也融会在案例开发团队成员的一言一行中。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哈佛的案例教学过程开放自由,但撰写案例的过程却极为严谨客观。比如,写到中国海油成立之初的资产价值时,能够查到的数据都是以人民币为货币单元,而要写到哈佛案例中则需换算为美元。哈佛案例撰写团队就和我们一起查找并计算出当年的平均汇率进行换算。
而中国海油自身也秉承求真务实的作风,尽量用全球化语境下更易理解的语言准确描述事实,所以,撰写过程免不了逐字逐句地推敲。比如,我们在企业内部经常说的“两条腿走路”,最初,我们建议翻译成“Progressing in two fronts”,虽然意思准确,但感觉并不生动。于是,我们又想了几种译法,但都不满意。
后来在一次访谈过程中,时任总公司副总经理杨华用“Two-Pronged Approach”来表述。Prong是西餐中的两齿叉,这样形象化的表达非常生动,得到了双方的赞同和认可。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在案例开发过程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到,随着中国海油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若要更好地传播我们的管理理念,还需在具有中国特色和海油特色的词汇表达上多下工夫。
而与哈佛商学院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我们更能真切地感受到世界一流专业团队的风采和魅力,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