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智联招聘CEO刘浩在线访谈实录

   日期:2006-09-16     来源:网易商业    浏览:412    评论:0    
核心提示: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今天作客网易访谈,今天作客的嘉宾是来自智联招聘的CEO刘浩先生,刘浩先生可以和网友打一个招呼。刘浩: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来到网易。主持人:今天刘总来的情况是这样,他们刚刚获得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一家招聘公司Seek公司的投资,两千万美元,我们也想请刘总来讲一下这次融资的情况?刘浩:S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今天作客网易访谈,今天作客的嘉宾是来自智联招聘的CEO刘浩先生,刘浩先生可以和网友打一个招呼。

刘浩: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来到网易。

主持人:今天刘总来的情况是这样,他们刚刚获得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一家招聘公司Seek公司的投资,两千万美元,我们也想请刘总来讲一下这次融资的情况?

刘浩:Seek相当于是我们的同行,他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网络招聘和教育的公司。简单地说我们这次的和Seek的合作就是谈判吧,用了很短的时间,大概从开始第一个电话到达成投资协议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我们是比较看重这个公司,第一他是对我们这个行业比较了解,自己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很大的成长过程,目前他已经在澳洲占有澳洲当地接近70%的市场规模,是从很小的规模成长起来的,经历了很完整的过程,我们也很看重他们这样一种经验。

同时他们这次投资也作为了长期的投资计划,对于中国的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也是有非常大的信心,对他将来的看好可能是五年、十年这样可能都能告诉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所以这点上在和公司管理层整个对未来的预期也是比较接近,所以我们也是希望他们通过这样的合作能够让公司有一个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

主要我觉得可能双方也是任何一个合作实际上都是建立在人的合作基础之上的,这次也不例外,我想同我们的角度来说也是觉得他们这个管理团队是非常踏实,他们做这个公司做了十年,到现在依然还是非常有冲劲地在做,反过来我觉得他们对我们公司的团队也是非常认可,所以双方之间在沟通过程当中感觉非常好。主要背景就是这样的。

主持人:两千万美元能占据智联招聘多大的股份规模呢?

刘浩:这个可能在一些报道中也已经有一些披露了,大约20%多一点。

主持人:您觉得这个价格相对于中华英才网拿到的五千万的融资来说,是高还是低?

刘浩:差不太多,大家在估值上面差得不是特别多,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这是纯粹的投资,在价格上面等于说没有别人把你的价值再估得高一点,可能在市场上会有一些其他的公司在做的时候,会出让一个将来被收购的权力,就是事实上有一些公司做的是今天我卖掉百分之多少,但是我给了你一个我两到三年之内再卖掉你的权力,所以为了这个权力事实上收购的人会多付一些钱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您刚才提到这样一个类比,大家对公司价值的评估是差不多的。

主持人:那之前联想投资和宏基的投资现在是退出了吗?

刘浩:没有,我们目前Seek的两千万投资都是用于收购新股,完全是公司投放新股卖给Seek,等于他的两千万都进入公司运营,这也可以类比以前两个竞争对手在融资,其实大部分买的还是老股东的股票,这也说明我们公司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依然有很强的信心,大家也没有很着急的套现。

主持人:前程无忧早就上线了,中华英才网拿到五千万的融资,您拿到两千万的融资,我们很想知道您用什么故事打动Seek为您投资呢?我们知道获得融资一定要打动投资人。

刘浩:对,我们一个竞争对手已经上市,另外一个投资对手也在前一段时间融资,对于我们来说我想是这样的,对于在这个行业里面做过很长时间的人,以Seek为例,他看到的是首先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还是一个空间很大的市场,其次这个市场还处在竞争的早期,并不是说已经到了一个大家真是在下残局,这个格局基本上已经快定了,这种情况下我相信谁在面对这样一个局面的时候都会非常谨慎,同时他们也非常清楚,现在这个时候,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可能还是作为管理团队的一种信心和能力。

这点上就是在现在市场发展到这个阶段,下一步比如三年、五年以后,这个市场格局将会是怎么样,实际上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现在这个队伍能不能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因为我相信都是我们的同行,大家看得都很清楚,都看到现在这个机会是在哪儿,并不是说好像我的竞争对手已经相识,已经纷纷融到钱,已经没有机会了,我相信如果没有的话不会有人进一步往里面砸钱来做。当然中国这个市场太热了,很多人都在投钱,但是Seek是比较谨慎的,他们实际上是比较谨慎的公司,这是他们在海外做的第一个投资。

所以说我刚才讲,我们从开始到完成这个(协议)时间非常短,但是事实上这些人我们很早以前就认识,也有了解,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其实也有了很长时间了,只是我们才放出这样一个我们在做融资的这样一个信号,所以他们才很快和我们达成意向,他们事实上已经对这个市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判断,也认为刚才你说作为一个投资方来说为什么还会再投,还会投我们,作为好像已经是前面有人拿到钱了这样一个局面,这个还是像我刚才讲的,这个市场局面首先拿到钱并不是说就解决了问题了(笑)。

我在很多场合我也强调这个事情,做我们这个业务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有钱是绝对不够的,所以大家看到的更多的还是这个竞争嘛,主要还是源自于如何能够让管理团队能有一个长期的战略和执行的计划,这点上我觉得可能在我们跟新的投资方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就是他们过去的这十年,很多时候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很长远的一个目标,然后他说了开始也不是把眼光简简单单放在我今年做多少收入,明年完成多少增长,不是这样的计划。

而是更多地关注对于一个公司、一个企业来说他的健康的最基本的要素,把眼光更多放在这儿,你的人员队伍的组织,你的整个产品的产品线的构建的情况,这些我觉得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从我们和Seek交流过程当中,他也意识到我们在这方面跟他们是比较有共识和共鸣的,所以我想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吧。 

主持人:现在在国内,智联招聘的市场份额现在有多大?

刘浩:这方面我认为没有一个真的很客观的数字可以拿出来,是比较公认的说法,有一些机构做了一些统计,在市场上我也看到一些机构拿出的统计,我认为都不可靠,在我看来我们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的,当然我们肯定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我们这个行业,但是即使是这些大家也只是一个比较估计的数字吧,很难说有客观的依据。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估计在这个市场上大约有20%的占有。

主持人:我这儿有一份资料,资料说市场调研机构估计智联招聘收入可能在几千万元左右,不到一亿元的规模,其他两家就是超过了亿元收入规模,注册用户数量智联招聘占了不到10%,9.8%,您觉得这个两千万的投资是不是和市场份额或者说和收入也是成正比的衡量方式呢?

刘浩:这个公司的价值的决定因素非常之多,也跟你在哪个时间点上完成了这个投资,你的投资方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这些都是直接相关的,很难说投资是跟你的市场份额,跟你的其他东西有什么很线性的感到,这是不存在的,当然你的市场份额越大说明你的收入越高,但是很难说有很线性的关系。

刚才你念到的数据,我还是那句话他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渠道去获得,很多时候是猜出来的,他们要问我们收入是多少我想我不会告诉他的,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不会告诉他的,我们几个对手里面只有你上市了,你的数字必须要公布别人也会看到,所以这个行业里面确实还存在有一系列的不是很公开的东西吧,包括大家各自每个人有多少注册用户,这个数字我相信也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实在地去知道,不是真正的公布出来的数字。

主持人:那您预计上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刘浩:我们一直以来也在做这个计划,现在还是做明年底的计划。

主持人:还是做到明年底,那上市以后融资的资金准备怎么花?是用来收购还是用来扩张?

刘浩:人家也是说有钱了也不是件好事(笑),这是实话,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更关注的首先还是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得再提升一步,这块一方面是我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在队伍建设上面,始终还会去继续投入,包括在自身队伍的培养、培育、培训和依然考虑在某些方面从外面引入新的人,这些当然也是始终会去做的了。同时我们可能会更关注的也是在公司的这种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会起到比较决定性作用的。

比如说我们认为在下一步来讲这种新的产品和用户使用、体验性上的提升,这可能是下一步竞争的关键点,所以我们可能会在这方面去投入,这个钱的投入可能也会体现在这种资源的分配上,在这方面有一定投入。同时一贯对于我们来说做品牌,做人力资源专业的品牌,其实他的支撑点也是一个专业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在做品牌这上面当然也是要少不了有比较大投入的,但是核心可能还是把我们的产品服务做好,在这种地区性的扩展上面可能也是会比过去要有比较大的加强,这上面可能就是在往今后看的两、三年的中期目标。

主持人:那上市之后您个人财富可能也会有一个很巨大的膨胀,您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套现,或者是保留这个股票,期待他涨得更高?

刘浩:谈不上个人财富吧(笑),我觉得我从四年前开始来做这个公司的管理,对于我来说还是希望能力让所有人都成功吧,这点上当然对于我的股东来说这个成功意味着股票价值的最大化,对于公司的员工来说这是对每一个人在他成长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阶段,这个职业,这段经历对他能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个人来说就是做成一份事业,这件事情智联招聘这样的一个品牌,这样一个平台,就是即使我不做了,也依然会是一个很成功的公司,在业界也能够做到领先,我想这是我比较主要的一个目标吧。

其他东西是这样看,别人也说这样话,你越想挣钱你越挣不到钱,俗话说不把挣钱作为主要目标或许才是最理想的一种态度,从我自己来说,事实上这个事情不到我面前我不会去考虑他,像你刚才说的你考虑什么时候套现,什么时候甚至退出等等事情,对我来说这不是我现在考虑的事情,肯定不是,因为我把这个公司做成功,做到我认为成功的那个目标,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呢,就是没把这个做完了考虑下一步纯粹是浪费时间。

主持人:先做事再挣钱(笑),上市或者融资之后您觉得能够给智联招聘带来什么?我好像感觉上大家融资了,上市之后竞争门槛是进一步提高了,但是实际上你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这三家招聘网站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招聘方式有没有什么好的改变呢?

刘浩:你这个问题其实你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回答这个问题吧,其实我也是很同意的,我的意思是什么呢?回过头来还是说资金,资金本身不可能变成你的核心竞争力的,钱永远不可能变成你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一个企业会把钱变成门槛,对于我们来说说到上市这件事情,在很多程度上不是一件对你……实际上现在更多企业会意识到上市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的监管成本给你造成的压力和负担是很大的,所以如果你的企业不把你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是你内部管理的一系列完善到一定程度,你是不该去碰上市这样的一个沉重的负担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可能也是要花相当的时间去为这个来做准备的,当然核心还是去说我们怎么样能够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吧,钱这个东西反正是需要的时候会有,就说你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说像我刚才讲,我认为我们第一队伍建设上去,这个是一个永远要放在首位的,最长远的目标,可能这个也不是说话上两年的时间就能把队伍建设好了,然后就能自动走下去了,不是这样的,应该是每年每时每刻都应该关注的事情。

另外我们这个行业,这个企业总有一些比较核心的要素,有一些积累,就是说咱们回过头来说我们这个行业的门槛在哪儿,为什么过去六、七年,十年的时间,发展到最后,其实就这几家公司,没有什么新的人能够再杀进来,别人来去想进入这个市场选择的都是投资一个企业的方式来做,他的门槛其实也不是说资金的门槛,今天让人拿出几千美金来投他有,但是他依然不会选择来做,原因就是钱不是这个行业的门槛。

这个行业积累到今天,他确实积累到不管是用人的企业招人选择来用哪些品牌来做,还是对于一个找工作的人,或者对于哪些公司,因为他已经形成了很长时间的一个习惯,去哪些网上找,甚至他已经在这个网上已经把简历填进去了,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几百万、上千万人的基础之上,现在再有新的进来,他所需要做的投入真是几十倍于过去,像我们从十年前到现在发展起来所做的这种努力,已经是非常非常之难再重新树一个品牌了。

这个对我们来说从工作上我们看到我们所做过的积累,再往前看说他的核心是哪些东西我们要保证这些核心的东西是永远不断增长、扩大的,这样才能一方面保证我们竞争有时,相对新进的人,同时我们只有把这个东西做好你才能不断在这个市场里提升你的占有和专业化程度做到第一。

这些我想都会是我们不管做融资还是上市这是另外一面的事,而我们主要精力还是花在做业务、做产品这上面。

主持人:刚才有位网友也在问这个问题,就着您刚才说的这些,招聘市场到底能够容得下多少网络招聘网站,另外一个就是现在的行业招聘网站怎么办?

刘浩:这个我觉得用不着我自己来说,咱们举一些看一下其他国家的例子可能会更清楚一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在国外我们看到的有非常明显的两类不同的竞争格局,一类竞争格局是像澳洲、台湾这样的市场的竞争格局,一类格局是像比如美国这种的市场竞争格局。澳洲和台湾这样的市场最后演变成的竞争格局是什么呢?一家独大,其他的人都非常小,就都是像我刚才距离Seek在澳大利亚站立了将近70%的市场,他就等于垄断了,其他的等于小得拿不出来了,台湾也一样,之所以形成这样一个垄断的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市场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大。

以澳洲为例,其实你可以看看他两千万人口,在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城市加起来几乎占了这个全国人口的一半,他这样市场分局造成很容易被人垄断,台湾也一样,也就三千万人左右,工业化程度比较高,但是他毕竟地域比较小,容易垄断。

去看美国的例子,就是相反的例子,他的市场很大,不管是从实际的人的数量还是说从地域的这种广度都非常大,最后形成的局面事实上在美国是有三家,到现在为止做全国性品牌招聘的网站实际上是有三家,当然在规模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这三家在现在来看依然还在试图稳定自己的市场份额,就说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他们也打了十年了,打了差不多有快十年了(笑)。

另外在美国还存在相对来说是垂直的,就是行业网站,但是这个行业的网站在美国来看的话,只有一些大的行业才能够生存下来,只有我们知道的一家现在还做出一定规模来,存活得还行的,是做IT行业的,就是专门做技术人才的网站,这些也都是蛮说明问题的。

首先我觉得市场要是很大,而且差异性、多样化的市场是不太容易形成一个被绝对垄断的局面的,但是这个市场也是一个你看国外的例子你发现,基本上还是两、三家这种的局面,再大的市场也不会分裂成十家竞争的那样一个大家相对平均来切割这个市场,不会形成这个局面,所以我们对这个市场的判断,就是这个格局不会马上稳定下来的,还是会有一个相对长时间的一个竞争的重新分配的过程,最终恐怕还是两、三家,无非是谁的相对份额的数量是多少这样一个问题。

回过头来刚才这位网友问到垂直网站如何,垂直网站我认为在中国现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起来得晚了,可能是真的能做到把某一个行业独立的做得很成功的这样的机会也稍微有一点晚,而且很大的行业没有了,现在谁去重新做一个只对IT行业,比如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在这个里面很有影响力的网站呢?这个我觉得六、七年前,七、八年前开始做也许到现在能做出一个品牌了,但是现在这个阶段再去做我认为已经有些晚了,一些更小的行业来做的话价值又不大,价值不大导致直接结果就是公司做不上去,你就面临一些竞争,那如此你就只面临一个或者被收购或者被淘汰的前景。这是我对现在这个市场竞争状况的一般性的评论。

主持人:另外关于您融资之后,有位网友问,接下来融资之后会不会继续向高端方面走,比如做经理人或者猎头方面的工作。

刘浩:不知道我们这位网友知不知道我们的业务,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做猎头的,我们猎头比网络招聘开展得还要早,我们从94年开始就在北京、上海做猎头,猎头还是我们主要业务的构造之一吧,虽说我们主要业务还是网络招聘,现在我们猎头业务已经扩展到除了北京、上海之外的其他国内大城市也有的,当然猎头还是相对高端的,当然成本也比较高,对于企业来说,能够选择做猎头的都是一些比较不错的职位,也欢迎同志们把简历投到我们这儿来啦,毕竟我们猎头包括我们很多客户经常会在我们简历库里面搜索,他可能并没有把职位登到我们库里面,但是他会在简历库里面查,找到标准的人他会直接和你联系,我们猎头每天也在我们数据库里面筛。

所以对想换工作的,或者对于想了解了解的,我建议把简历填到数据库里面,增加了一份机会。

主持人:那线上和线下招聘的这个差别在哪儿?因为现在完全是招聘方的市场,他们拥有大量的人才可以用,为什么非要通过网络来做呢?他投递快递、简历的话可能更快、更直接、更有效,因为有一个20块钱的成本。

刘浩:你刚才提到的首先一个中国的人才市场也不完全是一个所谓的买方市场,就说企业固然是……就这么说吧,对于有些职位固然有大量的人去应聘,但是依然有非常多的职位企业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就是说招聘的渠道、招聘的手段并不是说现在企业坐在这儿等着筛人挑人就完了,这是第一。

另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事实上什么样的人才应该说是供不应求的呢?就是肯定还是那些不仅受教育程度可能什么样,另外可能比如说现在所谓新经济的发展,也确实是带动了某一些行业,某一些类型的职业,比如实际上到现在为止我认为IT的人才还是比较紧缺的,尤其是好的、有经验的人是比较紧缺的,这种管理类型的人等等,或者某些特殊行业依然存在找人不太容易。

而这些人事实上对于网络的使用是大大地高于其他的普通的劳动力的使用水平的,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他在网络上寻找这些人事实上已经成为最佳的渠道,都不用说网络本身的特性,他的快速和信息的这种完整性,和他的信息量的大小,和投递一份简历的时候的方便性,这些东西都不用谈,光说一个渠道他的质量来讲,你在互联网上能够找到的人比你通过任何其他的渠道找到的人统计学来说他的素质应该是要高一些的,这点上我觉得是有共识的,在行业里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多,尤其是这种比较大的、高质量的公司他已经放弃了其他的渠道,他确实过去在报纸上登广告找人他已经不登了,只在网上找。

从这种意义上讲你不去掌握互联网的使用习惯的话他认为你跟不上这个时代,在其他方面可能也未必能达到我的标准。

主持人:那实际上现在招聘人投递简历的门槛可能是通过网络更容易,但是大部分人在大城市当中,所有的人几乎选用网络,他们用这个网络的话好像并不好使,比如像媒体人投递简历的话,我可能会首先通过人脉的介绍,这是第一步的;然后下一步可能就是投递简历了,投递简历就直接已经和对方见面了,或者我没有人脉介绍,刚毕业的学生的话他可能非常喜欢用网络,您这边数据是不是这样?

刘浩:对,您讲的这个问题,如果像您一样幸运的认识很多人,认识很多朋友能够给您介绍工作的呢,那他可能这是另外一个比较主要找工作的渠道,我们自己做过统计,国外也有类似的数据,也确实证明朋友介绍这个渠道也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个比例是不容忽视的,当然不是说那么高,但是也是有20%左右这样的一个份额。

从我们来看,当然是你的职位越高,你的工作经验越多,尤其是如果说你的工作性质带有一定的特殊性的东西,他可能越适合于熟人的介绍,尤其我觉得可能比如说新闻记者这个圈子,我举一个例子吧,就举新闻记者这个例子,或者说我们做电视编导的,这些有些东西你不是通过一个了解的人去给你推荐去的呢,他事实上,因为他的能力的这种很难标准化的东西就不太容易来通过我发你一个简历你看看,然后有比较高的命中率。

但是大部分的工作,其实投简历的人并不只是大学生在投简历,并不只是应届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投递建立,你看我们网上简历库的构成有很多是已经工作了非常长时间的人,甚至30到40岁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网站上也有相当的一部分是在填简历找工作。这个应该讲是网络上发布广告投递简历这种公开招聘的形式已经变成很多公司招人的主流形式,朋友介绍这个固然也会始终存在,但是这个恐怕是会变成他更主要的招聘渠道。

主持人:那我们看一个网友的问题,还是接着您刚才的这个问题,就是您认为未来报纸招聘和现场招聘会的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子?会不会被网络招聘完全取代?

刘浩:任何时候说完全取代的时候肯定都是风险比较大的一种预测(笑),我认为完全取代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从发展的势头上来看毫无疑问网络招聘在整个作为招人的人和找工作的人,他的被使用的份额显然是会快速增加的,在过去这些年也是一直在增加,在将来依然会增加,这些当然是取决于在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地区他互联网的使用的人群的比例,到一定程度了,你可能会看到一个比较爆发性的增加,在中国现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我们已经在探讨这个,就是他的互联网的人群使用达到了25%以上,我们确实看到这个,而且都是在年轻的你所关注的人群里又更加之高,这时候确实肯定他会导致报纸或者招聘会下降。

在国内目前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他地区发展还是相当不均衡的,还是除了北京、上海这样的这种大城市、中心城市之外还是有很多一些整个的收入水平和他的计算机的普及率和上网人群的百分比都不是能够达到北京、上海这样的水平的地方,比如一个东部很大的城市上网的人群可能也就是百分之几,10%都不到,这种情况下可能其他传统形式还依然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当然这是一个方向,随着互联网人口的上升,这是一个谁也挡不住的趋势,现在都是从初中、高中开使用计算机上网,没有一个大学毕业生不使用网络的。

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网络招聘肯定会成为一个最主要的招聘渠道来取代传统的模式,这当然也同时对网络招聘模式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和要求,那就要求你在你的产品服务上能够不断再完善,进一步完善你的产品和服务,来去达到市场对你的需求,所以这点在将来的这些年,他也不是用简单、单一的模式来取代别人,他还是要利用这是一个简单的平台,但是会不断丰富他的产品。

主持人:那这个传统方式招聘版面的是不是要去中小城市呢?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要退出了?我看《北青报》的招聘版面还是很好的吧。

刘浩:其实你看2000年的时候《北青报》的招聘广告和现在比还是大很多的,现在你看《北青报》的招聘广告恐怕不会有太大的企业在那里招人了,恐怕都是一些特别小的公司,他们可能觉得这样职位在网上招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就选择在报纸上招。

主持人:接下来的问题是,融资之后智联招聘会是什么样的地位?是第三还是前三?

刘浩:(笑)这点我还是要去回到最开始咱们讲的,大家对这种市场份额的预测等等这个上面,具有非常不确定的东西,就是这里面除了上市公司之外别人都不会把自己的最真实的数据拿出来给大家看,所以我不认为有任何非常确实的依据来说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谁是第三,而且我也不认为大家现在非要争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谁是第三,好像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为了第二、第三来做这件事情的,对于我们来说目标肯定是第一。

实力背后到底是什么?什么东西才算做实力?到底是市场份额?还是流量?这个因素很多,所以我也不认为有一个因素概括谁是第几。

主持人:那求职者为什么会选择智联招聘不选择其他两家网站呢?

刘浩:我还是回到最开始说的从这个核心,这家网站的核心来说,还是说他是要产品做得好还是服务做得好才能够吸引和留住求职者的人群。

举个简单的例子,非常简单的例子,这个职位,就你搜索到的职位他是不是准确的、真实的,是不是没有过时、没有过期的,这个企业招到人是不是就应该把这个职位下了这种,就这么简单的东西,实际上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看似简单,但是你可以去看看,比如我们的网站里面搜集的职位对于我们的销售和客户服务人员,再把这些职位登录上去之前我们要做大量的工作,对于这个企业我们确实一要查他的营业执照,看他的经营范围,看他招的人是不是符合的,他提供的电话和地址我们要合适的,很多企业我们都会去拜访、不能说走访吧,真的去这个企业实地去看的,他是存在的,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但是是要花大量成本去提供这样的职位的。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登出来的东西是真实、可信的,我就举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说我们需要在我们提供的产品上下这样的功夫,就是一方面保证他是真实、准确的,建立我们这样一个值得信任的品牌,另一方面就是在整个网站的使用性上面,在用户来使用我们这样一个网站,这样一个产品,他的感受上面,我们力争为他们提供一个最方便、最好用的一个产品,这些我觉得可能长期的来看是为什么别人用我们而不用我们竞争对手的核心,就是我们会不断地推出,就是更有针对性的,就是你一个找工作的人,可能在我这边会留下很多东西,找到你以前做过的事情,提供你一些很有针对性的服务。

主持人:还有网友对您的经历比较了解,之前您从物理行业改为律师行业,后来又做风险投资人,现在又做老板,CEO,专业和职业都做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想请您为转行的人做一个建议,您觉得转行好不好?

刘浩:我觉得没有一个绝对的,确实很难说好或者不好,我自己这个转行呢(思考),我自己这个转行也不是从头设计的,确实不是从头想好了我今后的时间准备先这么干再这么干,也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就说是当时的形势、情势决定的,我愿意,我要做这样的选择,我觉得可能转行与不转行,好与不好,要说做一个判断的话,应该是说大家应该问一问自己,你转行你要转的理由是什么,这个东西想清楚,就是为什么我要转。如果是因为比如说我现在做的这个东西我觉得我做不好,我没有信心,或者说有一些困难,我觉得我换一个地方也许没这么困难,假如是这些原因的话我反倒觉得那是不对的。

做任何事情都是困难的,都有他难的地方,而且我也不认为天生谁可能就适合于做这个或者不适合于做一件事情,这是事实,你可以有爱好,你可以有兴趣,但是这些兴趣和爱好本身是不是能够上升成为你工作当中的,我就适合做这个,我就喜欢做这个,不见得,我觉得人可能在职场上有一定的耐心是必要的,他想更多的困难不应该是回避掉他,我希望到另外一个行业或者职业里面就能够去有一个新的起点,这个我觉得是要去,在这个意义上讲转行这个东西是要慎重的,你不能因为别的原因。

转行给人带来的可能是过去的一些积累,或许会没了,这些可能也是为什么要慎重的一个原因,对我自己来说这些经验我觉得可能我的积累更多的是一些不是特别特别这种具体的做了某些某一个行业某一个上面,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或者是对这个社会关系,各种关系的积累,这些因为是比较虚的东西,我倒没感受到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但是就是对很多做非常具体的事情的人可能会有一些这种损失,所以我说这方面可能确实是要慎重一些。

可能年轻的时候也许多实验一些东西是帮助你去发现自己长处吧,有些适合做销售的人那你就不要去做编辑嘛,就这些可能是越早发现越好,但是到一定阶段之后也是要慎重一些,确实是要慎重一些,而且不能说什么事情都以自己的好恶作为一个主要的考虑是不是继续做的原因。

主持人:那一般是到什么年纪的时候就应该稳定下来坚持下去?

刘浩:我认为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三、五年的时间人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这类工作是我想做的工作,一、两年肯定是不行的。

主持人:还是在不停的换工作?

刘浩:不是说不停的换工作吧,就是一、两年的时间,我认为他可能开始对什么叫工作有一定了解了,但是对于他自己真的在做的这件事情是不是有充分的了解,能看到说我这件事情再做十年我是在做什么,未必能有很清楚的认识,这是要再花一定的时间才行的,我说三、五年这也是一个估计吧,相对一、两年来说肯定是这样子。

主持人:那您给网络求职者一些建议。一种是已经毕业工作几年的,一种是刚刚毕业马上要找工作的大学生,给他们不同的建议,可能也是同一个建议,就是怎么写简历更能够被企业录取一些?

刘浩:如果只提一条建议的话那就是这个简历你要写真实了,不要说谎话,简历这个东西从我们过去在各种各样的渠道也好,从客户的反馈也好,经常有客户来抱怨说这个简历怎么会这个学校怎么会有十几个学生会主席呢?这是不现实的,非常不好,说假话的这个成本和代价是非常高的,这上面是不值的,任何情况下不值得去做假。

如果说再多提这个建立应该是可能很难说是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和已经工作十年的人来去提同样的建议,我认为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他确实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也许他会利用一些假期的机会做过一些实习等等,但是这些真的说他谈到实在的工作经验可能都还是不太够的,所以对于一个学生简历来说确实是存在很多这样的……

主持人:那他应该突出什么?

刘浩: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填的简历可能是有些觉得能稍微跳出来一点的其实反倒是薄,就是不要把简历写得那么长,写上一大堆不相关的东西是没有用的,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学生,有的人我们看过写简历的时候把他的各种各样的所有的参加过的社团的工作,去麦当劳打工的工作等等什么东西都要写上去,写个两、三篇,但是这个反倒是错的,因为你要想你的这些经验绝大部分根本谈不上是能够吸引人注意力的经验,可是反倒你也许有一、两点这里面是挺特别的东西,你就会淹没在这一大堆没有用的东西里面,而一个企业的人事经理看你这一大堆的东西哪儿有功夫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啊,他看一份简历也许就两、三分钟,如果你不能凸现你很特别的东西的时候你反倒失去这个机会了,你如果抓住你的特色的话表现出来这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学生,反而比你工作了一个人你有大量的工作经验,你不用写别的,就写公司的名字放在上面,对于企业来说知道那是什么,所以你写那个是必要的,对学生来说罗列一大堆麦当劳的经验是没有用的,不要把金子埋在沙子里,那是没用的。

如果说工作时间长一点的话,我想每个人找工作的话,每个工作和每个工作都会稍有不同,如果你是一个很用心的人你可能会做一些调查,去把这个工作和公司的特点了解得更清楚一些,就是在你发这封简历的时候,或许你应该考虑是不是做一些个性化的调整,就是把你个人经历中突出一些,多写一些,有一些相对这份工作不那么重要的,就少写一些,这些也会显示出来,而且这些工作做了本身你对这个企业会比较了解,你在面试的时候也会让人感觉到你是用了心,花了功夫的,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我就提这些吧。

主持人:挺好的,非常实用,另外一个问题是目前网络招聘需求最大量的职位是什么?供给方面最大的职位是什么?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缺陷在什么地方?

刘浩:我们如果去数我们网络上职业的类别来说,招聘职位数量最多的是比较明显的就那么两、三类职位,三类职位吧,我认为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是销售,销售类的职位一直是高居在第一、二位的;第二类是工程师,这个工程师包括IT工程师,也包括其他的电子工程师和机械工程是,但是IT和电子这类相对比例占得更高一些,工程师作为一个大类也是排在非常靠前的;第三类可能更多的就是人事行政类的吧,人事、行政、财务归成一大类的话可以说这三类职位他的数量是占据我们在网上看到的这些数量的前列吧。

主持人:还有中国职业经理人有什么特点。

刘浩: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的特点或者说弱点也简单,就是因为年轻,我说年轻是指他作为一个群体的存在的时间太短了,他存在的时间短导致大家应该说在到底这个人群他的所谓的职业化,他的职业性是什么,并不能说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规范,这点上相对于国外的这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他存在所谓一个经理人这样一个阶层,可能已经有差不多一百年的历史了,我们可能只有十年的历史,实际意义上来说大概可能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吧,能够去看待这样一个比较成型的阶层,这样短的时间起来必然还是大家给自己的定位不是很准确,因为你作为一个所谓的经理人你是衔接了一个资本和我们认为是更多的是做事情的劳动力等等这样的一个,他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中间的阶层某种意义上讲,但就说这些人的……就是一般老话说的你坐在什么地方,你的位置决定你的大脑,你坐在什么地方决定你怎么思考问题。

可能事实上我刚才讲我认为这个阶层恰恰是对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儿还是有一定模糊的,所以这个导致他思考方式可能会经常摇摆,你也会看到在过去一些年有些大的外企、大的公司会出现一些他的职业经理人和他的总部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在行为方式上、在目标上的强烈的不一致,这些东西是没想好自己的位置造成的。

主持人:那他们应该注意做什么呢?还是要想好自己的位置?

刘浩:我觉得你如果选择了做一个所谓职业经理人的位置。

主持人:或者叫打工的?(笑)

刘浩:你如果选择了这样的位置那就按照这个位置来做吧,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不想这样做的话那你应该去选择其他的方式,因为中国现在这种经济社会给人提供的还是有很多选择的,比如你愿意冒更大风险的时候你应该冒更大的风险,如果不愿意冒那么大的风险的时候那就老老实实做一个职业的人,这也是无可厚非的选择,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是既然做了这样的选择那我们就应该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这点上我觉得可能还是需要一些时间大家才会有一个比较确定的意识。

主持人:现在中国职业人群好像是比较年轻,都是在30岁之下,或者是40岁之下,很多老板都很年轻,CEO都很年轻。

刘浩:对,中国现在确实很多公司做领导的年纪都相对的年轻,这也是相关的,因为过去这十来年,尤其我们现在所说的这种所谓新经济的发展,其实都不到十年的时间吧,而且特起来的时候因为大量的实际上你去看看现在起来的很多是靠着国外的一些投资,就是这种风险投资的也是促成了一个阶层的上升,就是这个阶层的人确实都是相对来说年轻的一批人。

主持人:那智联招聘的主要盈利模式会怎么样呢?还有一个网友在问相关的问题,就是说你们会不会进一步向个人收费呢?

刘浩:我们到目前为止当然我们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的主体还是只是向企业收费,就是说是我们在寻找人才这一方来支付这样的费用,对于个人来说我们一直是不收费的,而且以现在的这样的一个模式来做我们也不会再去向个人收费的,但是我们也在考虑有没有一些其他的增值的,针对个人能够有比较附加价值的服务,有这些服务在有这样的增值的前提下我们可能会考虑有个人收费的项目,但是现在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向个人收费的东西,我们网站上有一些测评的产品是向个人收费的,就是个人测评的。

主持人:比如给他发个短信,有一个重要的招聘职位这种模式有吗?

刘浩:这个以前我们是做的,但是后来发现这个东西好像使用者不是很踊跃,因为找工作着急找的人会每天都去上网看的,也不见得非要来个短信说今天突然之间有一个什么职位,因为我们的职位上传虽说每天是在持续不断做的过程,但是我相信对于他来说也不是今天哪儿促销呢,我上午先看到这个信息发出去了这个简历,到下午别人再发的时候就不管用了,他工作不是这样找的,工作对一个企业的HR来说一个职位不会说收一天的简历就不收了,他收一个星期的简历可能会收到一个程度以后才会告一段落。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客户的行为决定了市场上的需要,这个需要不是很强烈。

主持人:那有一点,智联招聘是不是通过,或者说通过网络招聘的模式比较多还是通过传统模式招聘员工呢?

刘浩:我们业务构成智联招聘就是本公司,我们网络招聘肯定占的是绝大部分的收入,然后报纸我们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地区之外我们在其他地方也做报纸的招聘,报纸的招聘和猎头的服务这是我们在招聘行业里面比较主要的渠道,但是网络是占的绝大部分。

主持人:那你招聘员工呢?

刘浩:我们自己招聘员工几乎只使用我们自己的网络来招,我们在我们的这几个主要城市里面从来没有用过任何其他的媒体,仅在个别的时候我们去一些大学里面招过学生,去过学校,但是我们除了用我们的猎头,我们有比较高级一点的资深一点的职位也是用猎头招,这个用过不少。但是主要的即使我们猎头招,也是在我们的网上登出广告来然后由他们筛选,自己还是以网络占绝大部分。

主持人:那各位网友都可以通过智联招聘的网站来找智联招聘的工作。

刘浩:欢迎投简历到我们这儿来。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既然我们现在各方面情况都算不错,那为什么还要再融资上市呢?其实我们如果不融资的话,如果盈利状况不错的话收入规模也不错的话,干嘛要找这个监管成本呢?

刘浩:你说的这个监管成本那就是说我只有不上市才能够避免监管成本,但是不上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公司来讲也是很难去考虑说不去做的,毕竟我们有不少股东,这个公司是要考虑在为这个股东下一步去做安排的,所以上市这条路走也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现在要融资,为什么公司好像发展不错还需要融资来做,这个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就是我刚才说我觉得钱这个东西显然不是核心竞争力,但是资金你做得如果是一个长远的打算,如果我们现在的打算是今后一、两年这样的一个时间段的话,我们可能很多事情不用去做,但是如果你想得更长远一些,你可能想得是五年这样的一个计划,那你就会考虑我现在需要做很多事情,为那个来做准备,而这些事情都会扩大你现在所要投入的成本和资源的规模,肯定会导致你还是需要更多的一些资金的准备去做一些事情。这些我觉得是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样的一个时间段,抓住这样一个机会来为将来做更充分的准备,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现在去做这样的一轮融资的。

主持人:好,因为时间关系今天谢谢各位网友参加,也谢谢刘总的参加。

刘浩:很高兴今天能够谈很多关于我们的事情,也关于职场的,给大家提一些自己的想法。

主持人:欢迎以后再来作客,谢谢。

刘浩:多谢。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智联招聘CEO刘浩在线访谈实录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