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扶不上墙!”、“朽木不可雕也!”,这些来自中国的古训,似乎已经来阐述“现代资质”的概念。我们无法知道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刘禅身上是否进行了大力的培养,然而始终昏庸终究成不了一代英主,“扶不起的刘阿斗”之说便由此产生了。中国人还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这也似乎都在诠释资质的相关内容。
外国的性格行为学有这样的论述: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种逻辑在现代科学已经得到证实,“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论断在绝大多数领域里也得到应用,“命随相改,相由心生”这些论述似乎有迷信的嫌疑,但某种情况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三国演义中,汝南相士许劭言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孙权则是鼻高口阔,脸方耳大,被相士称:“此子龙相!”后来孙权真的做了吴国的大王!资质就好像在是人的本性一样,先天遗传加上后天环境塑造,逐渐地形成难以改变的资质特征,这些特征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长期影响着一个人的行动。三国时刘备“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刘备从小就具备“做天子”的理想与巨大成就力,所以一生哪怕是颠仆流离始终报有成就事业的动力,最终成就一方霸主。汉朝韩信的自控力可以从”跨下之辱“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否则很有可能汉朝的历史、甚至中国的历史都会将重写。
资质造成一个人的行为差异,在许多事例中得到证实。资质对于企业招聘是很重要的:如果员工本身的资质如烂泥,招聘者不慎招进来后,对于工作的有效性是大打折扣的,不管以后怎样进行训练,烂泥扶上墙对于企业来说将耗费大量的资源,这就需要招聘者选用适当的招聘工具来进行甄选。
到底什么是资质,专家有以下定义:
01资质是个人潜在的特质
02具有深层的、持久的特性
03会显现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
04可以根据其情况,预测将来的绩效情况
1973年,专家撰文《资质而非智力的评量》,解释传统性向测验,比如专业考试与学历、经历无法预测的员工将来的卓越表现,期望掌握卓越与平凡的关键差异在于掌握员工的资质情况,因此资质对企业的意义是重大的。
"训练公鸡游泳,不如直接招聘一只水鸭","训练小狗上树,不如直接招聘一只猴子",员工资质的了解,将会尽量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对于企业工作的有效性是起很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