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个小微公司企业主对我说过:我们根本招不到上海籍员工,也招不到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只能招到从内地城市不知名的大专大学毕业的,想到北京上海闯闯世界的不甘心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有一种共同特质:完全没有“爹福利”,即使在故乡也无法靠关系找到在当地算是体面的工作;高考成绩一般,没有名牌学历傍身;外地或者农村户口;有冒险精神,希望到大城市开开眼界。
而相比之下,大城市或者省会城市户籍的年轻人则大多对工作有着更多的期待。用一位私人葡萄酒商的话来说:“很多上海籍的年轻人名下已经与父母共同拥有一套或两套房子,他们希望这份工作能让自己再买一套房子。”而看上去活得相当艰难的小微企业显然满足不了这样的需求,当然不是他们的选择。
但另一方面,名牌大公司、薪金待遇好的企业对人才的选择又近乎苛刻。有些公司的行政助理都拥有海外硕士学历,而且看上去三五年之内还摘不下“助理”的帽子。某些据说待遇很好的央企更是传出非博士不要的条件。我的一个实习生,拥有复旦大学本科的学历,同时又拥有香港浸会大学硕士生学历,把简历投给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本土视频网站,竞然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但即使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也很少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会选择去小微公司。一是不稳定;二是担心无四金保障;三是工资不高;四是怕学不到东西。但我了解了一下小微公司给出的薪酬标准后发现:资金链紧张的小微公司通常开不出高级专业人士的薪酬,但在付给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待遇上,与一般的大公司不相上下。而且小微公司的优势是,如果你在大公司只能做助理的差事,在小微公司则可以大展拳脚,有机会在生产、营销、销售等许多方面一试身手,只要你有这个野心。90%的小微公司活不到一年。但这一年的经验值却可以升值保值。事实上,中国的就业市场上,行业经验早就成为比学校的品牌和学历的级别更有价值的东西。愤世嫉俗一点,你可以把小微公司让你什么差事都做当成剥削廉价劳动力。换一个角度,这其实是让你带薪修炼不同行业的经验值。
在从学校出来的最初两年里,企业能带给你的远远大于你能带给企业的。去观察这个行业是怎么运作的,去体会每个职位的责权利,去推敲办公室同事每句话的韵味。从这个角度,与其再去学校回炉一年,用两三年的青春换一个学历,还不如去小微公司锻炼自己的竞争力。公司是别人的,倒了就倒了。经验值是你的,谁也带不走,而且也许比洋学历还受市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