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段冬2002年加入新浪之前,新浪的校园招聘项目就已经开始了。主要方式是结合品牌和产品宣传,由企业高官人员代表到校园进行宣讲。这种活动的最大益处是让即将迈出校门的学生们认识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了解该行业发展特性,以及企业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竞争优势的,等等。
校园招聘主要会在学生临近毕业时集中举行,主要面向大四学生。但是一段时间后,这种招聘方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企业与学生都过于急功近利——企业希望尽快招到需要的人,学生也希望在两三个月内找到合适的岗位。结果,不少学生对企业的了解非常有限,进入企业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在该企业发展。”段冬如是说。
段冬说,现在,校园招聘已经成为了一项日常计划。与以往的集中招聘方式不同,企业的人才选拔计划应该是长期的,每月都有的滚动招聘计划。现在,新浪将招聘方式主要依托网络,而线下招聘已经不占主导地位。“作为潜在雇员,要有上网习惯,否则是不可想象的。”“等到学生们临近毕业时再去招聘,你就会发现优秀的学生都已经被挑走了。”段冬笑着说。
招聘不仅是应聘者的竞争,也是企业之间获取人才的竞争。新浪采取这样的计划无疑是个明智之举,不仅占有了主动权,而且保证了人才的随时更新。除了时间上的变化,新浪还转变了招聘策略。以往的招聘重视宣讲,以宣传企业为主。但现在,新浪的校园招聘计划带有更多的“招聘意味”而非纯粹的宣传。段冬说:“现在,新浪会针对重点院校的相关专业进行招聘,大多是与公司所需求的岗位对口的。去年,新浪到航空航天大学、北大、清华、理工大学、广播学院、传媒大学等高校,针对相关专业进行招聘。”
在应聘过程中,学生要经过新浪的三重考验。首先进行笔试,通过与专业相关的问题,考察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段冬举例说:“对传媒专业的学生,我们会举出一些新闻事件,考察和评估应聘者怎么写稿,如何抓取新闻点。”通过笔试环节,将会有大约50%的候选人进入下一轮面试。
在对笔试结果进行分析后,新浪将针对学生的弱项和强项,安排几轮面试。在面试中,确认其强项是否真正表现出来,弱项是否能够通过培训得到改善。可以改善的,就会留下;而难以改善的,就会筛掉。
接下来是能力测评。考察每位学生的个性是什么;个性中的长项是什么,比如沟通及影响能力、数据及文字分析能力;是否胜任岗位工作并且愉快地完成任务。
最终录用的比例在所有应聘人员的10%至20%,见习期三个月,新浪会安排工作指导人带领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这样的招聘环节与社会招聘、网络招聘的流程类似,只是笔试、面试内容略有不同,比如在实践经验等方面的评估。
提供实习平台,承担社会责任
2003年起,新浪结合校园招聘项目,开始了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实习生计划。实习生计划一般针对大二、大三,以及研一、研二年级的在校生。目前,实习生比例已占公司整个招聘人数的20%左右。
不少企业认为,实习生创造的利润少、培训成本高,并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寻找实习单位成了许多同学的苦恼。在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中频频碰壁,或者到不适合自己专业的企业实习,效果不大。那么新浪为何独辟蹊径,向在校学生敞开了大门?
“作为媒体,除了应向公众传递健康积极的资讯,还应当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实习生计划就是新浪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企业接受实习生,要具备很多条件。包括对实习生的培训体制是否完善,带领实习生的人手是否足够,同时,不能因为招收实习生而影响企业的工作绩效。
段冬同时表示,实习生所学专业与岗位的相关性非常重要。许多企业不接受实习生,也是出于专业方面的考虑。新浪也不赞同很多专业与岗位无关的学生报名。
很多人认为传媒专业更容易进入媒体工作。段冬对此看法做了解释:“这不一定。传媒专业的学生可能比较适合新闻抓取、网络编辑等对文字功底要求高的工作,这方面内容我们会在传媒专业招收多一些。但也并不是传媒专业的就一定能做好编辑。”新浪共有45个频道,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并不拘泥于新闻传媒专业。例如健康频道,需要的是医学方面的人才。段冬表示,总体来说,新闻、财经、娱乐和体育等频道更偏重选择传媒专业的学生。
新浪更欢迎学校推荐实习生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寻找实习的机会非常有限,缺少一个公平的机制。对此段冬表示:“新浪招聘实习生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主动和学校联系,由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者相关机构推荐专业课以及综合素质较为优秀的学生,经过新浪公司进行筛选、面试和评估后,通过学校推荐学生到与就业方向相关的专业性企业实习,学生可以专心把专业学好。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习过程了解企业案例,知道专业实践需求是什么,以利于把专业课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实际应用中。通过学校这个途径,能够保证学生将所学专业与岗位最恰当地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实习的稳定性。”
对于学生个人到企业寻找实习机会的做法,新浪并不主张。“因为学生们的渠道资源有限,加上并不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所以对企业的了解往往是滞后和被动的。
另外,新浪还会通过网络上发布实习岗位信息。一般来说,新浪在北京招收的实习生会多一些,这主要是受外地学生涉及到食宿等问题,会给实习过程带来一定影响。
很多人关心实习生的待遇如何。段冬告诉记者,新浪的实习生待遇分为两种:带薪和不带薪。前者针对于专业背景与工作岗位相关,符合新浪未来的招聘意向的实习生。后者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目的只是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这种情况的实习时间也较短,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新浪还计划在未来向相关院校开设“奖学金计划”。这种“奖学金”与高校设立的奖学金含义不同:实习生到公司实习,将由相关部门付给报酬,即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支付学费。这种行为在国外很普遍,在国内还比较少。
新浪网招收的实习生,有的从大二起就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实习,直到毕业。那么如何保持实习的连贯性呢?这涉及到实习生计划的具体内容。
“我们会为实习生找工作指导人,学生会与其保持联系,甚至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我自己也带过实习生。通过E-mail,他们提出在校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我们会给出一些指导性的帮助,包括告诉他们看哪些参考书;以及对于专业相关的一些问题,企业是用什么方法处理的。在这个建立‘工作伙伴’的过程中,我们会真正找到潜在的候选人。实习结束后,50%的实习生会留下来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
在员工见习期内,结合在工作中的需求和问题,公司会针对员工行为规范、管理流程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辅导和培训,使实习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这样实习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实习的效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观察实习生的工作表现,段冬认为,实习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工作努力,学习能力强。经过实习期真正被企业录用的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更好,学习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表现的更为突出。但是实习期间的学生们也存在着不能很快转换职业角色,对岗位的职责和绩效标准要求认识欠缺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在校学生称为‘自然人’,毕业后可以称为‘社会人’的话,毕业生是否能很快融入社会角色中是当前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他们对企业贡献的理解还不到位。只是付出了努力并不表示为公司做出了贡献,我们认为,通过工作过程和结果的达成是衡量任职者个人贡献的重要指标。”
用亮点包装简历
许多学生相信简历的包装在应聘中的力量,花费不少心思在这方面上,希望用华丽的“外表”吸引招聘者的眼球。段冬不否认包装的必要性,但更注重的是,如何在简历中体现自身优势。
大多数学生是到大四应聘时才开始写简历,段冬认为这时已经晚了,就只能花心思在包装上。“做得抢眼的简历,有可能会先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对于所有简历来说,只是阅读的先后问题。如果华而不实,那就是一份‘十秒钟简历’。”
简历的关键在于真实有效,因为应聘者不知道面试官会问什么问题,“在面试时我们发现很多人是在‘背’简历的,那么他们必然会被淘汰掉。”
所谓的“包装”,应当是将应聘者的亮点集合起来。现在许多企业使用软件对简历进行筛选,所以能否将简历包装得更好,关键在于是否重点说明自己的能力是否符合该岗位的任职资格,具体地讲就是在简历中是否有与胜任此岗位的“关键词”。
段冬建议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准备一份自己的简历,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充实简历内容。同时还可以不断了解自己的个性优势。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得出结果。也可以与老师讨论,不断明确自己的个性优势。
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应了解该专业的就业意向,未来岗位的任职资格与所学专业有何关联,专业的优势在哪里。
段冬特别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不断收集企业案例。当企业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从自己的角度,通过系统思考的方法,为企业解决问题。从专业角度上看,同一个问题可能涉及不同的知识模块,把自己的看法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再进行修改完善。通过实践和学习,及时和企业同行、老师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把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体现在简历中,更易被企业看重。
许多企业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具有工作经验。对此段冬谈了自己的看法。
“工作经验并不是最重要的。企业希望大学生一进入岗位就可以工作,这种想法没有错,但是比较短视。人才进入企业,在一年之内做出的贡献会很少。需要企业的培训,才能进入角色。同时,这也反映了一些企业的培训辅导机制并不完善。一年之后,员工才会渐渐了解岗位的要求,判断自己是否适合现在的岗位,或者开始有自己的贡献。”
段冬对记者说,在技术研发、产品运营、市场营销、管理支持这四大职业模块里,只有市场营销对人才的经验要求较高,而其他方面还是对专业要求更多。要求工作经验,这一误区的产生是由于HR并不了解部门需求。并且,一些人的工作经验只是了解、适应社会的过程,对他未来的职业选择并无多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