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实现“尽其才”、“尽其用”,关键在于把人摆在适当的岗位,把物放在恰当的地方。小材大用固然会贻误了工作,大材小用也可能给工作造成巨大的损失。
现在有一些企业,招聘员工的时候一味讲究高学历。有单位用大学生端茶送水,也有银行用研究生当门童。按说人本无三六九等之分,职业也无贵贱之分,人家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们似乎没有必要去品头论足。但仔细一琢磨,却又不是那么回事,总有点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
虽然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确实比较严峻,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人才过剩。对我国大部分企业来说,人才依然是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如何爱护人才、珍惜人才并使用人才,仍然是我们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个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能力从事脑力劳动的活,那么他做门童是利用了有效的社会资源。可让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去干这种根本就不需要有很高文化素养的活,这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不尊重,也是对知识的不尊重,是浪费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而且对企业来说,也增加了用人成本。因为这样的员工很难专心于本职工作,一有机会就立即跳槽。这样的用人方式,给单位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损失。
做管理讲究“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即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们公司有一位咨询师,在工作中我发现他很有管理潜质,在和他沟通后,我就让他给我做助理,他在新的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员工适合干什么,我们管理者就应尽可能的让他干什么,让他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既对员工的职业发展有莫大的好处,对公司而言,把人才的作用最大化了,公司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聪明的管理者与无能的管理者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发现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的优点,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尽量避免人才浪费。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聪明的管理者,他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特长,让其发挥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房玄龄不善于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用为宰相;戴胄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卿,负责审理案件;而敢于直言不讳的魏征,就让他做了谏官。在李世民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知道他们的特点,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所长。在他的管理下,各类人才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君臣共同缔造了贞观之治,造就了大唐盛世。
管理学上有一条定律,“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知人善任,让自己的下属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实现人才的有效利用。许多领导者常常感叹手下无人可用,其实在很多时候不是手下没人,而是没有把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许多成功的管理者都善于识人,并把人才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就是善任的巨大作用。作为一名管理者,首先要对员工的才能、兴趣等了然于胸,有了透彻的了解,才能针对某项特定的工作选择适合的人选,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这样才能“人得其位,位得其人”,达到人事相宜的效果。当然,善任不是管理者的随心所欲,而是要按规律办事,在最适合的时机把最适合的工作分配给最适合的人,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因此,管理者在用人的时候,应该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多一些人尽其才的意识,少一些大材小用的虚荣。管理者应以每个员工的专长为思考点,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员工的优缺点,做机动性的调整,这样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达到人与事的统一,让组织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