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积淀和形成良好的行为理念、工作习惯以及道德操守等方面,从而塑造升华到企业文化高度。由此看来,企业文化是来源于企业当中,又回到企业当中。企业文化起源与回归,就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受众者是绝大多数的企业员工。 因此,企业文化便于传播、易于理解和识记,为了适应这样特点,所以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必须是通俗易懂的,为广大员工所能接收和理解的企业文化。然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者和企业文化第一推动人,当前,有的企业文化人却在玩企业文化的文字游戏,一味最求最新潮、最时髦的语言,比如“与时俱进、思危图变、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等等之类跟上形势发展的流行文字,而且有的企业文化人竟然将企业文化与谈玄论道联系起来。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企业文化应适应企业实际情况,代表了企业特色的现实,从而架空了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附庸风雅的玩物,这些不职业作为足以让企业文化人唏嘘不已。其实从这样现实,我们可以看出其导致原因是当前大多数的企业文化人在内功修炼方面还有很大缺陷,因此造成了以上种种弊端,在此笔者谈谈企业文化人的修炼,希望与诸位共同借鉴和勉励。 笔者曾经看到一则秀才买柴的故事,觉得颇有借鉴意义。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由这则故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者平时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该这样,企业文化也是如此。 在故事中买柴的秀才,恰恰代表了有的企业从事企业文化人的形象。有的企业文化人往往首先以文化人而自居,而不是明确自己是企业人的身份。因此,阳春白雪的企业“文化人”往往不屑与企业员工的下里巴人打成一片,他们总是曲高而和寡,得不到企业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也不容易挖掘到企业真实资料。于是,只有在表面做文章的企业文化人开始闭门造车,洋洋洒洒几千字,乃至几万字的企业文化论述和著作出炉之后,正所谓《颜氏家训》中有“博士卖驴,书卷三纸,不见驴字”。谈了半天的企业文化,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企业文化实质到底在哪里,也不管企业文化是不是为企业员工真心地接受和理解,这样无疑是企业文化人的最大悲哀。企业文化由浅入深容易,而由深入浅则很难。当前,由于企业文化人内功修炼不到位,大多数企业文化人能够做到由浅入深,提炼、塑造、升华企业文化。但是,由深入浅的阶段却很难做到,企业文化推行、变革与贯穿成为企业文化的真空地带。 那么作为企业文化人而言,如何才能避免秀才买菜的尴尬呢?企业文化人到底应该做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呢?这里,笔者着重谈一下企业文化人修炼问题。笔者认为企业文化人除了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以外,同时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修炼自我,这样才能具备一名合格企业文化人的素质。(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