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日期:2009-07-22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杂志|    作者:邹招英 邱颖明    浏览:309    评论:0    
核心提示:  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优秀企业家的作用,超过了100名优秀工程师、1000名优秀工人,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对工商管
  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优秀企业家的作用,超过了100名优秀工程师、1000名优秀工人,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越发显示出强劲的需求。近20年来,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在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管理人才,也积累了许多人才培养的经验。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显现出众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近年来,社会需要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在总量上又要在知识与能力结构上适应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变化,除了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人才之外,更强调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富有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各高校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改革与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          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         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我国大学实施的是国家计划体制,学生进人大学得需要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严格的高考,可谓 “一卷定终生”。从人才评价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且工商管理专业的录取生和其他专业的录取生并没有区别。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招生计划细化到具体专业,培养过程则按年级、系、专业、班进行组织, 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采取 “三段式”教育,实行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整体上处于“大一统”的状态。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主要面向政府,为政府服务,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较弱。同时教育实行“严进宽出”,不但导致“千人一面”的后果,而且整体素质不高且趋同化严重,与市场需求错位,就业困难,十分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未来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         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承轻创新、重单一型轻复合型、研究型,已落后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显现出众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1.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空泛,缺乏针对性
国内大学对培养目标的阐述比较重视,在培养计划中一般都包括培养目标,有的还包括培养规格和要求及就业方向,但是现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十年没有改变,整体上培养目标空泛,而且主要是专业技能目标却缺乏人文内容。同时,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即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甚至中专生的培养目标并没有很大区别,从而导致各类毕业生共性趋同,特色优势不足,人才培养类型单一。
2.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选择上的自主性弱和灵活性差
   国内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招生计划细化到具体专业,在校期间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自主性弱,改换专业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工商管理专业设置的选修课程少,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及个体差异,人才培养同质化。
3.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途径较为单一
我国高校对工商管理人才传统的培养途径主要为学年制,近年来部分高校改革采取学分制。但是,国内各高校之间在学分互认方面却仍然比较落后,只有少数高校在选修课方面才开展此项工作。此外,传统工商人才培养模式中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应用范围十分有限,不能充分发挥三者的互补优势。
4.     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导向和应用导向,但传统工商管理教育的现状是专业课教材长时间不变,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另外,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并且实践课的比重偏少且效果不佳,整个课程体系的内在结构僵硬,最终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运用它们的机会和能力,碰到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5.     缺乏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培养模式课堂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程式化的教学过程和“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不能因材施教,导致学生缺乏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使得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差,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综合竞争力。
6.     考核办法单一,不利于反映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大多数高校评价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手段单一,仍然采用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能力为主的评估模式。该评估模式弊端较多:解释概念死记硬背,缺乏对全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系统掌握;忽视归纳思维;忽视创新能力;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利于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等等。
二、          改革与探索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因而国内各高校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主要改革与探索出四种各具特色的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借鉴加拿大“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依据“协同论”的思想形成的。“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求协同发展,并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倡人才培养“全方面,全过程,以人为本 ,全员参与”。 所谓“全方面”,就是围绕不同的工商人才培养层次目标,从知识、素质和综合能力三个方面,将专业教育和学生管理紧密结合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全过程”,就是把专业指导贯串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培养人才全过程当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全员参与”,就是党政工团联合,全体师生密切协同,一起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设计突出实用性、综合性,并实行个性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各高校“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主要借鉴了美国“以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通识课程、专业课与任选课比例协调”的人才培养思想。“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各高校按系招生,前期培养不分专业,按大类培养,实行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以恰当的比例融合于一体的通识教育,后期则是在学生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更加明确的基础上,完全按照自愿原则重新进行专业划分,使学生的自我认识、专业认识和社会需求认识相协调,按照自己的意志兴趣确定自己的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方向。
“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对自身兴趣、特长的确定基础上选择专业发展方向,有效避免了盲目性,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矛盾、宽基础与专业性的矛盾,特别突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独立性、自主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十分有利于挖掘个人潜力,形成个人就业竞争力。
(三)“模块式”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模块式”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工商管理专业细分为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模块,学生在学习其它公共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特长等选择其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模块式”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克服工商管理专业,专业不专和专业纵深方向知识钻研不够深入的缺陷,充分融合了现有“复合型”和 “专才型”教育的优势。学生既有较为宽厚的基础和较全面的管理视野,又具有在工商管理某些领域较为深厚的造诣,形成以能力型和创新型为主导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校企合作式”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式”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多边合作的产教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积极为工商管理人才创建专业实际环境,帮助其全面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把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与社会的结合上。在该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达成协议,以学生与用人单位雇用劳动关系为主,学校协调配合,即根据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学校设置相关专业,选拔、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根据协议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相应岗位工作。
“校企合作式”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适合于的高职高专和中专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教育教学,能达到高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互利、互惠、互补。在协作中,一方面,高校既可以降低用人单位各项用人成本,也可解决用人单位某些理论和理念上的问题,提高了其管理效益;另一方面,高校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学生在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能够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实现有效就业。
三、 结论
传统的“三段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显现出诸多弊端,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而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强化实践,培养出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是现代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协同式”、“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模块式”和“校企合作式”的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借鉴了国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特色鲜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满足经济发展对个性化、多元化、多规格的现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内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师资、环境等优势,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基金项目:广州市社科联第十次(2008年)资助项目(08SKLY21))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