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中国注册的中小企业大约有4000万家,但平均寿命仅2.9年。而与此相比国外企业往往能生存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成为数代传承的常青企业。如何解释中国企业“短命”现状?记者专访北森专家,深入调查借此找到中外企业生存之道的差异。
中国企业先天不足?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形势一直呈现利好景象,这理应是中国企业蓬勃发展的最佳温床,反观国外企业,经济形势更为动荡,但却成就了众多生命力极强的企业。显然,中国企业的短命与宏观经济形势并无必然关联,其内因更是主因。
北森专家指出:“国外企业更注重企业的传承,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承,以及企业自身的传承,有调查显示国外企业有近80%的都在开展继任管理工作,而这一数字在中国要低几倍,所谓继任管理是将公司从高层开始到重要岗位都构建出清晰的继任脉络,保证这些岗位能够有持续的人才的供应,这是企业能够传承的前提。”
为了将企业更好的传承,中国前沿企业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其中为业界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联想的成功过渡。柳传志经过几十年的培养,成功历练出杨元庆等几大骨干力量,并将自己创建的联想顺利传承到第二代掌门人的手中。不仅如此,2003年联想开始筹备自己的继任管理体系,夯实了企业的人才力量。
中国企业的艰难传承之路
除联想以外,万科、李宁等国内一线企业都对继任管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体系。然而,能够做好继任管理工作的企业在中国仍是凤毛麟角。北森研究院调查显示:在中国,已经完善继任管理体系、已经开始做但遇到瓶颈、想做但却做不起来的三类企业仅占到调查企业的35%。访查过程中还发现在这三类人群中仍有各种难题尚待解答。
北森专家解释:“在中国,继任管理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继任管理工作,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说:如何科学评价人才、如何识别高潜质的人才、如何快速培养、如何评估培养效果等等。另外一类企业则属于已经意识到了继任的重要性,但却不知如何开展,完全没有头绪,这两类情况都说明企业在继任技术上的缺失。”
据了解,虽然继任管理在国内已呈现渐渐明朗的趋势,但国内继任管理技术非常匮乏,导致企业在开展过程中缺乏技术指导、欠缺理论支持。日前,北森首次推出的“继任发展专家认证培训”课程短短时间内爆满,这也印证了中国企业的意识觉醒和中国继任市场的发展。
传承成功可以复制
尽管联想、万科的成功给了中国企业很多启示,但要成功复制却还是非常困难。北森专家介绍:“继任是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了这些方法再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可以建立一套科学的继任体系。比如对人才的评估可以选择人才测评工具、360评估、评价中心等等这些方式;信息的整合、数据的分析可以通过相关的继任产品;继任的完整流程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工具来梳理。有了这些方法继任管理便可以水到渠成,而且还可以寻求第三方供应商的帮助,企业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科学的解决。”
在推广继任管理技术培训的同时,北森顺势推出自己继任管理产品,从“评价、识别、储备、培养、追踪、晋升”各个环节固化继任管理体系。企业可以根据需求的不同任意挑选相关产品和服务进行组合,形成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帮助不同需求的企业,在短期内建立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人才继任与发展体系。
企业的传承需要有坚实的后备力量,而继任管理正是为此而生,随着继任管理技术的完善、产业化道路的成熟,中国企业的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