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升高,又到了一年中的休假旺季。我国休假制度起源于官员休假,初多与节令、时令日庆贺活动有关,后渐出独立休假制度。
汉官平日居舍中五日一休沐
休假制度,早在我国的秦汉时期就 已有之。《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担任亭长职务时,就“常告归之田”。“告”是什么呢?三国孟康《汉书注》:“古者名吏休假曰告”。西汉时期,休假制 度基本形成,汉代官吏供职期间,一般居住在官府修建的舍中,不与家人同住。因此《汉律》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汉书》也记载:“每五日洗沐归谒 亲。”对于“休沐”,唐朝《初学记》解释得很清楚:“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除了类似周末的休假外,汉代政府还规定了节庆的假日。《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也就是说从冬至日起,百官都要放长假休息,假期休完另选吉日开衙办公。
元代全年节假日仅16天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官吏间互相“轮休”。轮休制度,因为符合人性化管理,开始被各个朝代采用。从唐代开 始,不在官府值班的官员下午以后就可以回家。由于大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人住在一起,因此没有必要每五天作一次短期的休假。唐代《假宁令》规定,休假制度从 5日休一天改为10日休一天,称“旬假”,即每月第10天、第20天和最后一天,各休假一天。宋代休假制度基本沿袭唐代,但是比唐朝宽松一些。那时候的休 假,提前要“告假”,假期满后要“销假”,否则便会罚俸甚至罢官。
唐宋时期除了这几天一休的“旬假”以外,还有许多的节庆假日。在唐代,有53个各类节庆假日,学生有专门的田假和授衣假。宋代有54个各类节庆假日,但只有18个节假日官员可自由活动,其余36个可能要出席相应节假日庆典活动。
唐代重要人物的生日也要放假,重要人物主要有三个人:老子、释迦牟尼和皇帝。老子诞辰、佛诞放假1天,皇帝诞辰放假3天。到了宋代,老子诞辰、佛诞的假日取消了,只剩下皇帝一人。除了以上这样的假日外,如果皇帝哪天心情好或者遇上喜得贵子等高兴的事情,也会放假。
宋代过于宽松的休假制度造成了吏政涣散,元朝为了防止重蹈覆辙,假日大幅减少。在元朝统治者看来,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官吏们全年的节假日减少到16天。
清朝时“匿丧不报者,革职”
明清时期,许多假期被完全免掉了,除了父母去世的三年“丁忧假”外,少有的假日也要皇帝特批才能获得。这段时期全年只有三个节庆,即春节、冬至 与皇帝的诞辰,这种改变显示了个人对皇帝和父母义务的强调。有人为了头上的乌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丁忧”隐匿不报。朝廷对此的态度是绝不姑息,清政 府规定“匿丧不报者,革职”。
同时,出于维护孝道的需要,如果你是家中独子,向上级说父母生病了,就可以休假。正如太平天国时期在中国的英国议员迈多士在《中国人及其叛变》 中所说:“政府即使明知官员是在逃避公务上的困难,也不敢拒绝身为独子的官员以照顾母亲为由告假;但是另一方面,官员却从来不敢因为照顾病痛中的妻子而告 假。”
国子监学生有田假和授衣假
国子监的学生也经常放假,甚至有专门的田假和授衣假。《新唐书·选举志上》说:“每岁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田假是专门为农忙时节而放的假,此时出身于农家的学生都会赶回家里帮忙;授衣假意为九月天气变冷的时候,专门放假让学生回家准备过冬的衣服。
古时的国子监因为设在京城首府,国子监的监生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而来,有的路途很近,有的却很遥远,为了方便学生回家,田假和授衣假假期都比较长,时间有一个月。更为可取的是,这一个月的假期是不包括学生来回奔波的时间的。
明朝时太学生待遇十分优厚,每月不仅可以补六斗米,还能获得鱼肉奖励,甚至每月还可以领取一些俸禄,但学生要穿御定的学生服,如果想回家得皇帝批准才行。
西方人带来了星期天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他们每星期休假一天,一开始国人对此非常反感,认为星期日休息是一种精神和钱财的极大浪费。但是随着来华的 外国人日益增多,生活共处耳闻目睹,国人也开始慢慢了解了星期日公休的意义,逐渐认为这是一种良风美俗。1872年6月13日,有人在《申报》上发表文章 《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文章说“西洋诸国礼拜休息之日,亦人生不可少而世事之所宜行者也。”
中国最早规定星期天放假的是福州船政学堂。1882年该学堂规定:“一班照西例,礼拜日歇息,其从汉教习受教者,每月朔、望、初七、二十三歇息 一日。”该学堂共四个班,一班是接受西式教育的,所以休星期天;其迂腐之处在于,其余三个接受“汉教习”的班,虽然也是七天一休,但硬是按照阴历规定每逢 初一(朔日)、初七、十五(望日)、二十三各休一日。
首次见到中央政府关于实行星期制休假的规定,还是在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史称“壬寅学制”的文件里。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8月 15日,朝廷颁布《钦定中等学堂章程》、《钦定高等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全国的中等、高等学堂,一律实行星期制,逢星期天休息。不出4年,星期制就走出校 门,在京城的中央机关,先采取星期制的是与学堂有关联的学部,之后是分管经济和外交的商部和外务部,到后来,被视为最保守的礼部和吏部也过上了星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