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向我县80家实力型、潜力型、苗子型企业发放了用工需求状况调查表。从调查情况看,有51家企业的用工需求在正常范围内,其余29家企业或多或少存在用工紧缺情况。对这些用工紧缺企业,调查人员有选择地重点走访了12家用工需求缺口大的企业。据了解,这12家企业总用工人数为8138人,而各类岗位需求缺口达1230人,占总用工数的15.11%.
从行业需求上看,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制造业为主,需求工种大多是简单手工劳动。一些企业已降低招工门槛,对普通劳动力年龄需求已放宽至42岁,对文化水平的需求只要能识字就行,但还是很难招到合适的劳动力。另外,由于一些岗位的特点所决定,企业需求女性的比例要远大于男性,需求缺口大也主要集中在女性工种。
这仅是我县民工荒现象的冰山一角,据初步估计,全县的总用工缺口约为近万人。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县的民工荒现象?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位从事外来民工管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造成民工荒有多种原因,从宏观上讲,近年来我县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使各方面用工需求量都逐年增大,“但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自身,企业对民工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给民工的待遇偏低,管理也相对落后,致使民工望‘薪’却步,或者今天来明天走,留不住人。”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我县一些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不重视职工福利待遇和企业文化建设,对职工重使用、少培养,重获取、少付出,认为劳动力有的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更有甚者随意安排加班加点,让外来民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点调查的12家企业中,有7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劳动强度大,而薪水又偏低。
一些企业靠压低工资、减少改善劳动条件的投入来获得利润最大化,如一些企业普通装配工月工资在800~1200元左右,而这是按员工每月出全勤计算的,里面包含了超时工资,如果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作20.92天计算,其月工资还达不到我县每月67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有些企业还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金。这使企业与民工的矛盾趋于恶劣,一些有能力的熟练工在加薪无望的前提下开始“跳槽”,从而使企业用工状况进一步恶化。
“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招聘信息,为企业和内地劳动力牵线搭桥,但能不能招到人、留住人,这需要企业自己努力。”这位工作人员建议企业不要怨天尤人,要从查找自身问题着手,冷静思考和反省民工荒现象。要正视目前劳动力供小于求的现状,从长远利益出发,切实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加强企业内部人性化管理,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职工充分的尊重,通过实际行动来吸引民工、留住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