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企业文化的定义把什么都说成是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等,我觉得物质就是物质,不是文化;制度从广义上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通过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但在制度形成之后,文化更多的是指非制度因素,是指制度以外的东西,是指与制度相补充的东西。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动力和价值观,精神动力解决为什么而战的问题,价值观解决如何战才好的问题,而精神动力是首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20多年了,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国家的经济建设成果当然少不了企业集腋成裘的贡献。也许有人认为,企业是一个营利组织,其目的并不高尚,不像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奋斗的政治领导人和牺牲的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历史会证明,改革开放事业并不逊色于革命事业,企业家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许多企业家的精神境界也是崇高的。
我们看到“海尔”的冰箱做到了世界第一,“海尔”打出“海尔,中国造”的响亮口号,为改变“中国制造等于低值廉价品”的形象而努力。我们看到张瑞敏在世界讲堂上代表中国企业发出声音,我们看到柳传志成为美国《财富》杂志的封面人物,我们看到李东生正在精心搭建其世界级企业的架构。虽然我们企业的历史很短,但是有了精神力量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一定会有世界级的大企业产生。
企业的精神动力首先是企业家的精神动力,但光有企业家的精神动力是不够的,企业家应该把这种精神动力转化为整个企业的精神动力。
最近我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的私营企业家不论在创业初还是在企业发展后,都同时兼有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创业初的物质动力大于精神动力,企业发展后的精神动力大于物质动力。对广东、浙江、重庆、西安等省市一些成功的私营企业家访谈和实地调查,也证明成功企业家的精神动力都非常强烈。通过分析,企业家的精神动力主要有自我实现、兴趣满足、权利体现、社会责任、助人为乐、独立精神、社会认可等七个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精神动力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有些企业家认识到自己有精神动力,甚至知道这种动力是什么,来源于什么;有些企业家并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精神追求,但它实际上也可能存在。
关于精神动力,每一个企业都可以问一问自己:我们除了追求利润之外还有没有其他追求?如果有,这种追求是什么?这种追求的重要性和强烈程序如何?对于这种追求上下是否有共识?这种追求是如何表达和传播的?
不能说没有精神动力的企业一定不能成功,但一个没有精神动力的企业不可能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和长久的企业,正如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不可能是一个伟大而长久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