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评估

   日期:2007-11-02     浏览:152    评论:0    
核心提示:企业即人,人是企业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相关人(企业家、合伙人、员工、客户、消费者等)在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活动中创造的文化

  企业即人,人是企业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相关人(企业家、合伙人、员工、客户、消费者等)在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活动中创造的文化的总和即是企业的企业文化。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很多,粗略统计都在200种以上,作为“文化”的子定义(亚种)的企业文化,从文化的任何一种定义出发,都可以引申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企业文化”概念。广义的文化是一个抽象集合体概念,引申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可细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有学者认为精神文化是基础和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实质,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在精神文化基础上表现出来或形成的形式和结果;笔者认为狭义的文化多是具体的象征性符号,引申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具有凝聚功能、被企业相关人广泛接受的有形化体系,即企业相关人成功改造企业活动的精神成果。相对而言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企业家(决策层、管理层)坚持以人为本,以尊重人的生存权利和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前提,通过有形化渠道或策略,构建“为了人、关心人、培育人、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凝聚人”的人文氛围,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成果共享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践活动。

  一、企业文化是主观实践的精神成果,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企业文化。

  笔者不认同所有的企业都有自身的企业文化,一些企业仍处于“没文化”的混沌状态。比如,凡是国人都蒙受汉语教育,其中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或多或少懂得一些汉语知识,也能够进行最基本的语言沟通,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有文化”,也不会去谈论“这个人的文化怎么样”。同样,认为“只要是企业就有其企业文化”的观点,也实在过于勉强。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多样性和传承性等特征。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性来看,创业阶段是企业文化的构建时期,发展阶段是企业文化的完善和健全时期,事业(产业)阶段是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时期。因为企业文化的多样性,学术界、企业界研究企业文化,学派林立,众说纷纭,诸如“企业文化的成形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其文化,这种文化主要是创办者、主要经营者的个人文化在企业中的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是形成一套完整的理念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等等。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企业家(决策层、管理层)成功改造企业活动中的精神成果,但不是必然产物。拿母鸡孵小鸡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从鸡蛋到小鸡的过程,任何一个鸡蛋都具有鸡的基因,都有衍变成小鸡的可能性,但在小鸡出壳之前,鸡蛋就是蛋,鸡就是鸡,鸡非蛋,蛋亦非鸡。但是,在蛋破生鸡的过程中,会发生由于温度欠佳导致臭蛋或者外部因素导致蛋破等等,各种负面的因素都会使得小鸡出壳的失败。同理,一个官本位、一味攫取巨额利润、丧失对员工人性关怀、企业相关人和人民群众不能在企业发展成果中受益的企业是不可能有企业文化的,即使这些企业也会形式主义地创建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站、黑板报、企业内刊,举办文艺联欢,粉刷企业口号等等,却是背离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之本,粉饰枝叶之末,口头上大谈建设企业文化,自诩“很有文化”了,压根儿还是一个要跟吴妈睡觉,想摸小尼姑脸,要白衣白盔去抢去劫去偷去盗,最后还是头颅落地、云里雾里的阿Q。国内曾有一家在全国红透了半边天的大商场,员工统一着装,每天早晨搞升旗仪式,集体背诵企业精神,引得许多地方的大中型商场竞相效仿,但这个“标兵”最终竟然倒闭了。

  二、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是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相关人在改造企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文化的总和,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企业员工,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有机体,那么员工就是构成这个有机体的活细胞,企业就是由一个个的活细胞组织而成。IBM的一位总裁曾说:你可以拿走我的机器,摧毁我的工厂,只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可以东山再起!宝洁公司的前董事长Mr.Dupree曾说:如果你拿走我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我们的人,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可见,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和企业效益的创造者,员工本身也就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企业的创业、发展在于人,企业的做大、做强的根本也在于人,企业做出价值、传播价值的关键在于人,企业的发展成果最终受益者是人。无论是建设企业文化,还是要使企业文化发挥作用,首要前提是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权益,企业内部要保持相对畅通的信息度,尊重并发挥外部社会监督、内部企业工会等组织的职能,企业重大决策、利润分配方案必须设法让员工共同参与,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进而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无限忠诚。

  由于企业文化本身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企业文化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的认识也是见仁见智,有人把企业文化的特征笼统地归为一种个性环境;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观;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理念、目标等;也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行为,比如:用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奖惩制度等等。笔者认为,上面提到的观点都是企业文化的有形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归根结底都是企业凝聚力的外在体现。如何审视、评估一家企业的文化,其核心体现就是这家企业的凝聚力,具体地说,是这家企业所有相关人的凝聚力。松下幸之助曾说:“我只要走进一家公司七秒种,就能感受到这个公司的业绩如何。”同样,笔者认为“只要圈定一家企业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准确评估相关人对这家企业的凝聚力,就能感受到这家企业的文化如何。”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主观实践的精神成果,反过来,它对企业相关人的主观实践活动具有相应的引导作用,突出表现为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也就是企业相关人在企业文化创建过程中的主动自觉程度。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人文氛围,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相关人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相关人,特别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员工只有把为企业效力看成是一种幸福和自愿的行动,并上升到对企业感恩的精神层面,企业文化才有活水源泉不断提升,企业整体风貌才会气宇轩昂、生机勃勃;企业效益才能与时俱进、与日俱增;企业才能不断进步、发展、做大、做强、做久、做得有价值。世界知名企业麦当劳通过‘尊重人权’,对员工进行激励,使员工个体的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协调一致。在麦当劳,职工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以大哥、大姐相称,不准加任何头衔,甚至可直呼职员的名字,使员工感到公司有人情味,有种归属感。

  三、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一种基于员工自身需要的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意味着平等、尊重、付出、福利、回馈等各种关系的和谐。员工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体,前面提到,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企业家(决策层、管理层)坚持以人为本,以尊重人的生存权利和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前提,通过有形化渠道或策略,构建“为了人、关心人、培育人、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凝聚人”的人文氛围,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成果共享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践活动。所有的文化都是以人为载体,企业文化建设要“入乎其内”,一个企业的文化特点必然内化到每一个企业相关人的内心深处,又必然“出乎其外”,通过他们的言语、动作、精神等外在行为表现出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企业家(决策层、管理层)的个人素质和价值观发挥着支配性的作用,所谓“小型企业看老板,中型企业看管理,大型企业看文化”。松下幸之助在论述企业管理时说:“当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前面以身作则、发号施令;当员工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中间,请求他们鼎力相助;当员工10000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后面,运筹帷幄即可;如果员工几万人时,我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松下幸之助认为企业家在企业不同阶段应扮演不同的角色:企业创业时期,企业家要事必躬亲;企业发展时期,要善于用人;企业壮大时期,要通过构建卓越的企业文化,衍生员工精神上的工作自觉和主动性、创造性。下面,笔者从企业的创业时期、发展时期和事业(产业)时期三个阶段简述企业文化建设。

  1、创业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这个时期也是俗称的“老板文化”时期,主要是企业家(决策层、管理层)逐步建立和形成企业的基本价值观、企业精神、员工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其责任感、荣誉感等,在企业相关人的意识形态里牢固确立企业的共同价值观、经营理念、发展规划、事业领域等等。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和基础,是企业相关人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它规定着全体员工的共同一致的方向和行为准则,它指导着公司整体的活动和形象,而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则是企业基本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在企业的基本价值上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企业相关人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和谐共同体,这时,“与企业共兴荣”成为企业相关人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企业是我家”也会变成大家的实际行动。例如“零售之王”沃尔玛的企业文化崇尚“尊重个人”;沃尔玛不只强调尊重顾客,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而且还强调尊重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在沃尔玛,不把员工当作“雇员”来看待,而是视为“合伙人”和“同事”,公司规定对下属一律称“同事”而不称“雇员”。沃尔玛的管理者必须以真诚的尊敬和亲切对待下属,了解员工的为人及其家庭,还有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尊重和赞赏下属,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包括沃尔玛的创始人沃尔顿在内,沃尔玛的领导和员工及顾客之间呈倒金字塔的关系,顾客放在首位,员工居中,领导则置于底层,员工为顾客服务,领导则为员工服务。领导的工作就是给予员工足够的指导、关心和支援,以让员工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公司内部没有上下级之分,下属对上司也直呼其名,营造了一种上下平等、随意亲切的气氛。这让员工意识到,自己和上司都是公司内平等而且重要的一员,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从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为公司也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还有日本松下公司“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事事谋求生存和发展”,世界知名企业壳牌的《壳牌商业原则》,明确规定可持续发展是壳牌核心理念等等,这些理念都成为了全体企业相关人共同一致的愿景和行为准则。

  2、发展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的支撑,完整的制度体系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基础和保障。这个时期,企业从企业活动的实际出发,完善各种机制,通过制定和落实各项制度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和规范运作,保障企业相关人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它对企业相关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或约束力,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在广义的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既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在规范员工行为、树立和传播企业形象、协调企业相关人之间的关系、保障各方面的利益均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不能完全依靠人的主观意识,而是相对公正公平的客观制度。

  营销学上有则七人分粥的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企业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的重要性。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制定制度的关键是简单明了、容易操作,体现效率与公平。所以,企业营造感恩文化氛围,首先面对应该是机制和制度,企业的机制和制度是否完全公平公正公开,员工的“责、权、利”是否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3、事业(产业)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这个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表现是该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成功创造巨额利润后反哺社会,比如有财务预算的捐赠、捐助,参与和支持公益事业,持续性地资助希望工程和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等等。这也是笔者在《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感恩文化建设》一文中提到的感恩文化建设时期,也是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时期。企业发展到事业(产业)阶段,企业应通过构建感恩文化,以感恩反哺的形式处理好企业、社会、客户、合作伙伴、员工之间的关系的文化,这里包括最基本的五种感恩互动关系:一是企业和员工对社会的感恩意识;二是企业和员工对客户的感恩意识;三是企业和员工对合作伙伴的感恩意识;四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双向感恩意识;五是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感恩意识。这五种关系围绕企业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互为补充、有机统一。

  笔者认为,突出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更应该是为在为人类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利润回报的社会组织。企业有追逐利润的自身属性,但利润不应该是一个企业的终极价值形式,在利润之上还有社会责任。而企业的感恩文化,则应该是企业以保障企业共同利益和践行社会责任为根本,通过有效机制构建企业与企业相关人(老板、员工、顾客等)、社会之间的回赠、反哺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成果共享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精神价值观。企业营造感恩文化的前提是企业本身要有凝聚力,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首先应该忠诚,然后就是教会职员热爱本企业和事业。企业员工只有把为企业效力看成是一种幸福和自愿的行动,并上升到对企业感恩的精神层面,企业文化才有活水源泉不断提升,企业整体风貌才会气宇轩昂、生机勃勃;企业效益才能与时俱进、与日俱增;企业才能不断进步、发展、做大、做强、做久、做得有价值。

  四、企业文化评估。

  现当代社会,国与国之间的国力竞争逐步演变为经济实力的竞争,企业则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支柱和细胞。近几十年来,企业文化的作用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一致认同,国内的企业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国内企业文化的诊断、评估的工具和机构也随之产生,比如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推出的CMAS系统,该系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组织制度、管理方式、内部沟通、员工激励、领导和决策、培训与员工发展、员工工作动机、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文化建设以及理念与价值观等12个维度进行测定。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国内企业文化的诊断、评估工作应该摆上企业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朝着“简洁、效率、准确、科学、权威”的方向与时俱进,围绕企业文化核心体现“企业凝聚力”,笔者从社会(公众)及企业相关人企业家(决策层、管理层、合伙人)、员工(家属等)、客户、消费者等5个维度对企业文化进行认证和评估,每个维度中包含“物质成果、组织管理、绩效奖惩、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等20个左右的评估指数,根据企业文化的层次性设定每个维护对各项指标的认可系数。假定每个维护的分值在-1分到1分之间,总分为-5分到5分。如果是0分或者负分(0分以下),那么该企业尚未建成企业文化。笔者认为,围绕企业凝聚力对企业相关人进行测定,突破了在企业内部评定企业文化的局限性,而是突出了人(特别是公众)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将企业文化评定工作推向社会化和大众化,该评估结果将比较全面和具有人情味,更可以促进企业提升社会责任和建设企业感恩文化。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评估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