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一个王朝的投影 系列之十七

   日期:2011-06-23     来源:管理学家|0    作者:郭梓林    浏览:191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金字塔形的权力机构。该剧在展现严嵩靠用对胡宗宪而得以自保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金字塔形的权力机构。天子的权力来自于上天,所谓君权神授。当然,这一套“神授”的说法,在开国皇帝当政时,还是比较能够忽悠人的。接下来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的皇帝身上,再说“神授”就有一点那个了。明白人谁都知道:“什么神授呀?说到底还是他祖宗的生物基因在起作用,其实就是血缘之授。谁让你不生在帝王家?否则你也能当皇帝。”所以一旦逼急了,中国人也会喊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口号。不过造反的事,杀头的机会多,成功的机率少,所以,表面上接受一个事实,心里想的另一套却是绝大多数中国古人的理性选择。中国古人在“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是另一套”方面,在地球上是早已出了名的——从小就受四书五经和周边环境的熏陶,考上秀才之后,一般就能达到口是心非,脸不红、心不跳的段位,否则这一辈子大体上就不会有什么出息了。

  就是这样一个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在中国这块幅员辽阔的土地上,究竟养活过多少人,这恐怕不好统计(有一个说法是,地球上近一万年来,出生了大约2500亿人口,而摊到中国有多少,不得而知,不会是个小数),不过两千多年来,中国出了多少个皇帝,倒是有人做过精确的统计:从有历史记载的时代算起,一直到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共建立起大小朝廷83个,皇帝397位,王162位,帝王总数为559位。

  应该说,除了这397位当到了皇帝的人之外,肯定还有不少人是想当皇帝的,这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当上皇帝,只好遗憾地一去不复返了,这种事情自古就让人很无奈,现在更是没有可能了。当然,古人也不是个个都一根筋,看到了无望,更多的人会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退而求其次,争取当一个大臣就好了,因为当大臣的机会相对来说还是要多一些的。

  不管是忠臣、良臣、名臣、弄臣、直臣、屈臣、奸臣,是“臣”就好;不管是赢得流芳百世,还是落得遗臭万年,留取一名落汗青就行。这绝不是因为这些人没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大臣们,都是饱读经书的大才子,非此不可能破格提拔,正确的荣辱观应该早就倒背如流、烂熟于心的,只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往往是“知道”却“做不到”而已),而是在这样一种专制制度下,做一个大臣不容易,做一个好大臣更不容易,做一个著名好大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好人都让你做了,天下的坏事,岂不都让最高权力者一人背了不成?所以,好人没有好下场,是封建社会臣子的必然下场,而少数能够自保晚节、全身而退的人,多半是因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政绩。

  这的确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一方面,国家这么大,出了问题得有人扛,皇帝是国家的面子,不便于扛,只有找替死鬼了;另一方面,能够出政绩的官位毕竟是稀缺资源,很多同时代的人才老是在一旁发感慨:“嗨,人生苦短呀,那个家伙怎么占着茅坑不下来?这么下去岂不耽误大家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扬名立万了吗?”于是伸胳膊踢腿的事就层出不穷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搅和,后人也就知道大臣也不是人做的事儿,那是需要多少学识、多少胆识、多少见识、多少理性、多少悟性、多少天性,才能善始善终的呀。

  应该说严嵩比张居正看得更透一些,所以,他才在活着的时候,矢志不移,一条道走到黑,坚决不做好大臣。而相比之下,张居正就没有看透这一点(刘和平正在创作的《大明王朝1587》,将会让张居正在电视屏幕上有精彩的表演),一生以国事为重,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地奔忙,毫不利己,专门为国,克勤克俭,不近人情,连十九年未得见面的老父去世,他都未能服丧守制。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这个明代最优秀的谋国之臣,终于在五十八岁的时候鞠躬尽瘁劳累而死,舍弃了他十六年来始终不肯放弃的权力,以及十年来竭诚拥戴的皇帝朱翊钧,撒手人寰,带着平生的抱负埋入了江陵的墓地。

  严嵩与张居正不同的是,前者在活着的时候,就看到最终的下场,而后者,没想到在他死后的第四天,尸骨未寒,便失宠了。史料记载:这一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晟致仕(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旬可以退休,称致仕)。潘晟是张居正生前所极力推荐的人,他的下台,标志着张居正的路线走到了尽头。不久,言官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查抄张居正的家,并“削尽其官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刻棺戮尸(早知有这一险,就该把骨灰洒入大海)。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十几天前,神宗还因他的死而停止上朝,赠上柱国,谥“文忠”。张居正哪里知道,自己一生为国任劳任怨的功德,换来的竟是家族子孙的大难,他的家属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竟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严嵩和张居正在天有眼,不知会做何感想?真要是能使时光倒流,让这两个人重活一把,没准他们都会换一种活法。再假设,如果严嵩读过苏格拉底,没准会在临死之前,把苏先生的那句名言送给圣眷正隆的张居正:“我去死,你们去活,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

  在嘉靖执政45年里,嘉靖从本质上是看不起严嵩的(不像万历既害怕张居正,又怀疑张居正与他老娘有染),所以,嘉靖尽可以吆三喝四地榨尽这个老奴才的智力和体力(严嵩都八十多了,也致仕不了,还得拿儿子做人质),到了最后一滴骨髓被榨尽之时,嘉靖可是不手软,老子小子一起收拾:“傻样儿,让你们死还不容易吗?”难得严嵩既有好身体又有好心态,硬是扛到了嘉靖死后一年,才挥手告别这混浊的“大不明”的人世。他不仅比朱厚 多活了28岁,还捞了一个白发人送花白发人的便宜,多吃了一年明朝的饭(尽管味道差一点,但牙不好,吃嘛嘛不香,好坏都一样,而且好吃的曾经也都已经吃遍了),真是天底下奉行“好死不如歹活”的第一人哪!要知道,那个年代的87岁,可比今天的107岁还稀奇呢。

  严嵩为恶多端却能够做到在朝时间长、活得久,就凭这两条,即能上吉尼斯记录,也是值得后人好好借鉴的。非学术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严嵩会生活,会保养,既谋国,也谋身。不像张居正,谋国不谋身,只活了57岁。海瑞对张居正就有这样的评价:“江陵工于谋国,拙于谋身。”这个评价本身,透出了海瑞的高明之处,大智若愚,乃何等谋身高人。难怪后人对海瑞有如此评价:海瑞跟张居正相比,一生行事,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身为道德样板,反而安全系数最高,即使大骂皇帝,也能做到有惊无险,不至于遭到张居正身后这样寒风扫落叶般的结局。二是严嵩会用人,他执掌朝政二十多年,手下的得意门生不少,基本上支撑起了大明朝的天下。这一点可以说是他在皇权政治的恶劣环境下,能够圣眷不衰的最重要的原因。严党的利害就在于精心编织了一张人才网,这个网的各个重要结点,都是明朝帝国大厦的支柱或承重墙,牵一发而动全身,嘉靖也不得不投鼠忌器。

  该剧在展现严嵩靠用对胡宗宪而得以自保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当嘉靖知道浙江的“改稻为桑”因胡宗宪的不积极几近失败,并且还惹出了毁堤淹田的大案之后,对严嵩、严世蕃一伙极为不满,因胡宗宪是严嵩的得意门生忠实弟子,遂对胡宗宪也心怀戒意。在接受严嵩的提议,恩准胡宗宪辞去浙江巡抚,保留浙直总督全力抗倭之后,见严嵩和胡宗宪已经退下,走出玉熙宫精舍,便对吕芳说:“你说这个胡宗宪到底是哪路神仙,居然把我们都绕进去了。”

  吕芳正颜答道:“没有人能把皇上绕进去。胡宗宪是被夹住了,左右为难。严阁老那边肯定不再认他了,以他的为人,也不会再投靠徐阶、高拱、张居正他们。浙江不能乱,‘改稻为桑’的国策还得推行,两头不买他的账,不累死,也得愁死。”

  嘉靖接下来的一番话就意味深长了:“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剿灭倭寇要靠他,抚住百姓不造反也要靠他。不能让他累死,更不能让他愁死(嘉靖很清楚,尽管胡宗宪是严嵩的人,但用人之时,不能意气用事)。裕王派到胡宗宪身边的那个谭纶要保,看住他们,可人还是少了(用归用,盯归盯,谁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用人要疑,疑人要用,这才是高手)。暗中传个话给裕王那边,徐阶、高拱、张居正要是还奏请什么人到浙江,一律批红照准(要让皇帝信任,就要容忍皇帝加大监督力度,这一点,以胡宗宪的老成,相信他是个明白人,只有血气方刚不谙世事的现代大学生毛头小伙,才会对上级的监督产生逆反心理)。”

  吕芳:“是。”

  嘉靖:“还有,告诉杨金水,宫里这边不许再跟胡宗宪为难。”

  吕芳:“奴才明白。”(观众大体也看明白了)

  这场戏的台词写得好,演员也演得很好,着实是描写帝王权术的点睛之笔,可谓入木三分。

  严嵩当然也知道自己在大明朝充当的角色,所以他对儿子严世蕃语重心长地说:“不仅皇上离不开你爹,大明朝也离不开你爹。这二十年来,你爹不只是杀人、关人、罢人,也在用人,国库要靠我用的人去攒银子,边关要靠我用的人去打仗,跟皇上过不去的人要靠我用的人去对付!这就是我要对你说的话,用对了人,才是干大事的第一要义。”

  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严嵩让严世蕃写信给胡宗宪:“请他看在我已经老了的份上,务必在这半个月内打好几仗,稳住东南大局。”

  严世蕃不解地问道:“这样的话不说他也会做。”

  “听好了!”严嵩真是恨儿子不开窍,大声喝断了严世蕃:“打好了这几仗就休整。倭不能不剿,也不能全剿,这才是要紧的话!”

  严世蕃终于明白了,虔诚地望着父亲。

  严嵩索性把底牌都摊给了儿子:“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与嘉靖说的完全一样,一字不差)。倭寇在,胡宗宪就在,胡宗宪在,就谁也扳不倒我们。明白了吗?”(想必嘉靖也明白,反正观众一定是看明白了。现在的一些经理人在做项目时,也常常使用这一招,而且还会故意埋一些“地雷”,以备老板一旦翻脸时,手中有谈判的砝码。较之古人真是更上了一层楼。)

  偏爱胡宗宪的刘和平先生,让剧情的发展成这样。

  胡宗宪没有听严家的私见。明嘉靖四十年七月,胡宗宪亲督戚家军发动了第八次台州抗倭大战,其“身冒炮矢,意在殉国,以全忠名”的气概,鼓舞了戚家军将士奋勇血战,获得了台州大捷,促成了与为患十年之倭寇最后决战的态势!有了这次大捷,十年倭患肃清在即!但几次大战下来,浙江藩库已没有库银,战事只好搁下(刘和平想告诉观众的是,这不怪胡宗宪)。此后,胡宗宪终因官场的波谲云诡和战场的艰难困苦,弄得身心憔悴,不得不见好就收,回家养病,不再出山。

  刘和平先生为什么不写胡宗宪最后的悲惨结局(见前文《身正也怕影子邪》)?是不忍心,还是怕扯出这个话题之后,这个戏收不住场?不得而知。尽管胡宗宪后来被杀主要是因为他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但为什么要斩尽杀绝,把对手杀得干干净净之后才能安心做事呢?难道严嵩手下就没有一个不该杀的人吗?这些人都曾经为国家多少都立过功劳的呀!想来肯定是因为徐阶只是首辅,而不是宰相,因为自古“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过,刘和平先生没有彻底忘记胡宗宪,第三十九集,在严党已经彻底灰飞烟灭之后,再一次提到了这个大功在身且刚毅正直的明朝大将。

  胡宗宪死后两年,太监黄锦陪嘉靖在北京西苑太液池遛弯儿时,有一段对话,可以看出胡宗宪不论是对于严嵩还是对于嘉靖是多么地重要——嘉靖:“朕给你念首唐诗,你猜猜,朕说的是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倘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锦:“主子也太小看奴才了,这个人说的是李广。”

  嘉靖望着远处:“笨奴才,李广还要你猜。”

  黄锦从语气中听出了嘉靖的惆怅:“主子想起胡宗宪了?”

  嘉靖:“严嵩父子不争气呀!弄得连胡宗宪这样的人才,朕也不能用了。要是他还在,俞大猷和戚继光他们早就把福建和广东海面的倭寇剿了。今年那几百万两军饷也就省了(多大的成本呀!一个人才值多少,常常是说不清楚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早就可以卖到西洋去了……”

  说到这,主仆一阵黯然。

  在嘉靖无奈的背后,我们似乎已经感觉到了皇权政治的残酷!那些真正要杀胡宗宪的人,此刻正在权力中枢为帝王和帝国效力,他们没有度量,但他们有能量!这是让嘉靖每每想起来就柔肠寸断的事情。再霸道的皇帝也有不能自己说了算的事。想必他能理解他孙子万历三十年不上朝的苦衷。这当然是后话了。

  不论是对于皇帝来说,还是对于首辅来说,要做大事,重要的是要用对人。所以,嘉靖为儿子朱载 和孙子朱翊钧选了一个人,这个人就叫张居正。

  张居正走了一条与严嵩截然相反的为政之路。他的人生观是:可以不追求实惠,但要追求精彩。他真正是用足了历史给予他的全部政治权力资源,不留余地地书写了精彩的人生。现在想来,他应该是知道自己的最终下场的,但他还是选择了“宁可不谋生,也要谋国”(这样的人不是好父亲,所以,最好是没有孩子,这样倒是可以来得更潇洒一些)。但是,他遇到的皇帝不是老谋深算智商超人的朱厚 ,而是年幼的朱翊钧,这是一个大麻烦。

  因为张居正的一切改革,都是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利益,所以难免在某些方面破坏了官场的潜规则,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加上再聪明的人也不是神,在政策及用人上,张居正也存在一些失误。他死后,很快就有人开始了肆意地报复和攻击。而神宗朱翊钧呢? 那个张居正在位时,出于需要与无奈一直尊其为师长的人,早已耿耿于张居正的震主之威,张居正一死,他终于有了释放多年压抑的机会。因为,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张居正效国自然需要权力,但这种当权的同时,也意味着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这两个男人当然要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这就是帝王的逻辑!张居正既死,神宗这个已经成年的以享乐和追求财富积累为天性的年轻皇帝,开始寻找一种复仇的快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在帝王身边从来就不缺帮助帝王寻找心理和生理快慰的小人!尽管张居正吸取了严嵩的教训,在为臣方面走了与严嵩相反的道路,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贪婪权力——这个害死多少忠良和奸逆的“男人最爱”!

  张居正逝世后,人亡而政息,他在位时所用的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复以前弊端丛生的旧制。整个神宗一朝,没有人敢为张居正喊冤。 然而,国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而一切俱已晚矣!

  在该剧中,张居正是一支前途看好的绩优股,而我在这里之所以要将他未来的结局提前写出来,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严嵩也好,海瑞也好,徐阶也好,张居正也好;谋国也好,谋身也好,谋人也好,谋己也好;对于一个家国不分的封建帝国,忠君与报国在根本上是矛盾的!所以,所谓的用对人,核心是用人之人的利害关系,这里面没有原则与理念,原则与理念永远都是说给还没有掌握权力的书生们听的。

  警世通言:当你在利用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利用你,这就是公平。

  没有人不会犯错,权利是放大个人缺点的最好工具。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一个王朝的投影 系列之十七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