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澳大利亚一位律师与做过咨询的弟弟联合创办了SEEK公司,如今已跻身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网络招聘公司。
9年前,做过律师的刘浩以兰馨资本投资人的身份投资创立了智联招聘(Zhaopin.com)。2003年“非典”期间,在周围好友的一致反对声中,刘浩执掌智联CEO帅印,开始了从资本到实业的职业转换。
一周前,两位律师的手跨越重洋紧握,前者以2000万美元的资本投入后者,占25%股份。
这是一个热得“烫手”的行业。艾瑞市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络招聘的市场规模会在未来5年继续保持至少每年40%的增长。
前景的诱惑和资本的推波助澜使这个市场烽烟四起。目前,三股势力在此角力:综合性网络招聘公司中,前程无忧(下称“51job”)、中华英才网与智联招聘呈三足鼎立之势,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第二类是地方性或行业垂直网站,如上海招聘网、浙江人才、建筑人才网等;新生的力量则包括职友网之类的人才搜索网站。
在其他两家对手竞获资本青睐之时,智联招聘曾一直按兵不动。
两年前,51job纳斯达克上市,融资7000多万美元。
一年前,中华英才网获美国 MONSTER (巨兽公司)5000 万美元入股40%。
五个月前,日本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Recruit又以购股的方式进入51job。
似乎,投资人出身的刘浩在自己最熟悉的功课中遭遇资本大考。一年来他几乎对此不置一言。而他上周终以资本交卷。
“这是智联招聘最后一次融资。”刘浩已在望向另一个资本堡垒——纳斯达克。谨言慎行的他,把日期初步设定为明年底。这一计划也初显了资本波涛中智联招聘此次出击的端倪。
一场资本的较量仿佛已在三大综合性招聘网间告一段落,而此后更残酷的市场角逐将决定三分天下,谁能一统。
为什么是SEEK?
“我们投资方和主要竞争对手的投资方有很大差异。”刘浩分析。
这种差异在他眼中主要是SEEK只占智联招聘小股份,且合作并无附加条款。而其主要竞争对手的投资方则占较大股份,且获得进一步收购的权利。
此外,公司目前的股东都未出让股份,SEEK购买的是公司新股。2000万美元的真金白银都进了公司的账号。而有些竞争对手是股东出售股份,获得的资本给了股东,仅少部分进了公司账户。
从SEEK 2004 年上市前,刘浩就与之保持联系。三个月前,双方合作愿望开始变强。刘浩从开始就优先考虑了引进同行,而非财务投资和风险投资。
“SEEK独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70%市场份额。”而它刚开始时并没有这番气象,是一步步做到今天的。经历过市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因此刘浩称,他看重的并非对方的帮助,而更多的是SEEK在行业里的经验。SEEK会更有耐心,知道成功并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这样会更理解管理层的工作,而不是像财务投资者看重短期回报。
SEEK在近三四年间才奠定了自己在大洋洲的地位,连续三年增速达40%,在仅有20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收入逾1亿美元。其策略是聚焦基本的市场目标,关注产品功能与客户数量级,而非当前财报。刘浩印象较深的是SEEK扎实地做五年计划,内容非常具体。因此,他认为,对于浮躁的中国市场来说,引进SEEK具有战略价值。
“我们双方的影响是相互的”,刘浩认为。比如智联招聘年初实施了新的数据库管理,建立了搜索引擎,对庞大的简历库进行全文搜索、关键字搜索和排序。而谈判时,SEEK也正实施类似计划,双方可以就此进合作。
SEEK投资智联的着眼点则在于,SEEK已在本国做到了极高的份额,再要强势增长,压力非常大。投入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回报将远超本国市场。
此前两年,智联招聘均获100%的增长,而2006年,刘浩的目标是增速不减。
如何花钱?
重金在握,刘浩已有安排。
一部分资金将用于产品与客户服务的改进与更新。如,现在国外普遍推行的类似Google的垂直搜索引擎,智联招聘在中国首家推出。下一步,智联招聘将会加快产品开发周期,在在线方面推出更多新品。
还有一部分投入于品牌。最近,智联招聘在地铁、电视、广播、LCD等领域的投放骤然“放量”,引起业界侧目。
“我们会重点在珠三角地区发动投放攻势。”刘浩称。
在北京等北方城市已相对强势的智联招聘开始了“南征计划”,其目标是在广东地区增长逾100%,这里是51job的重地。而智联招聘仍将沿袭与当地报纸合作的模式,逐步推进。
此外,智联招聘还在考虑潜在的并购机会,相对于职位搜索型的公司,刘浩表示只会考虑区域性或行业性的网络招聘公司。
“我们只合作,不进行收购。”近日,在一个论坛上,中华英才网CEO张建国断言。刘浩的表态与同行大相径庭。
差异化生存
这是一个同质化的市场,大家的经历似乎非常类似。
除在引进资本上争先恐后外,智联招聘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开展了“中国年度雇主”活动,而中华英才网则和荷兰CRF力推“最佳雇主”评选。智联招聘和央视组织招聘类节目《绝对挑战》,中华英才网则蜷身《赢在中国》。智联招聘和51job都发展了“报纸+网络”的模式,都经营猎头和培训业务。
但更多微妙而重要的差异正逐步显现。这也使今天的网络招聘业变幻莫测,成为富有戏剧性和创新性的一个市场。
“我们专注在网络招聘方面,不做报纸。”中华英才网CEO张建国此前接受《第一财政日报》专访时强调。
“同质化在很多行业常见,门户网站间的业务模式就有很多重复:新闻、短信等。”刘浩称,这个领域的主要差异是产品和服务以及品牌。
刘浩认为智联招聘在产品方面的一项特色是搜索引擎;此外则是上月推出的“VIP招聘”,其目的是实现招聘方与应聘方在见面之前的深入沟通,提高招聘方的雇主品牌和招聘效率。智联招聘派公司的“记者”,站在应聘方和专业角度,去采访客户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普通员工。然后按一定的模板把它们的企业文化等记载下来,对其发布职务详细描述:坐什么车、是否有弹性工作制、特殊职务的特殊待遇等,让求职者可以按图索骥。
在品牌方面,刘浩强调,做品牌不光是做曝光,更不能单靠一两轮广告投放。人力资源服务是直接针对人的,必须充满人文关怀、追求服务高效、体现专业精神。相对而言,智联招聘更注重战略性合作,如和《绝对挑战》以及《东方时空》的合作,如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西部人才高地”计划。
“钱显然不是万能的。”刘浩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团队,要持续关注员工素质。具有培训业务的智联招聘,其培训部会经常给销售和客服部门培训,此外还组织企业员工参加各类外部机构的特色培训。另外,刘浩在智联招聘实行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管理团队成员要精修一门与企业工作紧密相关的知识,未必与自己的岗位相关,但是要按照排期给员工上课。“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是企业活力的综合表现。”刘浩说。
相关链接
近年来海外资本投资中国网络招聘大事记
2004年9月,前程无忧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7350万美元。
2005年4月,全球最大招聘网站Monster(巨兽)斥资5000万美元收购了中华英才网40%股份。
2006 年4 月,日本Recruit以约11亿美元向51job股东收购15%的股份,并获得在未来三年内再收购25%股份的权利。
2006年6月,爱尔兰Keyland公司在上海宣布了其与上海招聘网的合作,计划投资额1000万欧元。
2006年9月初,爱尔兰Keyland公司与北京“我的工作网”合作,计划投资额达约800万欧元。
2006 年9 月20 日,澳大利亚在线招聘公司SeekLtd.宣布2000万美元收购智联招聘25%的股权。
(第一财经日报 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