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色精英的互补组成了一个优秀的团队,但仅仅是机械地“补”吗?
如果就职于一家大公司,很可能他们只是公司庞大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但在ZCOM,他们的Title却大得惊人。他们太年轻了。但他们每天考虑的,却是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公司副总裁和总监职位的人需要考虑的事情。
2004年成立并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发展的ZCOM是名副其实的快公司,70后生人的首席执行官汪东风在进行高管团队组建时,只有一个信条:多元而高效。为此,汪东风“找出行业领域专才”组成他的“梦之队”。
但可以参考的一个事实是,在篮球领域中颇负盛名的“梦之队”的成绩并不十分奏效。每年在美国篮球大赛结束后,通常都会从各个优胜队中挑出最优秀的队员,组成一支“梦之队”,赴各地参加巡回比赛,以期制造新一轮的高潮,但结果却往往令球迷失望——胜少负多。
而事实证明,ZCOM这支“草根IT英雄+海归+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的“混搭”是对路的,这表现为公司直线上升的生意额。相比美国男篮“梦之队”,ZCOM在组建和管理“高管团”时规避了什么?又发扬了什么?
善用师者,“王”
CHO:构架高管团队时你都着重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首先我会尽量找到每个领域的专才,具有专业领域的特长,核心要素就是品质(人品)。情商要高、沟通能力要强,拥有团队意识,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CHO:你认为ZCOM团队的特点是什么?
这是一支非常互补的团队。我属于综合型的,而其他高管的专业特长都非常突出,任何人在专业领域都能成为我的老师。
CHO:任何企业的CEO都想组建一支“梦之队”,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组建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虽然他们挑选的都是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人,但是由于这些人以前分属不同团队,无法培养团队精神,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出击。团队并不是一群人的机械组合。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之间的行为应该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能很好合作。他们追求的是集体的成功。
CHO:如何打造这样的团队?
当找到每个领域的专才后,要让他们快速融入团队。创业公司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认为“人和”最重要,特别是打造多元化的团队。我的经验是,团队需要不断磨合,至少需要3年时间才能磨合出一只具有战斗力,并且具备协同作战能力的团队。
CHO:培养团队精神的基础是什么?
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拥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团队建设离不开企业理念、价值观的塑造,团队成长需要时间来磨合。
CHO:你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发挥作用?
我的包容性比较强,并且乐观,富有激情。我的作用是定策略,不断感染团队,让大家保持激情。首先我要保证公司每个阶段的策略性目标是清晰的。帮助团队成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他们在公司的发展空间。在工作之余让大家注重生活质量和个人爱好。一支能够长期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团队必须热爱工作,并同样热爱生活。
CHO:你的包容性会不会造成团队效率低下?
肯定存在这个问题。比如当我发现公司内某些人并不适用,只要他具备好的品质,我一般会给他们机会,尽量包容他们。但如果发现这样做还不奏效,并且影响了团队效率,我就会更多让主管做人员去留方面的决策。这时高管团队成员性格的互补性就发挥了作用。
CHO:授权给下属之后,如何保证他们的决策是正确的?
随时保持沟通。相互尊重,互相信任,这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在这个公司没有人叫我“总”。
CHO:很大程度上你是靠感情聚拢人?
对于创业型公司是这样的。前期肯定是靠感情和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以及发展型公司特有的事业平台吸引人。但当企业规模逐渐做大后,这种情况会发生改变,需要靠制度和流程。
CHO:过于感情化会给公司管理带来哪些障碍?
至少目前还没有,因为我们追求的是集体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明确的分工与协作。
CHO:在进行团队搭配时你走过哪些弯路?
我过去的老板曾对我说过,“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而我在初期恰恰犯过这个错误。最初我认为我是最优秀的,我几乎找不到“老师”,因此我用了我的朋友。但我很快发现他们不适合,需要换人,而以我的性格,我很难启齿(虽然最后还是这样做了)。我们所采用的“P2P”技术(点对点)对人员要求非常高,在行业内真正从事这个技术的也不过只有10支团队,因此我开始考虑用“老师”。
CHO:你担心现有高管团队中的任何人离开吗?
会有这样的担心。虽然公司运营了这么久,公司架构和产品架构已经稳定了,任何一个人的离开都不会对公司造成致命伤害,但如果谁离开了,肯定会有影响。我会尽一切可能让大家在一起走得更远。
CHO:你怎么看待现有高管团队的缺点?
在个人性格方面,每个人都有缺点,团队的缺点不好说。
CHO:在做这个公司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教训?
首先,初创型公司不要拿太多钱,钱多了,会分散,会不专注。其次,公司策略要集中。过去我们在筛选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方面缺少经验,导致不断压东西给大家,疲劳作战。当我们确定了只做电子杂志后,一切都渐渐好了起来。最后,团队不是一日建成的,要有耐心。并且永远记住,只有让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完整,团队才能走得远。
CHO:你会用什么方式庆祝成功?
每天我们都会取得一点点成功,当我们解决了一个技术瓶颈,当我们找到一个新的盈利点,我都很开心。我们会一起开香槟酒happy.当我们真正投入其中,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开心,这是投资人所感受不到的。
领袖型人才。汪东风
70后创业者。ZCOM首席执行官。10年互联网从业经历,致力于数字媒体领域,精通互联网营销。
“我的经验是,至少3年才能磨合出一只具有战斗力和协同作战能力的团队。”
强势的“外交家”
CHO:怎样评价现在的团队?
很全面,很稳定。在挑选高管团队成员时“卡位”很好,这使团队优势非常明显。从一开始亏损做到现在盈利,良好的团队搭配功不可没。
CHO:什么吸引你加入这个团队?
创业型公司的无限可能,还有团队氛围。投资人在做投资时都在投资团队,投资人。另外,对于“IT+传媒”的产业模式,我有东西可以贡献。
CHO:你在团队的作用是什么?
我是外向型的人。我们已经做到国内电子杂志排行第一,在领域内有一定知晓度,但对于大众来说却比较陌生。我要做的就是告诉大众:什么是电子杂志?ZCOM又是谁?另外,我的精力主要投放在投资者关系,以及收购、上市等方面。
CHO:作为海归,你经历过文化上的碰撞吗?
这与行业有关系。在传统行业有,但在这个年轻的互联网行业还没有。刚回国的时候,可能大多数海归都觉得自己很厉害,但我觉得在中国不管是海归还是草根,能做好就是英雄。
“未来型”人才。纪景姝
媒体和资本运作高手。ZCOM首席运营官。22岁成功创业,被《商业周刊》等诸多媒体誉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席运营官。24岁赴澳留学,获殊荣于悉尼大学设立以其名字命名的奖学金,是澳洲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奖学金。
“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外界推介ZCOM,让大家知道ZCOM是谁。”
专注的“实干家”
CHO:你的个人网站在被ZCOM收购之前,你考虑过要加入这个团队吗?
没有。我本来想卖掉我的产品后,就拿这笔钱出国留学。但是和汪东风一次无意间的对话,改变了我的决定。确切地说,我是被他打动了。我觉得我有必要加入这个团队。因为我做“个站”已有10年时间,完全是在一个封闭式的环境中摸索,没有接受过在一个真正的团队中的训练。我需要快速成长,需要经历一些关于管理等方面的东西,所以我就加入到这个团队中了。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也认同我的价值。
CHO:你的价值是什么?
工作之外我会拿出两个小时时间研究竞争对手。
CHO:作为草根,不同背景的同事是否有过自卑感?
这倒没有。虽然我学历不高,也很年轻,但术业有专攻,我有我的优势。我从大学就开始做网站,我最能贴近用户。
“中坚型”人才。王宏一
互联网“草根英雄”。ZCOM首席架构师。从17岁开始打拼互联网的80后,敢想敢为是他的人生信条。对web2.0和seo有丰富的经验。
“每天下班后,我都会用两个小时的时间研究对手。”
团队中的卓越领导力
CHO:你的领导力是怎样发挥的?
首先,我不认为领导者就是“空谈的人”,如果我不加班,我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那手下的员工也不会去这样做。我必须是楷模。我常常对他们说“要以我为底线,但要超过我。”另外,一旦有事情,我肯定会第一个冲到第一线,而不是和下属“踢皮球”。
CHO:面对销售业绩指标,你怎样帮助员工缓解压力
每一个新来的员工,我都会推荐他们看《你为谁在工作》这本书。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工作。在我以前,我的位置换过几次人。毕竟,要找到既是业务方面的尖兵,又有管理能力的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的经验是,要保证团队所有成员都是快乐的。
CHO:听说从你们销售团队里传出的笑声最多?
我们团队很有激情,也很能玩。销售团队要有热情做工作,才能影响别人。我更像一个黏合剂,我把他们变得很团结,激发出团队合力,共同把单子争取过来。
CHO:你最喜欢这里什么?
快乐。我能来是被汪东风吸引来的,那次面试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我曾经历过长达3个小时的面试,而这次面试是最轻松的一次。这跟我个人性格有关,我毛病多,优点也多,所以我确实需要一个包容性特别好的老板。
“人气型”人才。张梦琳
销售精英。ZCOM副总裁。率领广告销售团队,利用电子杂志新媒体的表现优势不断拓展客户领域。在2007年,广告业绩的突破成长使ZCOM从收支平衡进入全面盈利的新阶段,成就了电子杂志领域的首家盈利媒体。
“我会把销售指标量化,在带大家完成高销售额的同时,和大家一起‘疯’。”
孜孜不倦的耕耘者
CHO:为了来这里工作,你放弃了原来公司的期权?
我更看重现在公司对我的信任。还有,我从公司Leader身上看到了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他们可以把行业分析得非常透彻,产品有明确方向,并且可以把这项事业持续做下去。
CHO:你说你很内向,而电子杂志很炫?
的确,我刚开始有过这样的担心。我不是一个很外向的人,但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责任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你会发现,当事情渐渐做顺手了,其实跟性格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找到很适合的角色后,你就会慢慢发现你可以做到。
CHO:在这里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自我成长。这得益于我找到了一个好平台,还有这么多人帮助我。我很珍惜这个机会。
CHO:平时,团队间的合作是怎样的?
快乐而充实。工作之外,我们每周三都有体育活动,还玩“杀人游戏”。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摄影,我们把照相机带到公司来,对着一个东西狂拍。最近,销售部开始玩遥控直升飞机了,我们也跟着玩。这几天,每到中午吃饭时间,公司里直升飞机满天飞。我们已经玩得很专业了。我认为,如果能保持好的心态,工作效率会更高。
“实用型”人才。朱虹
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ZCOM市场总监。成功与多家知名杂志社达成合作,确立ZCOM在电子杂志领域资源的领先优势。
“我希望把以前的工作经验带进来,但又不仅如此,我很享受团队的融洽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