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难道不想做好?员工的位置可以通过“手机定位”精细化,但“心”能不能精细化?员工的到达率提高了?但服务满意度如何提高?让员工时刻用手机的视频头“传输”自己的服务全过程?任何的监督过程,都可能演变为“猫捉老鼠”的游戏,跟踪与反跟踪,不应该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游戏。其实业务员谁不想把工作做好呢?业务员的那点底薪够谁花的?他们比管理者更想做好业绩。与其想尽办法监督他们,不如实在点的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和业绩,有业绩做前提,牵引也好,敦促也好,业务员出来工作不就图的这个吗?他又怎么会偷懒?
昨天下午,看了一篇新闻稿,大体是讲某公司应用手机定位监督员工工作的事情,(新闻引用:XX零售业务团队的每一位业务员得到了一部新型CDMA定位手机,公司管理者可由此精确定位每个业务员每天工作的具体位置,以对其加强有效管理,精确掌握员工每天在“做什么”。)看过这篇报道后,我写了如上的文字。
今天上午,又看到相关报道,诸如XX可乐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以及某些公司采取了类似的MSN监控等。看过之后,有一词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这个词就是“懒政”。也许这个联想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做法简单、作风粗糙、自己方便以及那个“倒洗澡水连孩子一起泼掉”的幽默比喻都是让我联想到这个词的原因。
从体谅的角度说,企业花费这么大一笔费用,也有些无奈的意味:确实有些业务员偷懒。但配了这么一部手机,业务员是否就都勤快起来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是什么新鲜事,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更是体现出了广大人民的“智慧”。你监督他,他可以出工不出力,到经销商那转一圈,或者喝点茶,仪器显示结果不仍然是业务员正在认真工作吗?企业需要业务员的不是他出工,而是要出力,而所谓手机定位监督,监督到的也不过是业务员有没有出工。
想起另外一个事情,一次应咨询客户邀请去评测一个培训师,这位培训师讲了这么一段。在制订服务守则时,“三米之内,露出你的上八颗牙微笑”与“员工要热情对待顾客”哪个更科学呢?后来他告诉学员:与“员工要热情对待顾客”的含糊要求相比,“露出上八颗牙微笑”的量化要求就是科学管理。并对“露出上八颗牙微笑”定义为国际微笑,因为这是某著名大型连锁超市的标准。我觉得很好笑,我把这定义为“国际玩笑”。
这个标准首先肯定是取得过成功经验的,但不代表太就一定适合于我们的国情。其次,这样的守则典型的是不具有可操作性。员工微笑露八颗牙齿,那如何评测?旁边再派一个人数牙?服务这个事,不是靠所谓精细化就能提高的,要是这样直接把人家的服务守则拿来抄就是了,还请什么咨询请什么高管。作为企业需要的是结果,而不是细化标准。当然我不反对标准及制度的细化,但并不是说有了细化,就万事OK了,其实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的让员工理解并愿意执行才是关键,也就是要让员工愿意出力。
而让一个员工出力,其实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就是说管理者要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帮助其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并通过培训辅导使员工获得目标实现的前提能力。有目标,有能力,管理者再通过适当的激励使他有动力,他难道就不知道去工作,去创造对公司和个人都有价值的结果?
个人一直认为,很多时候员工的错误行为只有两个原因:不会做和不想做。不会做,管理者要去教他如何做;不想做,管理者要去做他的思想工作。如果光是看着一部机器,看员工是不是都在“状态”,那还用读MBA干吗?找我乡下的二大爷都可以,不就是盯梢嘛,这有啥难的。
因此,个人觉得这种手机定位的管理方式,看似“科学化”、“量化”,但其实效果并不一定明显,同时也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刚推行就有30%的离职率说明了这一点。虽然管理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并不一定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