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中国企业文化战略:企业哲学为道

   日期:2009-07-21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作者:陈育辉    浏览:216    评论:0    
核心提示:  本文为经盛管理咨询即将出版的《第三种管理模式——中国企业文化战略》连载之二。 基于篇幅原因,本文略为删简。

  本文为经盛管理咨询即将出版的《第三种管理模式——中国企业文化战略》连载之二。 基于篇幅原因,本文略为删简。

  一、 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核心:企业哲学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应然在吸纳世界先进管理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国特色企业哲学为核心,逐步建立中国式管理模式。“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严格来说,作为确立企业根本思考模式的企业文化,应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但对于兼容并蓄的当代中国来说,中西合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主要思潮定位。作为国内企业文化的企业哲学主流代表,在我们的企业哲学模型中,结合了西方点性直线型与中国面性横向型思维模式,并以传统哲学来统筹核心理念,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经纬穿梭,编织中国企业特色文化。

  我们认为:企业哲学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模式,是处理企业矛盾的价值观及方法论。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动力源泉,只有在有足够的能力处理企业发展的内外矛盾的前提下,企业才能确立其核心价值观以及围绕价值观的辨证方法论。核心价值观是处理企业种种矛盾的指导原则,是企业哲学思想的最集中体现。

  企业哲学是一种存在,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现象;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哲学辨证思考之后确立的基本假设,并由此产生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所指导下的行为模式(这其中包含了行为实施影响下的物化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的外在表达,企业哲学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通常,企业会在企业文化的企业理念系统部分,详细地阐述其关于企业哲学的三大命题:那就是“是什么,成为什么”“为什么存在”“如何存在”,也就是愿景、使命及核心价值观三个概念。

  支撑上述企业文化三大哲学概念的是处理企业矛盾的辨证思维模式,不掌握这样的辨证思维模式,就难以运用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来指导企业运作,三大哲学概念最终将成为空中楼阁;不站在这样的哲学高度看问题,就难以突破企业文化研究的瓶颈,要不就是就文化表层而论文化,企业文化永远都只是装饰得非常漂亮而摆设于企业一角的盆花——这样的视觉最大的例子就是仅仅从CI企业形象战略来看文化;要不就是陷入组织行为学的怪圈,就行为而论行为,企业文化永远都只是那些缺乏足够支撑的数据模型,只能是拿着西方企业的量化指标对着中国企业往里套;要不就是以点带面的文化实操方式,只局限于价值观、愿景或者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这样的方式更无助于真正构建企业文化战略管理的体系,当然,他们可以认为那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企业哲学理论对于企业文化业界的最大贡献在于占据了高度、突破了瓶颈、跳出了文化、构建了体系,并且在哲学的终极核心的指引下整合哲学-文化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学术资源,以综合的视觉和研究方法为企业运行提供借鉴。

  在中西文化进一步交融的今天,文化融合并不是消灭差异,而是更多地显示个性、发展独立的文化系统。企业文化亦然,我们一贯主张中国本土企业必须在吸收消化西方管理思想的同时,坚持我们博大精深文化命脉的精髓,并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以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为主体来吸纳西方优秀的管理制度。

  二、 《企业哲学》表述规范

  1、《企业哲学》是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模式的规范性纲领文件

  国外企业多以使命陈述书的称谓指称企业的战略目标陈述以及任务陈述,这是受到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影响。在其战略管理理论中,更关注的是以使命陈述的规范化为战略规划及管理提供基本前提。这是目前国内企业正在不断学习引进的战略管理系统,但其与中国企业或者说与中国文化难以对接的地方在于没有系统的企业哲学表述,而是将经营之道的哲学思辩分散在各个具体操作中。其从根本上反映了中西方企业文化的区别。

  有的人认为中国的伟大复兴的起点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的转变,中国企业的扩张发展更需要以西方管理理念为基础,否则难以成大器。我们并不是这样认为,中西方哲学是存在质的差异的,一个人的存在也好,一个企业的存在也好,不可能脱离它的文化背景来谈它的存在价值。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也并不等于以丧失自我的主体哲学为代价。比如中国人自有的抽象式思维模式与美国人的具象式思维模式是有区别的,我们不是说中国人就只有抽象式思维模式而没有具象式思维模式,这里有一个主次矛盾的问题。从美国企业的使命陈述就可以看出美国人以点带面的管理理念,但这是否适合中国企业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企业正忙于应付生存和拓展,尚未进入到深层次思考企业存在价值的哲学高度,尚处于眼花缭乱地观察着所谓西方优秀管理制度的大把大把的引进,但现在没意识到,并不等于中国人不会有适合自己的中国式企业哲学和管理模式。

  这是我们以企业哲学为名来统括企业纲领性文件的源起,并不是说美国企业的使命陈述中没有哲学,也并不说中国企业的经营理念没有哲学,真正的企业之道并不是能够用有没有用这样的词汇来表达作为存在的标准的。然而,我们说,形式有时候就是内容,如果连推崇提倡企业哲学的基本形式都没有,更难以体现中国式管理模式的特色。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们可以以此为一个思考的击发点,一起来探索中国企业文化战略的企业哲学之道。

  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哲学的问题,在西方企业,有的称共同愿景,有的称企业哲学书;在国内企业,则名称更多,如某某企业基本法、某某企业宪章、某某企业之道、某某企业文化纲领等等,但基本上都包含使命、愿景及核心价值观三大哲学命题,不过更重于理念层面的宣扬,较少真正涉及企业运营思维模式的矛盾辨证方法。我们在整合中外优秀企业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哲学的理论框架,开发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一套企业哲学文本规范,使其更具中国特色,也更适合于中国本土企业。因此在《企业哲学》的内容表述必须清楚地对企业最为上层的思考模式进行固化,其包含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以及哲学基本假设,其还强调企业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之道。

  2、《企业哲学》系统表述的作用

  中国企业自身经验总结的需要

  目前中国很多能够生存下来并较为稳定发展的企业都面临着战略、文化与HR的三大瓶颈,都到了要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阶段。企业必须要深层次地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与理由是什么,要深入解决自己为什么存在的命题,这是关乎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企业需要一份开宗明义的能够对其基本经营哲学进行系统论述的文件,形成整体公司发展的总体指导思路。旨在说明机构为什么存在、我们的目标和我们存在的目的。它阐明了这家公司的特点和功能。企业哲学对每一个公司都很重要。它有助于公司确定方向和战略,兼顾管理者和员工,使其团结一致为企业目标而努力;并且它整合了一套共有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文化。

  很多人认为中国许多企业的发展主要在于机遇而非能力。我们并不这样认为,有了机遇而没有能力,同样无法发展;经历了中国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而生存下来的中国企业,就必然有其对于企业与社会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把控能力,就必然有自身一套经得起考验的经营哲学。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入世之后,中国企业面临着外来冲击和内部接力等种种挑战,如何将原有经验系统提炼,形成对未来有力的指引是十分必要的。

  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对于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有所不同,基本上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是属于不理朝政埋头苦干,更多的民营企业家低调行事。不事宣扬不并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家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感或者行为,但将承担社会责任的书面表述公诸于众,并且不再是上市公司的包装文件或者是束之墙阁的口号,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本身在整理如何表述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就是企业对于自身使命、自身存在价值的一次系统的深入的思考过程。这对于至今仍缠身于微观事务难以解脱的企业管理者而言,不啻是反省总结的好机会。

  三、 《企业哲学》文案结构

  企业哲学分为选择价值、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三大部分,这是因为价值观的识别与判断是企业哲学的核心,并且其通过企业最可宝贵的“人”来进行传播。

  选择价值又分为企业哲学及我们的主张。企业哲学主要要解决哲学的根源和辨证思想,立足于体现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这也最具中国哲学特色的地方。同时又在以企业哲学统领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这又是以西方企业管理思想的点性思维模式祢补中式思想过于抽象笼统的特点,使企业哲学的表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我们的主张着重运用企业哲学的辨证思维模式,挑出关乎企业管理重大问题的若干矛盾就是价值判断选择,鲜明地主张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创造价值是在企业哲学指导下的以人为本、以仁为本的精神表达,这里的框架设置分为人本精神和制度保障两大模块,主要是体现价值观在人力资源、在制度流程中的各环节的灌输、内化、升华。在人本精神模块中,突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紧密结合的经盛咨询特点。在人力资源愿景的指引下,以“和、贤、能、仁”四个富于中式风格的人才价值观来总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若干矛盾协调原则。在制度保障模块中,突出管理流程PDCA中文化价值的体现。

  传递价值更是涉及到企业哲学能否层层传递、固化传播的重要保证。通过高层领导的强力推动-中层干部的充分传递-文化系统的强势建立-组织结构的灵活适应-员工管理的人本激励五个层面层层渗透,确保价值传递的顺畅高效。就是要进行文化的强力冲击,才能使文化在管理中传承。

  陈育辉,经盛管理咨询(中国)公司总经理助理,企业管理硕士,咨询顾问。2003年开始参与编撰、出版《经盛企业文化管理丛书》系列,合著书《第三种管理模式,中国企业文化战略》即将出版,在国内权威管理期刊杂志发表企业文化管理文章多篇。联系方式:020-22813389,88502089,电子邮箱:cyh@wccep.comcyh@wccep.com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中国企业文化战略:企业哲学为道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