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说明了变化是永恒的这个道理。2500年后的今天,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互联网带来的沟通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随着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加剧,这个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变化得都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可预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够感觉到“同一个地球”的真实含义。
过去三十年,中国通过制度创新,极大的唤醒了微观经济的各个细胞体,解放了生产力,取得了举世共睹的经济成就,一批批创业家、企业家敢为天下先,前仆后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书写创富故事的同时,成就了“中国式”的市场经济。目前肆虐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深刻的,更是深远的,说它深刻,是因为中国自走向共和后的近100年中,资本主义世界的任何一次经济危机,从来没有“牵连”或“惠及”到中国,八十年前那场同样始于美国,波及欧洲的“大萧条”发生时,中国的国民政府刚刚实现统一,经济按照自己的路径在发展,但是80年后的这场经济危机,从宏观数据可清楚看到,几乎中国各行各业都受到直接或间接的牵连。都说“危”中有“机”,那如何在“危”中寻“机”,如何在“危”中创“机”,我想这是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同时也应该反省过去,即使是曾经辉煌的过去,这就是我说的影响深远!总结起来就是:变化是永恒的,过去的成功无法全盘复制,推动企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是创新。
中国企业要实现创新,首先应该认识到创新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降低经营风险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具体而言,应该建立利于创新的组织“气场”;要从公司发展、组织机制及日常管理三个方面实践创新;要能够对创新进行有效管理。
回顾中国企业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企业无论大小,基本都存在一个“企业强人”,他发现和创造了机会,他身先士卒,或把企业从无到有做大,或把企业扭亏为盈,他们是成功的,成功让人更自信,当他很陶醉、很享受员工的拥戴、社会的荣誉、各级政府的肯定时,当他身边没有不同意见时,当他对不同意见不屑一顾时,经营的风险就来了,而且企业规模越大,风险就越大。对于企业来讲,创新氛围的营造,前提是企业家应该能够居安思危,愿意反省,能够“兼听则明”,能够在高层决策会议上不是一言堂,让所有高管畅所欲言。还有建立一个企业外的“言路圈子”,也是一个利于企业管理创新的好办法。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例如对于来自一线员工的可操性的管理改善建议给予充分的鼓励,树立学习榜样,明示广大员工,“这就是我们提倡的!”
企业创新的路径体现在战略、组织机制及日常管理三个方面,就战略而言,核心是一个科学决策的问题,做什么不做什么,高层必须有充分共识,如何做到,要洞察外部环境的变化,一定不能有惯性思维和习惯思维,例如,创业之初,联想按照“贸工技”的思路发展是正确的,但联想的创业经验可以复制吗?我看放在今天,是不行的,因为支持这个思路的基础部存在了。战略创新,需要的是洞察力和前瞻性,因此只要有利于高层形成这种能力的事情,企业就要积极去做,还有要善于借助第三方的独立见解,战略创新的核心还是解决一个科学决策的问题;
组织机制创新,核心解决企业管理边界扩大及配合战略的问题,例如,最近有报道万科要从销售型公司向导向型技术研发型公司转型,这个战略设想就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而在万科这样几百亿销售规模的企业中实现这样的转变,是“知易行难”,要真正实现,我想必须有组织机制创新跟进,如何实现?哪些是从小处着手,哪些从大处着眼,组织如何跟进,人员如何激励,都是需要创新的,其实创新对于企业而言,就是认识到发展过程中没有遇见过的问题,然后如何有效的去解决它。
成为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把创新文化、创新要求和创新行动融贯到日常经营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这样才会深入人心,才会造就企业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日常经营中的全员参与非常重要,这点上我认为国内企业应该好好向日美企业学习精细化管理,学习持续改进思想,典型的就是丰田的“精益管理”及韦尔奇提倡的“六西格玛管理”,国内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开设的“合理化建议”,总裁信箱等办法,远没有这两个方法系统和有利于企业对创新进行管理。企业创新在企业内部应该是能够有效管理的,若在战略上及组织机制上的创新没有有效管理,影响了企业步调一致的行动,是不利于竞争的,创新管理的核心有两点,第一,全局决策要广开言路,谨慎决策,决策后要保证有力执行,能够问责;第二,积极鼓励局部创新和改进,允许试错,能够止错,善于推广。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近百年断断续续市场经济摸索中,近三十年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段时间,众多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体,造就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经过此轮全球经济下行期的洗礼,未来,中国企业能够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929年文豪泰戈尔从美国、日本讲学回印度时路过上海,曾经说“我相信,当你们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创新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的精神!
该文已发表在《销售与管理》2009年6月刊上
(作者系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任何发表、转载须先得到许可,联系方式:010-58671818-29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