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企业活得久:文化转化比文化建设更重要

   日期:2007-11-02     作者:詹姆斯    浏览:187    评论:0    
核心提示:《基业长青》作者詹姆斯.C.柯林斯和杰里.I.波勒斯说:“高瞻远瞩公司小心地保存和保护核心价值,但是核心理念的所有表象却都可以

  《基业长青》作者詹姆斯.C.柯林斯和杰里.I.波勒斯说:“高瞻远瞩公司小心地保存和保护核心价值,但是核心理念的所有表象却都可以改变和演进。”“最重要的,是不要把核心理念与文化、战略、战术、作业、政策或其他非核心的做法混为一谈。日久年深之后,文化标准必须改变,策略必须改变,产品线必须改变,目标必须改变,权限必须改变,管理政策必须改变,组织结构必须改变,奖励制度必须改变。到最后,公司如果想成为高瞻远瞩公司,惟一不应该改变的是核心理念。”

  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认为,核心理念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用公式来表示:核——心——理——念。“核”代表物质,“心”代表感悟,“理”代表思维,“念”代表执行(执著的行动或行为)。只要是运动着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核心理念。谁拥有自己的核心理念,谁就拥有自己的未来。

  《华为基本法》中有这么一条: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精神是可以转化成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这里的文化,不仅仅包含知识、技术、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与生俱来,伴随企业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重要财富,无论企业物质价值的大小,企业都必然拥有其具有个性的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物质一起构成企业物质与精神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正向企业文化,与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比如有限的资源环境)相适应,能够与企业物质形态完美结合,有助于企业物质价值增长、对企业有积极意义。负向企业文化,不适合于企业的文化,不但不能发展和壮大企业,还将使企业原本拥有的物质基础被无谓的损失和消耗,对企业有负消极影响。

  国内企业在长期发展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反映时代要求、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优秀的文化成果是国内企业的“精、气、神”,是企业走向未来的根脉,在文化的整合过程中,不但不能割裂,而且要进一步发扬光大。

  企业未来生存理论强调,资源保证企业未来生存,而文化则引导企业未来生存。企业文化保障企业未来生存的方向,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企业战略,至于运用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模式,采取什么样的企业战略,这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可以确定的。

  资源属于企业外部的因素,是客观的,文化属于企业内部的因素,是主观的。为了弥补客观资源的不足,企业必须始终以一种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撑本身的生存,正所谓“先天不足后天补”,就是用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整合有限的自然资源,使企业能够持续有效的发展。这种持续发展从理论上来说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描述其状态就是无限地生存下去。

  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对国际知名的成功企业深入考察后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它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地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如果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理念不正确,我们就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也指出:对拥有共同价值理念的那些公司来说,共同价值理念决定了公司的基本特征,使其与众不同。同样,这些共同价值理念创造出公司职工的实质意义,使他们感受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价值理念不仅在高级管理者的心目中,而且在公司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它是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乃至整个企业经营运作、调节、控制与实施日常操作的文化内核,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建设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企业价值理念,并使之转化为管理者和员工的自觉的行为规范。

  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只有转化为普通员工的信念,才能成为企业实际的价值理念;否则,它不仅对企业没有任何裨益,还会扭曲、损伤企业的形象。企业价值理念转化为全体成员的信念的过程,就是让员工接受并能够去自觉实施价值理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和企业的领导者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企业家或企业的领导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恪守自己所提倡的价值理念。只有领导者做出了好的表率,对员工才有说服力。企业领导者应在日常经营中不断把企业价值理念向员工灌输,详细地对员工说明企业的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强劲的公司,都明确地向员工指出企业的要求。通过向企业员工灌输价值理念,使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产生内心的共鸣,把企业价值理念转化为内心的信念。GE、IBM等业界巨人往往具有成熟的企业文化,其深广的影响力可以使进入企业的新员工迅速地与企业融为一体。

  如何生存,既是企业长远的战略问题又是眼下的战术问题。一般来说,在生存问题上,企业战略与战术是融为一体的。解决企业未来生存三命题,即企业如何活得下、活得好、活得久,最根本的也是最关键的是打造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生存力。

  核心生存力是唯一能支撑和保证企业基业长青的动力源,是贯穿企业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向未来,具有穿透力的箭头。

  核心生存力是战略与战术融为一体的产物,是客观规律指导企业生存实践的思想和智慧结晶,是经得起实践考验、能够抵御各种风浪、永久不变的核心动力,企业要实现基业长青,必须坚持自己的核心生存力一辈子不动摇。

  核心生存力产生的思路源于高度变化、高度不确定的环境,这个环境的范畴已远远超越核心竞争力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更多的是面对共存共赢的合作环境。当今企业处于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企业要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只有重视与环境互动,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换,才能随时把握环境变化的信息,建立一种与周围环境融洽的关系。

  建立在核心之上的竞争力包括软实力即核心理念和硬实力即核心业务,二者融合即构成企业的核心生存力,这是遵循企业未来生存规律运作所达到的最高生存境界。

  从企业未来生存的现实立足看,不管是环境还是文化,最终的落脚点是资源保证,实现资源整合,形成独具优势的核心业务,将软实力与硬实力紧紧捏在一块,形成企业的核心生存力。正如德鲁克所言:“投入全部的资源,向一个方向冲刺,是创业家最高的策略”。“向一个方向冲刺”是企业战略牵引企业未来生存,战略的最高目的是形成企业持久的、牢不可破的核心生存力。

  创新是未来企业取胜的最重要的单一影响因素。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活跃的氛围。没有氛围,没有环境,没有必要的刺激、引导作用,人的积极性是不可能焕发出来的。国内外的所有技术领先的企业,内部都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都长期注重建设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自主创新成长的土壤。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指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理念已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人们坚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企业员工十分注重创新,并不断倡导创新,敢于进取,敢冒风险,创新思想已渗透到企业全体成员的意识深处,并已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

  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机构的仅为23.7%.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

  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直接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大量的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大多数企业发展仍处于依靠资源消耗进行外延式扩张的状态。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不足,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主动权。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没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政策环境尚不完善,技术创新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没有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性障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规制行政管理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链,加强研发、制造、应用等环节之间的有机衔接,及时消化吸收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并实现自主创新。要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更加长远的技术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推进知识、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让经营管理者真正着眼长远利益,让知识和知识创造者得到真正的尊重,激发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力。

  为了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05年底,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决定共同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首批选择103家试点企业,包括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实施企业化转制的科研机构等。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要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通过示范作用,引导不同类型企业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探索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引导和带动广大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试点工作一年来,企业普遍提高了对自主创新的认识,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更加重视研发能力建设,重视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断健全创新管理和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文化。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企业活得久:文化转化比文化建设更重要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