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具体的培训项目,坦白地说,这是培训经理的一个弱项。要科学规划出培训的系统结构、需讲授的课程单元、每个单元的任务、必要的材料和道具、完成时间的长短、随后的测验考试等,会令培训经理们相当为难。培训课程的选题、难易、繁简均能极大地影响培训的成效,所以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不得不加以特别的注意。
许多培训经理在设计培训项目时过于“习惯导向”,即以前是怎么弄的,现在也这么搞;也有可能过于“领导导向”,即领导吩咐培训什么,就安排什么;也有可能过于“员工导向”,即员工提议培训什么,就努力联系这些课程的讲师。
这种做法显然不是最佳的方法,尤其是当以前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时。(笔者:我看最有可能的是第二种。)
要设计出合理而适宜的课程,应做好以下事项∶
一、课程的特性要求。 这要从四方面来把握,即:①、完整性∶课程的内容、进行和程序要配合培训目标,使其具有完全性和统一性;②、动力性∶课程不仅是变动的生活经验和活动,而且是动态的经验,而不是静态的知识;是参与的活动,而非强迫替代的学习;③、联系性∶课程的联系性包括纵向的联系性和横向的联系性,前者指相同学科的衔接,后者指不同学科间的配合;④、平衡性∶良好的课程必须注意不可偏重某一领域,以致不能帮助受训者作平衡的发展。(笔者:道理上绝对正确,只是似乎太过理论化啦!)
二、课程发展的程序。 课程发展的程序大致可分为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改进和课程评鉴四个部分,它们之间的次序是先有决策,然后再根据决策进行设计,研究讨论后再改进,最后,以合适的标准评鉴课程的效果。
三、课程涵盖的范围。 范围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造成课程间重叠现象及不易把握重点,过小则无法了解培训的整体内容。(笔者:常见的毛病是题目过大,恨不得在三天内学会大学四年的内容。)
四、课程流程的排定。 课程的排定须注意相关课程间的先后次序,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员有系统地了解全盘的培训内容。为避免因个人能力和学识导致的限制,经理有一个很好的和现成的帮手,那就是专业培训机构。一般来说,有声誉的培训机构都能帮助企业进行培训项目的科学设计。这时,经理的工作就转化为对提交设计的审核。这样,通过发挥双方面的优势,既使培训项目既有足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又能确保为企业的实际情况量身度造。(笔者:这样,培训经理就轻松多了,对不对?)
(德隆,职业培训师、证券分析师。拥有8年的大客户营销和管理经验,擅长潜能开发、专业销售、营销渠道、分销和市场策略管理的培训。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xjdel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