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呆若木鸡”亦人才?

   日期:2011-01-12     来源:经理人    作者:田成杰    浏览:159    评论:0    

  断章取义,望文生义,致使现代社会对古典文化的理解有很多曲解,甚至完全弄反了先哲们的初衷,比如:以德服人,长袖善舞……,呆若木鸡也是一例。

  「原文」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周《庄子。外篇。达生》。

  「译文」

  纪渻(音shěng)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虚憍而恃气:虚浮骄傲,而且自恃意气。,“憍”通“骄”。)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就有所反应,意思是心还是为外物所牵制。“向”通“响”,“景”通“影”。)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德”,德性,可以理解为作为斗鸡的基本素质)

  「现代含义」

  呆得像木头鸡一样。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点评」

  按庄子的原意,“呆若木鸡”其实是是一种修炼的“境界”。在他看来,外表活蹦乱跳、骄态毕露、强悍伶俐的鸡,并不是最厉害的,而目光凝聚、内蕴真气、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真正的“鸡”林高手:到了这种境界,不必出招就足以令别的鸡望风而逃了。

  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只不过与这些词语相比,“呆若木鸡”已经没有了丝毫褒奖的含义,反而成了一个代表“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彻头彻尾的贬义词。断章取义,望文生义,致使现代社会对古典文化的理解有很多曲解,甚至完全弄反了先哲们的初衷,比如:以德服人,长袖善舞……,呆若木鸡看来也是其中一例。

  即使抛开“呆若木鸡”的原意,用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仍然有失偏颇——只可惜,现代社会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有些人为了快点出名,不惜故意制造一些丑闻;有的企业为了知名度,不惜做广告恶心你一把!而我们身边的飞黄腾达者,也大多都是阿谀奉承、巧言令色的人!这些,都与重修养、轻外在的“木鸡”精神背道而驰——在这样的观念下,能“歌”善“秀”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不难理解“呆若木鸡”何以会成为完全贬义的了。

  真正的用人之道是把合适的人用在适合的地方,即使是真正的“木鸡”,你用它来做玩具,它边有了用武之地,成了“才”;如果你非得让它去下蛋或报时——你还说这是鸡应该做的——它们就变成了废物。更何况,我们身边的“木鸡”更多的只是“若木鸡”,花言巧语并不是他们所擅长的——那样的话也就不是他们了,能不能挖掘、发现并充分地利用这些人才,是领导者的一项关键职责。

  可见,无论你是能“歌”善“秀”者,还是属于“木鸡”、“若木鸡”们,其实并非问题的关键——如何区分周围的人,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作用和特长,才是根本所在。从这一点来看,是否“呆若木鸡”已经变得并不重要了。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呆若木鸡”亦人才?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