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慌乱有害

   日期:2012-05-16     来源:|1    浏览:176    评论:0    
核心提示:焦虑、慌乱、焦虑、慌乱、焦虑、慌乱……这不是心理暗示,是让你正视它。

  焦虑、慌乱、焦虑、慌乱、焦虑、慌乱……这不是心理暗示,是让你正视它。

  

  前段时间,惠普炒掉CEO李艾科,并匆忙任命前eBay首席执行长惠特曼接替其职。

  这已经是惠普在六年时间里炒掉的第三位CEO。后PC时代,这家老牌PC厂商开始慌乱了。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这家科技巨头的市值缩水了接近一半。

  大肆宣传TouchPad平板电脑,三个月后却停止研发;大力推广个人电脑业务,而后却宣布分拆;提议以10倍预期销售额的价格收购软件公司Autonomy……种种不够理智的举措,终于让股民们对李艾科投了不信任票,他被解雇的消息一传出,惠普的股价就上涨了6.7%。

  公司在慌乱时会做出种种不理智决策,比如惠普患得患失地一会儿说停止生产TouchPad,一会儿又恢复。普通的公司人也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慌乱时期,和一个公司的慌乱情况类似,其原因和表现形式都有可以共同拿来探讨的地方。

  对公司人而言,职场上的慌乱大体上来说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长期的心境上的慌乱,比如提不起兴趣,什么事都不想做—这种心情比较复杂,一面“不作为”,一面又为这种“不作为”感到心不安;还有,职业发展到了瓶颈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就不自觉地产生慌乱;或者压根就不看好自己工作的行业或公司,长期处于一种想跳槽又舍不得离职的纠结状态;再或者与公司同事关系处不好,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

  还有一种就是遇到某个具体事件,这种慌乱时间比较短,但通常来得比较强烈。比如做某个项目时没有执行好,给公司带来损失;做错了关键事,后果很严重;或者加班加点想在deadline之前完成项目,却始终得不到上司的认可,等等。

  通常人在慌乱的时候,会本能地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根救命稻草有可能转移大家对你的困境的注意力,但慌乱的本质依旧没有解决。

  慌乱本身就说明你已经失去了准确判断的能力,所言所行很可能都是盲目的—如果你依然能够冷静思考、理智判断,那就不成其为慌乱了。

  假如你处于长期的慌乱状态,你可以找同事、朋友或者上司好好聊聊自己的状况,看看他们是不是有过类似问题,是否有好的解决方法。长期慌乱虽然不激烈,但如慢性疾病一般,积少成多也会成为恶疾。

  假如是短期的慌乱,你首先得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正视自己捅的娄子,然后找到事件的当事人把问题解决掉,关键是要知道症结所在,吸取教训重新来过。

  也许当你真正慌乱时,以上提到的解决方案都只是一纸空谈,你可能会患得患失,怀疑自己,做出错误判断,甚至与人为敌。

  所以,要总结一下慌乱产生的原因。事后总结,也能为你未来可能遇到的慌乱或者未来你解决慌乱的方式做一个前瞻性的考虑。

  再长时间的慌乱也总有一个期限的。

  假如你觉得自己处于无止境的慌乱中,这种慌乱已经成了习惯,你可能永远不清楚自己下一步究竟应该怎么走,更无所谓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那就停下来,好好想一想吧。

  01兴味索然怎么办?

  慌乱期:2至3个月原因:对工作失去兴趣林非在一家咨询公司做咨询顾问,已经工作3年了,主要工作是做一些行业研究项目,通过座谈会、深访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数据信息,为前来咨询的公司提供发展策略和建议,并写成研究报告。

  在她的工作中,图表和数据是最常接触的内容,通常只有上百页的PPT研究报告才能为一个项目划上圆满的句点。

  今年五六月时,林非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职业瓶颈。咨询工作不再如刚开始接触时那么让她充满激情。刚刚工作时,她从来不会考虑做一个项目的回报高不高,想的只是尽量多学点东西。而且对项目的强烈热情会激励她加班加点把项目做到最好。

  林非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她在去年公司的年会上被评为公司年度最佳员工,全公司和她一起获得这个称号的有十几人。

  她自己也没有预料过,这种热情在两年多以后开始慢慢消减了。她开始觉得自己在这份工作上的进步越来越小,在这个职位上的发展前景似乎也越来越渺茫。她甚至冒出了离职的念头。

  在陷入这样一种状态后,林非每做一件事都会有意无意地衡量得失,这导致她的心态变得很不平衡,“任何一件小事情可能都会让我心生不爽,比如为什么我要加班啊,为什么这个事情非让我做不可之类的。”

  那种不平衡的心态大概持续了两个月,直到林非的上司推荐她跟着公司的一个高层领导做项目。最开始,林非对项目负责人坦白地说了自己的状态不太好,这段时间变得比较计较得失。领导没有因此而认定她的工作态度有问题,只是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告诉了她。林非心里挺感动的,在后来做项目的过程中又跟着这位领导学到了很多新东西,她的不良状态也就慢慢调整过来了。

  除了领导的点拨和自己的调整,林非在和同事闲聊中,发现其他同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也让她渐渐地对自己的这种变化释然了,“看到大家都这样,我也不会惊慌和不平衡了”。

  可以说林非的运气还不错,在她遭遇困境时,领导给予了信任和认可,这帮助她迅速走出了阴霾。她又在工作中发现了新的兴趣点,重拾对咨询工作的热情。

  02犯错了怎么办?

  慌乱期:2个月原因:项目失败,怀疑自己的能力孙旭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已经做了一年多的产品设计师。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用户进行调研并分析他们的需求,根据调研结果设计产品功能,进行产品交互设计,同时跟进产品的研发和上线,提出不断优化产品的方案。

  这是一份看上去很酷的工作,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互联网上大家都使用的产品。虽然才工作一年,但是上司对孙旭的期望比较高,经常会分配给她一些任务。

  前段时间,孙旭就接到一个对产品的更新情况做监控的项目。她带领一个5人小团队进行产品设计和研发,但是由于产品的前期用户调查做得不够充分,导致这个产品在后台内测时出现了问题,没有达到一开始的预期目标,最后这款产品也就没能上线。

  这次失败让孙旭很有挫败感,“我有点怀疑自己了,当时就在想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做这个工作,为什么就没有做好?”

  不过挫败感并没有一直困扰她,孙旭端正了心态后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在同事的帮助下,重新梳理了设计思路,又进行了一次充分许多的用户调研,并且根据新的调研结论给出了新的设计策略。

  “这里的文化是很包容的,允许新人犯错,但是一定要记得错误。”这一次孙旭成功了,产品上线了,而且效果还不错。

  03前途不由我掌控怎么办?

  慌乱期:1个月原因:职业发展的想法无法得到满足文铮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IT行业的技术岗位上工作,现在已经是一名中级软件工程师。

  最开始他在一家IT公司做Mainframe技术。Mainframe 就是在商业活动当中用来管理商业数据、维护交易服务,并且能够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的机器。Mainframe技术行业里又分为Online岗位和Batch岗位。

  文铮在这家公司的Batch岗位上工作了三年,然后当他向公司提出想换到Online岗位的要求时,公司没有答应。

  出于职业发展的考虑,文铮下定决心一定要换岗,“我们行业只有两种职业发展前途,技术岗位的咨询级别的专家以及管理岗,我打算往技术专家发展吧。但是如果只做Batch的话,太片面了。这就像语文和数学的关系,两个都要学好,所以我想换到Online岗位。”

  他的想法很清晰,本来也以为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到实现,这次申请换岗受挫让他有点焦虑。即使如此,他始终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产生过动摇。多年的技术工作经历让他变得比较理性,“如果公司没有满足我的条件,就只有友好分手了。”

  在第一份工作做了三年以后,他跳槽到另一家大型IT公司,也如愿以偿地到了Online岗位上。文铮觉得自己又往理想的职业发展目标前进了一步。

  04没前途怎么办?

  慌乱期:4至5个月原因:不受重用导致不自信何薇在一家国企做财务会计已经15年了。她平时的工作就是参与编制企业的财务报表,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说她是部门的元老级人物也不为过,但职位一直没晋升,新任的财务主管还比她年轻。

  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没得到应有的回报,何薇觉得很沮丧。她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工作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是自己的能力欠缺?还是与上司、同事的沟通技巧不够?她怀疑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效率也变低了。

  她有点后悔自己当初来到这家企业工作的决定,她的朋友向她提出建议:“也许去一个更开放的平台,你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这种想法有了之后她就不能再把它压制下去了。合同到期后她没有续签,去了北京找工作。她想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应该能找份还不错的工作。

  事实上,36岁的何薇发现自己在和一群知识更丰富的年轻人竞争时,并不具有什么很强的竞争优势。

  找工作的过程远比她想象得艰辛。“8月,我参加了好几家公司的面试,都没有谈妥。去那些公司还得从基层做起,这让那些公司和我都很纠结。”

  9月,何薇终于找到一份相对还比较合适的工作,在一家新成立的传媒公司负责财务会计工作。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内心慌乱、焦躁以后,她终于安定下来。

  韦玮
  
凯捷咨询跨国企业业务高级经理

  C =CBNweekly
  
W =韦玮

  C:慌乱是如何产生的?

  W:首先要明确一个逻辑:上文案例里讲的分两种情况,一是职业倦怠,二是职业焦虑。前者与热情有关,在“不想去做了”的情绪下人反而没什么压力。职业倦怠可能导致焦虑,但非必然。而后者与热情无关,会承受较大压力。压力可以分别来自工作和生活,其实根据国外的报道,人一半以上的压力是社会转型太快造成的,并非来自工作本身。那么此时焦虑已经产生,如果有经验地进行处理,则有焦虑是好事情,就和有压力就有动力的道理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推动自己做一些转变。如果没有经验,无所适从,焦虑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慌乱。这没有任何好处。所以解决慌乱,要在源头上进行堵截,基本上出现慌乱了就很难处理了。

  C:如何避免焦虑?

  W:焦虑的产生是源于对现实和期望之间差距的一种无能为力。这里包括三个关键词:现实;现实和期望的差距;对此无能为力。在这三个点上做任何处理,都可以避免焦虑。第一,改变现实,改变环境。如果说进行理性分析之后确实觉得要改变环境,那就跳槽。但不能等到慌乱产生的时候再跳,那只会越跳越乱。第二,降低期望,这不是说让自己做得差一点,而是把目标进行分拆。比如一个人目标是做500强的总裁,肯定无法一下达到。而如果把目标分解到年度,相当于降低期望,例如今年要小有成就,在团队中做到不可或缺;明年要升一级等等,这样对自己会有帮助。第三,在无能为力上进行处理,即提升能力、厚积薄发。

  C:很多人会通过跳槽来解决问题?

  W:如果陷入慌乱,还是要给自己一个冷静的阶段。在慌乱期跳槽,对市场、职业、自己的认知肯定不准确,有偏差。跳槽就像抓阄了。请个长假是个好办法。

  C:从公司角度来说,怎样可以尽量为员工制造一个不慌乱的工作环境?

  W:有太多事情可以做,几乎涉及到HR的所有方面。最重要的有这几点:各种各样的应急预案;培训;心理预防和干预;各类兴趣小组、体育活动等。第一点,公司需要一些预案针对可预见的变故,如果出现不可预见的变故也有章可循。越是规范的欧美、日本企业,应急预案越多。这样员工心里有数不会慌乱。第二点,培训分两类,一是针对业务环境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二是针对能力培养的培训。很多人慌乱是因为不懂,如果对业务越了解,则犯错的几率越小,自信心越强。而诸如统筹规划、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培训也很重要。第三点是针对出现焦虑或者慌乱之后的做法。有些公司有健康室,或者买800热线让员工可以打电话到台湾、香港咨询专业人士。

  除这些外还有管理的软环境:让员工少加点班、参与决策、轮岗、很快晋升、和高层很好地沟通等对员工工作都会有影响。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慌乱有害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