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招聘会,要想选择一个对路、合适的工作还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记者近日了解到,为了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素质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很多应聘者都纷纷请教心理医生、心理测评师来帮助自己判断自己适合的职业和工作?
一些大型的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中心甚至专门找来了一些专业的心理医生来替应聘者进行现场测评。面对刚刚兴起的心理测评市场,专家提醒应聘者,测评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关键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的职业。
加个图章多交100元
记者近日走访了一些专门的心理诊所和人才市场,发现当今的人才测评市场还是刚刚起步阶段,人才测评价格漂浮不定,整体还不很成熟。
当记者以一个测评者的身份出现在广州市某人才中心的时候,这里的一名工作人员邵先生接待了记者,他首先问记者是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人。记者询问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呢?他告诉记者,学生的测凭比较简单,80元/人,工作人员的比较复杂要100元/人。
记者询问是否有优惠时,他马上表示这已经是优惠价了,原来是150元/人。记者表示价格偏贵想再考虑一下,并表示是公司集体做,他马上说可以再降价,说如果10人以上可以按照80元/人的价格成交,并提他们可以让专家出具权威报告,但是如果要出具这类证明、证书的话,需要再多交100元。
试题很常见有水分
当下记者又询问了一下测评内容,邵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的测试题目大概有30多套,能够从各个方面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测评结果准确、客观。一般一个人需要测评2~3套就可以了,每套题目大概需要30~45分钟。
记者看了以前的一份测评报告,上面大概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基本能力素质、实用人格素质、基本职业倾向等,根据答题的情况来推断出被测评人的个人偏好、主要特征、给他人的印象、偏爱的管理方式、适合的职业以及发展中所需要注意的方面。大概看了一下试题发现,这些试题都是一般测试情商的,而且这类命题在图书市场上比较常见,市民可以很容易购买到。
电脑速度慢测试像算命
不久前,记者的一个朋友就曾在这里做过一次测评,当时因为他想转行做医药代表,但是一直都觉得自己性格颇为内向,见到陌生人总是比较羞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到底合不合适做这类工作,他专门到一家人才市场花了100元钱做了测评,结果发现测试的结果和自己所想象的大相径庭。
测试结果显示他性格活泼开朗,胸襟宽广,喜欢与人分享自己的事情。这让他大吃一惊,他原本是非常内向的,平时有什么事总是喜欢放在心里,怎么一下子测评的结果和自己的性格相差这么大。
仔细一看还发现测评的结果还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性格特征一栏中就出现性格活泼开朗,胸襟宽广,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开心事。同时又出现容易悲观沮丧,凡事都往坏处想,缺乏与人接近的勇气等前后不一致的字眼。而且用来测评的电脑速度极慢,他告诉记者当时测评,感觉就像是街头算命。
记者了解到,在广州人才测评的人才市场、心理诊所才刚刚兴起,广州各大医院都有这类的心理精神科,但据记者了解,真正拿到国家专业机构认证的不多。所以有关专家提醒想要去做测评的人千万要小心。
企业个人钟情人才测评
记者近日发现,在广州人才市场和心理诊所不少的人和企业来咨询,他们都寄希望于测评,来判断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从比较公正、客观、科学的角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适合的人才。
案例一:
从事软件开发业的小林想跳槽去做营销,但他的朋友一致认为小林脾气犟、性格直不太适合做这类工作,众人之言让原本就有些犹豫不决的小林也有点动摇了。于是他找到一家医院精神心理科,请了一位心理医生专门替自己做了一个“人才素质测评”,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小林的性格不仅适合做营销,而且更适合从事管理工作,这让小林不禁喜出望外。
拿到测评报告后,小林的信心更加坚定了,9月底“义不容辞”参加了招聘会,有了专业人士的测评报告,小林顺利地应聘到了东莞的一家电子企业,做市场部的经理。一个月过去了,小林觉得自己已经能够熟练地处理工作中各种事情,而且这是一个小林从来没有涉及过的领域,这更加激发了他的积极性,虽然每天工作比原来忙碌很多,但是小林觉得乐此不疲。他非常庆幸自己找了心理医生做了测评,帮助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科学的规划。
案例二:
在一家国际知名外资企业工作了5年的王先生,对自己的工作有点厌烦了。因为自己是公关部的经理,每天需要和各种人打交道,虽然在同事和朋友的眼里,王先生处理人际关系,可以称得上是游刃有余。但是,王先生却对这种需要和人沟通的工作,感到心力交瘁。
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性格很内向,以前在一家研究所工作。为了能够获得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就通过朋友介绍来到现在的单位工作,虽然收入和原先比较起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他却变得迷茫起来。原本不爱说话的他,因为工作的原因,每天变得叽叽喳喳。但是从内心来说,王先生说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他自己更喜欢一些相对固定,能够进行长期研究的工作。
他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非常想再找一份相对“收敛”的工作。在找到一家专门从事心理研究治疗的诊所经过测试和咨询后,王先生发现自己的判断没有错误,他确实比较适合做研究性的工作。因此,王先生现在正准备跳槽到一家杂志社当编辑。
案例三:
当然既然有应聘者去测评、咨询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相应的也有一些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也去测评自己所招聘的员工适合做什么工作。
记者在南方人才市场就看到,黄埔的一家企业在招聘人力资源经理,应聘者都需要按照该企业的要求,先做一份试卷,达到一定的成绩之后,再让专门的心理测评师进行专项测评。
记者随即询问了一下这里招聘人员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方法?这位黄经理告诉记者,因为以前招聘员工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通过面试,最多就是采取多次面试的方法。这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够准确、科学。
目前,通过心理测评来招聘和应聘的个人、公司越来越多,这种方式在国外早就很流行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为所带来的失误。
案例四:
在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做职业规划的不仅仅包括一般的白领上班族,还包括在学校读书的学生。今年刚刚进大学读书的小罗就告诉记者,他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曾咨询过心理医生。他一直都对自己以后做什么工作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而自己的父母呢,又根据以后的就业情况想让小罗从事专门的医学学习。
小罗自己都不知道何去何从,填报志愿的时候,每天家里人都凑在一起商量,大家为这个事情讨论了很久都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最后在父亲的建议下,小罗找到了广州市某著名医院的精神心理科进行咨询,经过各方面的综合考察,小罗性格外向,管理能力强、知识面广等等,建议小罗报管理、经济这个方向的专业。
现在小罗已经是广州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大一的学生了。他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发现自己的性格适合这个专业,小罗的父母对这个结果也很满意。
专家看法:心理测评只是辅助手段
记者采访了中国某人才市场测评中心的有关专家,他们认为现在的人才测评,心理测试这个市场起步不久,现在还很混乱,而且现在对这些心理咨询、心理测试没有一个统一规范,所以提醒有测试意向的人还要小心,避免上当。
中山三院精神心理科的教授张亚哲也告诉记者:目前这个行业发展速度的确很迅猛。国家现在也要求从业人员通过专门的心理测评员考试。对于一些对自己性格分析不是很清楚或者存在疑问的人进行心理测评或者通过心理策评来规划一下自己的道路确实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一些专业的医疗机构还能够通过一些心理治疗来帮助你实现自己的工作理想。
比如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但是又非常想从事销售、市场这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他确实不适合的话,心理医生可以按照一定程序来引导或者修正此人的性格,让他逐渐变得外向,能够从事此类的工作。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过程,最好建议是能够根据自己原本的性格来规划自己以后的发展道路。
当然,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心理测评呢?张教授表示,这要因人而异,如果自己对自己很有把握,而且心理素质很好的话,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心理测评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不能够只凭心理评估来下结论,它只起到一个参考作用,最后真正做决定时还要根据自己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