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益驱动的企业文化”中,我们从利益及其相关制度设计对企业文化变革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理论。虽然“经济人假设”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遭到了各种各样的质疑和诟病,但是它依然被看做人性分析和组织行为分析的基础性理论。作为分析企业文化这样一种群体思维模式及其行为的逻辑起点之一,利益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恰恰在于将企业文化拔高到“价值观”层次而忽视了利益机制。
我们将利益机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之一,是因为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利益机制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或者对某一类人来说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就是价值观。
阿马蒂亚。森在评价“经济人假设”理论时认为:“对自身利益的追逐,只是人类许许多多动机中最为重要的动机,其他的如人性、公正、慈爱和公共精神等品质也相当重要。因此,如果把追求私利以外的动机都排除在外,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的理性,理性的人类对别人的事情不管不顾是没有道理的。”对于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来说,阿马蒂亚。森的话是很有说服力的。在物质利益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东西,是人类——可能是一部分或少数,所苦苦追求的!这样的案例,我们可以从社会和企业中信手拈来。在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支支衣衫褴褛却斗志昂扬的部队,悲壮而执著的战斗。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支队伍中,可能多数人是为了保卫胜利成果——土地和粮食而战斗,但是,这些人绝对不是全部。熟悉中国革命历史的人都会很清楚,这样的队伍中,有很多人不是为了物质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在战斗。即便开始是为了简单物质利益加入队伍的人,在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后,革命动机也得到了升华。
最近接触到一家专营性质的国有企业。在分析这家企业的文化现象时,大家认为,这家企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专营和国有企业两个方面。但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其他类似的企业(包括其他行业的企业)和这家企业的状况不一样?同样是“专营和国有企业”,为什么有的比我们做得好,有的不如我们?“专营和国有企业”是我们分析问题的根本,但并不是全部。领导团队缺乏企业家精神、缺乏对事业的追求,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原因。通俗地讲,就是这家企业的领导者缺乏“干事创业”的念头,安于守成,不思进取,没有为某种理想而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冲动。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一般包括:①关于企业主体的定位和自我意识,即主体意识。②关于企业组织结构和秩序的观念和理想。③对于企业制度与规范的立场和选择。④企业价值实践行为的心理模式。⑤首位或本位价值认定。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首位或本位价值认定”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你最看重什么、你认为什么最有价值的问题。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利益驱动,也无非是因为大家首先对物质利益最看重,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要首先选择这样一种“以利益来引导”的价值观。实际上,在任何一家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条线索:几乎所有企业的创立者都是从挣钱这样一个基本价值观出发的。但是,采取怎样的手段去挣钱、挣到钱之后再怎样发展,就是价值观是否升华的问题了。
没有发展起来、或者中途失败的企业,大多是因为价值观没有从简单的物质利益中升华出来。企业发展过程的急功近利和发展之后的无所适从都可以归因于此。前者如近期被媒体曝光的欧典。在这之前,欧典已经发展得不错。可是,财富之心的膨胀使他们失去了方向,居然依靠假造品牌欺骗消费者、攫取超额的利润。在“物质利益最大化”和“保持企业诚实守信”两种价值观之间,他们最看重的当然是前者。
后者则包括一些企业创立者,在挣到钱后失去了进一步成长的方向,或者耽于享乐,或者胡作非为,掉进了物欲的泥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而一些持续成长的企业,从“挣钱养家”开始办企业,企业慢慢大了之后,就不再简单地以金钱作为自己惟一的追求,而是逐步过渡到干一番事业、善待员工、回报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等新的价值观层面上。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领导团队所思考的,除了金钱等物质利益之外,一定还有其他一些要素,“做点事”、“干大事业”、“做最优秀的”……成为他们在物质追求之后的精神追求。这些要素在企业中的持续传播和实践,就构成了企业新的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价值观选择与实践的过程。因而,企业的持续成长,也必定是企业在正确的时机、选择了正确价值观的结果。
大多数创业的人是由简单的物质利益引诱起步的。但是,如果人仅仅停留在物质利益上,就很难和动物区别开,也就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人是一个精神化的高级动物!
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观驱动,实际上就是企业要明确在什么时候、什么东西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驱动可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企业发展的价值观选择,二是企业赖以教育和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是必须在实践中相互匹配的两个方面。比如,企业采取的是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不能“让利于民”,不能做到“财散人聚”,就很难教育和引导员工为企业的利益而奋斗。再如,如果企业认识到,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成长密不可分,企业就会在各个方面采取必要措施为员工发展提供条件,企业也就可以用“促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价值观来引导员工,使大家在干活赚钱的同时,逐步奠定职业基础、扩展个人能力。
博锐20比如在关于道德成长的话题中,我们可以将道德划分为几个层次:不伤害人,是一种基础性的道德,是社会规范;无偿地帮助他人,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值得效仿的道德行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一种值得人类追求的、更高的道德。
这种逐渐进步的道德成长模式,是否也应该是企业的价值观凝聚与引导员工的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