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跨文化领导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修课

   日期:2010-09-13     来源:管理学家    浏览:179    评论:0    

  中国企业迈向世界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快。如何让管理者获得崭新的领导行为模式来适应跨文化环境对领导力的全新要求,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跨文化领导力是管理者在跨文化环境下所需要的新型的、有效的领导力。它是指管理者在跨文化情境下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时,及时洞察、敏锐识别跨文化环境中的具有文化独特性的各类信息,通过自我主动学习和积极调适,迅速获得与之相适应的领导行为的能力和特征。与其他类型的领导力相比,文化差异是跨文化领导力体现的核心要素和特征;同时,作为领导力,它又具有根据文化差异性进行动态调节和拥有文化普适性的特征。

  在特质理论对外派管理者的研究中,韦恩·卡肖(Wayne F. Cascio)将跨国公司经理人所需要的素质归纳为:具有创造性、韧性和耐性以及灵活性的个性、能力和技能(信息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压力和不同文化冲击带来的困难以及挫折等),对不同文化的宽宏大量与容忍态度,为公司在国外扩大市场的强烈动机,关心与尊重他人的行为。

  研究者认为,跨文化能力(cross-cultural competency)/跨文化敏感性是构成跨文化领导力的核心因素。贝内特(Milton J. Bennett)指出,人们经历的文化差异越多、越复杂,跨文化领导能力越强。而在跨文化领导力的获得途径上,由于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可观察性特征,在真实的跨文化环境中,通过体验、观察自我和他人的领导行为并进行主动学习而获得跨文化领导力是可行的方式。因此,体验式学习近年来引起领导力研究者的重视。体验式学习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由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库伯(David Kolb)提出,强调由管理者在真实的跨文化环境中亲自体验、观察、辨别其他管理者的各种文化适应性或不适应的领导行为,然后加以主动学习而获得文化适应性的领导行为。

  在此,笔者对中国跨国企业领导者跨文化领导力的发展和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有效识别并招募具有跨文化潜质的领导者。不同文化需要不同的领导风格。特质理论告诉我们,选择符合企业文化整合需求并且能被整个组织接受的领导人将对中国跨国企业跨文化领导力的提升十分有益。中国企业在收购海外企业后,聘用国外的企业家来管理新的全球化企业可能比外派本土的高层领导更有效。例如,收购前没有亚洲以外经营经验的联想任命原IBM的副总裁沃德为新公司的CEO就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

  跨文化领导者须从日常生活的层面融入到工作所在国的文化环境中。在跨国扩张的同时,通过咨询公司、内部培训等方式让跨国管理者了解工作所在国的社会文化情况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但这种方式是“别人告知的”,因而只能让管理者对该国的文化环境有个大概、表象的认识。依据体验式学习理论,对跨文化环境的真正了解更依赖于“亲身体验”。因此,跨文化管理者应善于跟当地人打交道,建立自己的网络去经历这种全新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感同身受”,从新的立场和环境去考量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让跨文化领导者成为总部与分公司文化融合的桥梁。即使跨文化领导者完全融入了分公司的文化中,但若与总部脱节,这对于跨国企业的文化整合也毫无意义。企业需要帮助跨文化领导者成为总部与分公司文化融合的桥梁,比如实现他们与总部的信息共享以避免与总部脱节,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相关的帮助,帮助他们做好结合总部战略发展的职业前景规划,等等。

  (本文受国家自科基金项目70872021、国家社科项目02CJY017、教育部哲社项目06JA630017、上海市哲社项目2005BJB003资助)

  (本文来源:管理学家 )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跨文化领导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修课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