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的商学院本科项目年度排名中,求职指导是关键指标
当2010届大学生在4年前入校时,选择商科似乎是毕业谋得肥差的最佳途径。当时的四年级毕业生手里普遍有两三个工作可供选择,平均起薪接近5万美元,而且通常是工作合同、签约奖金和全套福利待遇一应俱全。然而大萧条来了,一切都变了。大学生们从暑假实习岗位回来却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幸运儿工资也比期望的要低。
那些早就把毕业时戴的学士帽和穿的学士服收藏在父母家阁楼里的2009届毕业生中有许多还在忙于找工作。现在,2010届毕业生也开始步其后尘,而就业市场却在持续恶化。美国全国高校和雇主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Employers)研究室主任埃德温·考克(Edwin W. Koc)说:“今年不会很好,甚至可能比去年还稍有不如。”
寻找工作的焦虑和学生对学校求职服务中心的不满情绪,反映在了《商业周刊》第五次本科商学院项目的年度排名中。在回答我们1月份调研的商科四年级学生中,只有38%拿到了工作聘书,而2009年有46%, 2008年有56%。在回答调研的2.7317万名大学生中,58%的人对寻找工作表示担忧,38%的人准备另寻出路,比如读研究生或者参加和平部队(Peace Corps)。
排名第一的是圣母大学的门多萨商学院(Mendoza College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今年就业成为毕业生关心的首要问题,而这个问题圣母大学解决得不错,部分得益于一大批校友向学弟学妹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排名第二的是弗吉尼亚大学的麦金泰尔商学院(McIntire School of Commerce, University of Virginia)。该学院各科课程紧凑而富有挑战性,学生们对教授大为赞赏。第三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与2009年相比,斯隆管理学院前进了4名。该学院90%以上的学生都找到了暑假实习工作;而且毕业生的中位值起薪达到6.2万美元,是各学院中最高的。
《商业周刊》在排名时使用了9个指标,包括对四年级学生和公司招聘人员的问卷调查、毕业生的中位值起薪以及各校毕业生进入顶尖工商管理硕士项目(MBA)的人数。我们还综合了学生的入学成绩(SAT)、师生比例、课堂人数、有实习经历的学生的比例和学生课时数,从而评估出了各项目的学术水平。
学生总体满意率与2009年相比下降了14%,满意程度在各个学校之间有很大差别。学生满意程度高的学校都在竭尽全力帮助学生找工作,包括调动教师和校友的关系、利用社交媒介、建立与当地企业之间的人才输送渠道等等。
“太可怕了”
排名第16、座落在俄亥俄州朱津的迈阿密大学(Miami University)就是一个努力为学生找工作的学校。这个学校设计了一门课程,既能让学生获得实际经验、又能给他们提供向潜在雇主表现的机会。21岁的该校四年级学生莎拉·金(Sarah King)从通用电气公司实习归来,没有得到工作,她吓坏了。她说:“就是表现最好、最聪明的学生也没能被雇用,太可怕了。”她选了一门课,叫“人力资源运用”(Human Capital Metrics)。这门课把学生分成组与公司搭配起来,解决公司遇到的实际问题。金的小组搭配的是雀巢公司,金是小组长,每周都与雀巢的一名招聘人员劳拉·沃伦(Laura Warren)联系。
整个学期,沃伦有机会仔细观察金的工作习惯和办事能力。沃伦说:“我看得出金的工作质量很高,我们有3个月时间来考察她,而不只是面试的30分钟。”后来沃伦为全职工作岗位面试学生时,她很有把握金能够胜任。从金的角度看,由于她对公司已经有所了解,在面试时比大多数候选人表现得都好。最终,她得到了工作,将于8月份开始上班。
在排名第15的里士满大学罗宾斯商学院(Robins School of Business,University of Richmond),校友保罗·奎利(Paul B. Queally)站了出来,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罗宾斯商学院的学生服务,以确保他们在面试过程中做好充分准备。
奎利是纽约私募公司Welsh, Carson, Anderson &Stowe的联席总裁,他接待过几百名求职者走进他的办公室,然而他们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如何表现自己。“他们没准备好。”他想要确保罗宾斯商学院的学生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2008年初,在奎利的指导下,罗宾斯开了一门课,叫“奎氏训练营”(QCamp)。这是一个针对二年级学生的为期两天的速成班,内容涵盖从一分钟电梯间推介(elevator pitch)到建立关系网、从写感谢信到商务用餐的礼仪,不一而足。训练营的老师包括负责岗位安置的公司管理人员、刚毕业的学生和公司招聘人员。1月份,近100名罗宾斯的学生注册了这门课,人数比去年的30名有很大增加。奎利说,培训“可能在面试过程中会给里士满的学生一些优势,让他们更好地与来自常春藤盟校的学生竞争”。
还有一些学校利用科技为学生创造条件。弗吉尼亚大学麦金泰尔商学院的职业中心主任助理汤姆·费奇(Tom Fitch)借助于网络,利用Twitter和Facebook传递求职窍门,帮助学生寻找工作和实习的机会,尤其是在机会不多的一些行业。费奇说:“在工作中我们努力使自己富有创造性。”
帖子和录像
费奇通过自己在Twitter的网页向学生发送求职信息。最近有一组帖子提供了50个面试时常见问题的链接,还有一篇博客文章提到就业市场将会有所起色,不过会是在2014年。在社交圈里,竞争者有时会变成同盟,各学校的求职服务人员互相介绍窍门和提供工作机会的线索。在Twitter有900个追随者的费奇说这样挺好的,“我们目标一致,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工作”。
同样,圣母大学的学生也在学习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与特定行业的校友联系。为了让学生有更多面对招聘人员的机会,圣母大学开始使用Skype的录像功能,让公司不必花路费来学校就可以面试学生。不到3个星期,有6家公司接受了学校的建议,安排了9次录像面试。
吸引招聘人员到校园来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在就业市场最好的时候也是如此。像其他许多学校一样,排名第六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哈斯商学院也遇到了来学校的招聘人员减少的问题,2008-09学年只有往年的30%。对学校来说,改变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学校求职服务中心主任汤姆·戴夫林(Tom Devlin)退而求其次做出了最大努力:设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能来到学校的招聘人员的效率。
戴夫林和同事们创造了一种他们称为“逆向面谈会”的方式。传统的求职洽谈会是由公司设立摊位,向学生推介公司;而在逆向面谈会中,由财经或市场营销俱乐部这样的学生团体牵头,设立摊位向招聘人员推介自己。这种方式更有针对性,便于招聘人员找到感兴趣的学生以及学生联系上适合自己的公司。去年秋天,50多个学生团体和45家公司参加了首次逆向面谈会。“反响好极了,”戴夫林说。
经济情况好的时候,这样的努力很可能是不必要的。不过,为了让2010届本科毕业生成功找到工作,各商学院都使尽了浑身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