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岗位,企业正式职工小王拿到了近3千元的工资,而身为劳务工的小武却只拿到1千多元。这些年,许多企业在一些基础岗位广泛采用劳务工,有的企业劳务工远远超过正式职工。就在这些企业津津乐道降低了多少人力资源成本而“偷着乐”时,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影响着企业健康、持久发展。这些收入待遇与正式职工相差较多的劳务工,其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缺乏使他们对企业无忠诚度可言。
由于劳务工等用工形式的出现,使许多企业的员工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市总工会的抽样调查表明,由于用工制度的不同,很多劳务工的劳动报酬最多只有同岗位的劳动合同工的80%至90%.
劳务工与正式职工在待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造成了许多劳务工的心态失衡。他们中许多人认为自己和正式员工干的工作一样,甚至是更多,但是工资等待遇、福利却完全不同,各种岗位发展机会也相对较少。感觉是企业“局外人”的劳务工由此工作情绪低下,对企业毫无归属感和认同感。
许多企业显然还没有意识到,员工之间的收益差别已影响了整个企业员工队伍的团结和企业的稳定发展。职业上升空间的缺乏,使劳务工无意提高工作技能等级,得过且过。而主人翁意识的淡薄,使企业产品、服务质量面临潜在的,但可能后果是严重的威胁。
企业更应引起警觉的是,依靠劳务公司使用劳动力,企业失去了人力资源主动权。而掌握了大量成熟劳动力的劳务公司,反过来成为企业生产线的掌控者。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会干部告诉记者,企业内劳务工的流动性很大,掌握一定技能的劳务工或自己跳槽、或被劳务公司调派。如何留住、稳定劳务工,特别是技术型岗位的劳务工,让他们转成为正式工,已成为企业“头疼的问题”。有的甚至后悔自己的短期行为,为他人做了嫁衣,培养成熟工人。
在此,不免要给现在正“偷着乐”的企业打一支清醒剂:你可能赢了眼前小钱,却会输了企业的长远利益,而最终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