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报告显示: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在2000元,而农民工的工资在1800元,两者近似平衡。
这是因为生命的本质意义与内在价值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在不同的阶段上表现了自身特定的内涵。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企业、大学生和农民工会根据自身的人生价值调整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价格。
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分成两种极端,一种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另一种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也将求职人员分成两个比较大的群体,一个是农民工的就业群体,另一个大学生就业群体;他们在各自的层面上形成自己的工资价格。
现以杭州IT产业的大学生为例,来说明大学生工资波动的原因:
横轴OR表示IT产业职员数量,纵轴表示职员的工资待遇,X是人才需求曲线,G是人才供求曲线,X与G交于E,决定了人才的均衡工资待遇为OD。,IT的专业性较强,就业前至少需要四年以上的专业学习,我们以四年为一期来分析IT产业大学生市场的工资变化。
2003年,假设前几年杭州的IT产业发展非常快,专业人才比较少为OR1,小于均衡数量OR0,说明人才供不应求,于是IT职员工资待遇提高OD1,大学生工资在5000元,高于均衡的工资待遇OD0
2004年,由于IT职员待遇高,吸引了许多大学生报考IT专业,很多学校也增设了IT专业,致使第二期较多的IT专业人员培养出来,人才供给量达到OR2,高于均衡数量OR2,于是人才又过剩,IT产业的工资下降OD2,低于均衡待遇OD2;
又加上从国外印度等国引进IT产业人员600人,例如UT斯达康裁人计划,总计削减IT人才300多人;因此,杭州人力资源市场上IT产业的大学生工资为2000元,而且有近1000多大学生没有获得工作,去外地寻找工作。
2005年,由于IT产业的工资待遇下降,导致招考IT专业的大学生减少,一些学校也停止扩招,所以本期人才供给减为OR3,少于均衡数量OR0,出现供不应求现象,于是IT产业的工资又上升到OD3,高于均衡待遇OD0。
2006年,IT产业又开始在人力资源市场扩招人员杭州,IT产业的学生工资为3000元;由于IT产业人员待遇提高,又吸引人们报考IT专业,IT又扩大招生,人才供给量又会增加……;如此循环下去,就形成了IT专业的市场波动,这个模型就像蜘蛛在织网,就是经济学蛛网模型。
这里有一个特点,由于IT人才供给缺乏弹性而需求富有弹性,所以波动会越来越小,工资价格趋于均衡点,即为收敛性蛛网。
从以上分析,人力资源市场之所以波动,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供给与需求不同步造成,主要是由市场稀缺定价规则与供求均衡机制拉动了大学生的工资价格波动,形成了不同行业、专业之间的收益级差。
农民工的工资相对于大学生的工资波动不大。这是因为,我国约有2亿多的农民工需要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移,供大于求的状况始终未变,工资价格处于较低的水平。在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的工资价格降到最低点,不排除大学生的工资与农民工工资一样的可能。
目前这种理念进一步得到确认,大学生不能不对现实进行一个换位思考,钳工的身份超过了硕士,技校生比大学生水平高,大学生的工资与农民工工资一样,这说明了什么?市场就业机制的价格波动并不能真正反映人的价值,但是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中,价值决定价格,因此,只有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包括发展价值、经济价值、安全价值和情感价值,才会决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当然,这种模型的实施,目前还达不到理想的状态,也就是说大学生的供给与企业的需求,还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这是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非均衡的典型特征,即非均衡的状态。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时机,一方面进行大学生价格方面的调整,即大学生专业方面的调整;另一方面要进行大学生价值方面的调整,即大学生适应市场就业的能力。目前最突出的表现、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专业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后果,引起就业岗位信息不对称,政府正在操作的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高校就业指导站和设立的校企合作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当人们认识到这种规律并且普遍得到认可后,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不要盲目跟随大潮,要根据市场波动的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选择;另一方面追加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就业市场的使用价值,如选择职业资格证书或参加政府的就业培训,以避免或减少因人力资源市场波动对就业选择的影响。
无论如何,人类的追求最初是以大自然作为自身的客观外在的,但是社会的形成又改变了人的生命价值的追求的内容和形式。在新的价值体系追求中,新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产生了,即大学生的工资会与农民工的工资一样,甚至会产生另外一种想像不到的结果:IT产业的大学生会面临失业,而清洁工的农民工不会面临失业。
因此,我国目前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保护,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时期内,政府增加补助帮助大学生到企业、社区和农村就业,这不失为一个提高大学生就业身份的有效措施;但这种对大学生的工资收放保护一旦没有达到一个合理的界限,就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是不同身份劳动力之间的不公平现象被加剧,城市弱势群体难以维持在较高的工资水平就业,而实际上其劳动生产率有时不如外地劳动力或民工,而由于政策限制即使是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且愿意在更低的工资水平上就业也难替代那些大学生就业;
二是其他就业群体的竞争被削弱,使城镇劳动力的工资总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造成经济紧缩和内需减弱等不利局面;三是如果大学生的高收入就业往往会转化为一种经济租,而成为其自愿失业时的一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