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等待HR管理者要做的事情不只是进行简单的信息化工作改造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手工劳动,而更应该是通过新的平台引入科学的管理工具,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EHR是一种基于成熟的网络技术和企业业务运营信息化平台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国内EHR将如何发展呢?
陈谏:全球网络一体化是EHR产生和发展的大环境,EHR能支持企业的人力管理者有效利用外界的资源,并与之进行交易,比如获得专业网站、调查机构、咨询公司等HR专业服务提供商的电子商务服务。
国外的EHR起步较早,以SAP、PEOPLESOFT、ORACLE等为代表的系统均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基础,发展的阶段带有明显的技术革新痕迹,在业务模式上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现在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公司非常多,国内至少就有300多家,但能实现EHR的却非常少,一方面实现EHR的技术平台最佳选择为SUN的JAVA和MICROSOFT的.NET,这两者对技术的储备非常高,成本也高,一般小型软件企业根本无实力投资;另一方面,要提供EHR产品及其相关服务时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面有大的投入和较长时间的积累。
用友公司成立HR事业部,独立发展EHR,有许多原因促成:用友公司在JAVA和.NET的技术上做了多年的储备,并分别有非常成功的ERP产品,首先具备了这种技术实力。2002年收购有多年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软件开发与服务的HR专业公司硕旺的产品及部分团队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EHR市场,信息技术是可以选择最领先的,而专业的模型则只有靠实践与研究,两者完美的结合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
记者: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如何?根据目前国内企业的情况,他们需要EHR为他们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陈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大致可分为两方面,一种是事务性的,另一种是战略性的。所谓事务性工作指的是考勤、档案、薪资、福利等行政性和总务性的工作。而战略性项目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高级人才的甄选、员工的培训、长期激励、组织发展等等。
大多数企业目前人力资源信息处理平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核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低层次上来讲,对于员工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还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从高层次上讲,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许多还只停留在高层的思想意识中,并未将专业化的工具与系统化的实施手段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用户急需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将用友的HRMS用户经营者的管理思想专业化地体现、工具化地利用、系统化地实施,这里面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思路:通过人力资源顾问咨询服务建立起一个适合用户未来发展的体系,通过软件的利用从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升管理水平。企业等待HR管理者要做的事情不只是进行简单的信息化工作改造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手工劳动,而更应该是通过新的平台引入科学的管理工具,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企业的国际化使企业的竞争加剧,迫使企业寻找更多的资源,这些资源中大部分为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从资源的获得、开发、优化到成本转移、价值实现、优势流失等诸多层面迅速扩大,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对的来自竞争、协作、指导、反馈的信息量增大,凭借手工劳动已经根本达不到这种管理的要求了。大多数用户对EHR系统的要求有那些?EHR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变革?
陈谏:从用友目前收到的客户需求表来看,用户对EHR系统的要求,除实现具体的业务以外,同时在技术实现方面也比较明确:
1.支持多公司主体之间的协同工作
2.完善严密的权限管理
3.及时灵活开放的预警体系
4.自动方便的审批流程
5.个性化应用
6.支持灵活的组织架构体系
7.完善强大的系统管理功能
8.基于WEB的应用
9.跨平台多数据库支持
10.开放的、可扩展的应用
11.高度的安全性应用
12.高度的可靠性应用
13.高效率的应用
14.灵活的多语言应用
一套好的(更恰当地说应该是正确的)EHR应给企业带来许多价值,如:
1.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建立起具备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2.在新的管理层次上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进行规范。
3.标准化处理表单和文件。
4.疏通信息交流渠道,建立起“人——企”一体的信息平台。
5.建立起三个层面(经营决策层、经理层、员工)的科学考评机制。
6.核心人才的目标管理。
7.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员工的培养。
8.公开业务操作层面。
9.逐步实现员工参与管理的目标。
10.能建立起让用户核心人员和现有员工为企业忠诚服务的机制。
11.能使用户的企业文化沉淀并良性发展。
12.能使用户管理成本降低并大幅提升全员的劳动生产率。
13.带动用户其它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新的环境中形成核心竞争力。
14.实施EHR的核心价值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记者:目前在国内那些企业正在使用用友的EHR产品,效果如何?使用前后具体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变化?
用友公司从1988年开始开发财务软件,其中就有工资、福利模块,到现在,使用用友的人事、工资、福利、保险等基础模块的用户已经有20多万家,而且非常稳定,而2002年推出的真正意义上的用友EHR产品(B/S)也有20多家,模块数包括了人力规划、人员信息、工资、福利、保险、招聘、培训、业绩管理、出差、假期、考勤、自助服务等十几个模块,效果非常明显。目前包括福建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康佳集团、烽火通讯、株洲电机(九方集团)等著名企业都在使用这套系统。
在使用EHR产品,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最核心的问题:集中对所有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是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基于管理流程的改善,提高公司整体的管理绩效;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从机制的优化入手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
记者:人力资源E化后,企业边际模糊化,造成组织内外信息快速的流通,那么不同的商业模式对于EHR的需求有些什么特点。
陈谏:基础信息、流程处理、管理工具、战略实现结构图,我们首先将企业战略放在公司运营的最顶端,将战略思想解释为公司的运营结构。其次我们需要对公司流程进行大量的优化以支持公司业务的开展。最底层,我们需要以信息为支撑,实现高效可实现的运作。
我们实施解决方案的基础是企业战略,这个方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流程、IT基础设施和软件技术。企业的运作要实现三方面转型:战略、流程和工具。战略通过确定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得以明确,它包括:企业战略,含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规划、组织设计、生涯设计);流程的目标是整合内部资源和能力,主要包括:招聘流程、培训管理流程、勤务管理流程等;工具是我们实现运作模式转变的手段,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主要体现在分析、综合、判断上,在人力资源管理E化中,业绩考核、人才素质测评与岗位评估是非常典型的HR管理工具。
在业务实现过程中,基本数据项是灵活设置,操作流程可以自定义,管理工具以组件的形式提供利用,这三部分与行业或企业的商业模式关联不大,但对于战略实现的这个层次,是与行业紧密相关的。我们提到的行业解决方案,并不是指所有的数据均有行业特性,这在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到。
记者: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已经脱离初级的经营形态,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并且得以理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得到普及,普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EHR是如何给企业带来快速的变动,如何整合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如何构建统一、便利、多样化的员工自助服务。
陈谏:EHR使企业文化产生和沉淀的模式
由该图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以占主导地位的基本价值观念为核心,以及作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员工行为、管理风格和管理制度等所组成的有机体系。
1)、在工作处理平台上,通过用友HR软件建立快速而准确的应变能力。
2)、通过用友顾问服务在价值观的一致上进行引导。
3)、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稽核和企业职责检测,建立起创新思考、打破常规、不落俗套的工作方式与激励机制。
4)、EHR能够协助用户从案例分析入手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政策约束机制。
要构建统一、便利、多样化的自助服务系统的基本条件是对角色的定位,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处理模式和业务体系。在角色的划分上必须相对标准化,对业务则要分层次,并配合权限的分配机制统一处理。
记者:选择EHR时整体的思路是什么?企业在实施EHR之前需要做那些准备?
陈谏:选择EHR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时花了很多时间选好了满足业务需求的产品,甚至签单实施了,回头发现系统的平台不符合企业整体信息化的要求,导致前功尽弃。我的建议是先明确企业的网络状况,由信息或网络管理部门做好统一规划,圈定开发平台、数据库、实现架构(单机、C/S、B/S等)网络环境、部署模式(集中或分布)、用户限制等,再寻找满足这些基本要求的产品,统一审核业务实现的满足程度,以及逐项考虑实施、服务等细节,最后综合评估。在选择EHR产品时,必须考虑哪些时必要条件,哪些充要条件。
企业在实施EHR之前需要准备的项目非常多:人员的培训、网络的部署、管理模式的改进、原始数据的补充与标准化等,较好的供应商都会有一套实施方法论来作为指导,并提供完成各种工作需要的表单、流程等工具,甚至有一套项目管理软件来作为支持。
记者:EHR如何与ERP进行整合?EHR如何进行扩展和维护?
陈谏:我们再回到上面提到的信息化四个层次上来:基础信息、流程处理、管理工具、战略实现,我们只要在基础信息、流程处理两个层面上实现与ERP系统的数据交换就可以了,提到标准,最好支持XML协议,并采用跨平台的开发工具,而JAVA是一种简单的、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结构中立的、安全的、可移植的、解释的、性能优异的、多线程的、动态的开发语言,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用友公司的EHR与ERP是在同一个基础平台上开发的,在下一个版本,将推出人力资源战略、人力成本分析、团队分析等工具性的模块,发展的方向是专业化、标准化,扩展的方向是与ERP、CRM、EIS、OA、PDA等实现更深层次的数据交换,达到数据在整个系统中产生与维护路径唯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