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一次儿子幼儿园的毕业典礼,看到的是我印象中最快乐的离别。
没有矫情的愁绪。大班的孩子排队上台,机灵的给园长妈妈一个亲吻,木讷的看着脚下、数着步子,就像一个寻常派对。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离别场面难以复制。因为即便小学毕业,一些感性的小女生已经会拉着老师抹眼泪。
离别而不伤感,可能只会在两种情况下出现。要么像孩子那样不知何谓离别,要么时间短到让你来不及伤感。
或许,百度的高层就因不忍看到员工的愁云,而选择如小李飞刀般裁人。情形就如网上流传的那样,一日午后,百度一反素日的亲和形象,以凌厉手法发动了一场闪电式裁员风暴,不到4个小时裁掉整个企业软件事业部门及数十名员工。
那些听到消息手忙脚乱的被裁员工,自然无暇品味什么离愁别绪了。但后遗症当然也是有的,比如有人把百度告到了劳动仲裁部门,据说结果对百度很不利。更重要的是,百度高层正受到舆论围攻,多年积攒下来的“最佳雇主”形象难免受损。
作为百度CEO,那个时不时写点“第一次给女同学递纸条”之类温情文章的李彦宏,也展露了他“文学青年”背后的杀气。或许,人在江湖,手段不得不辣一点。那个前景不佳的企业软件事业部若继续存在,势必会给财务报表减色,动刀是必然。
其实,李彦宏扮靓报表的思路没有问题。眼下的问题是,不给员工一点机会的裁人方式,可能牺牲了足以支撑其未来发展的更重要的东西。
这年头,不留情面地闪电裁人,似乎成了某种时尚。从当年新浪、联想,到今年年初的盛大,无一不用此招。两年前,联想风风火火地战略性裁员,留下了网上一篇著名的文章《公司不是家》。对那个目睹裁人过程的作者而言,联想已不再是那个严厉而不乏温情的父亲,而只是一个发你一份工资的冷冰冰的企业。
现在,太多意气风发的老板们,学会了资本世界的凶残搏杀技巧,却完全忽略了一流企业赖以生存的文化内涵。当年思科实施首次裁员时,钱伯斯宣称,作出裁员决定的那天,是其职业生涯最悲哀的一天,那些被解雇的员工拿到了半年工资,数倍于通行标准。
不过,在眼下网上对百度骂声一片时,我倒觉得快刀裁人的李彦宏们未必是“最差雇主”。这是因为,在那种看似突然袭击的做法中,不给人机会并非让人毫无思想准备,因为毕竟有市场竞争这样的背景时时在提醒着人们风险的存在。与之不同,一些传统体制下的企业,喜欢采用掩盖矛盾的方式过日子,一朝破产,那倒真的会让人手足无措。
世事变幻,离别或许只是新的开始。很多时候,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但无论是大老板还是小人物,是否还是应品味一下“对事果决,对人尊重”的道理?
不过,事到临头时,人与事往往纠缠在一起,又该如何呢?
也许没有答案,也许答案在每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