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召开中国名牌产品表彰大会,138家企业生产的153个产品被评为2003年中国名牌产品。农夫山泉获得饮料行业“中国名牌”称号。
在饮料行业,农夫山泉近年来营销活动富有创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说企业是一座冰山,营销活动只是露在水面的部分,其中更多的成功因素深埋在水下,而且水下的冰山部分往往支撑着水面部分,共同推动企业前行。农夫山泉的人力资源开发正是水下冰山的尖锐部分,如何为自己“量身定做”本土培训战略,是这位“农夫”留给土生土长的饮料企业们可以借鉴的企业财富。
站在战略的高度规划培训
培训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在农夫山泉公司,最常听到培训带来的好处有这样五项:第一,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第二,能够提高公司士气,降低人才流失比例;第三,能够创造更好的企业文化,增加公司的学习氛围;同时提升企业形象;第四,通过培训,加强公司薄弱的环节,提高竞争力,这样才能超越竞争对手;第五,通过培训可以使员工技术更完善,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足见这位“农夫”对企业培训机制的重视。在农夫山泉公司,培训已经有意识地被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公司首先明确来年的企业战略,然后将战略用几个目标表达出来,针对培训这一项,将目标用培训的模式和方法转化为培训计划。这样,使得培训计划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方向,并为企业战略提供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保障。
而且在农夫山泉,培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对来说是灵活的,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改变,公司会相应地调整培训计划。
今年以来,农夫山泉公司推出农夫果园果汁饮料,这是“农夫”战略的调整,意味着它将跳出单一饮用水企业的定位,进军果汁领域,走向综合饮料企业。
针对这一战略调整,培训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公司培训部紧跟着制定了今后三年的培训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农夫山泉的培训分为内部培训、公开课、内训、转训等多种实施形式。“三年计划”明确了培训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第一次把员工培训时间作为一项指标:普通员工每年接受到不少于24小时的培训,城市经理级或总部经理级以上员工每年接受到不少于36小时的培训。
培训不是搞运动
在本土的企业,特别是本土中小型企业,培训往往更像一场运动:随性而发,继而全民动员,一阵轰轰烈烈以后便趋于沉寂。这样的培训缺乏持续性,培训效果的评估也不能落到实处。
运动式培训既给企业带来昂贵的支出费用,也达不到预期的培训价值。农夫山泉公司在探索本土培训机制中,也经历过类似的运动式培训。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培训的重视度大为加强。近年来,农夫山泉的培训营造并保持了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培养创造性,鼓励变革,激励员工不断完善自我。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农夫山泉的培训按出发点不同分为三类:
第一,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
这一出发点要求对企业管理层的培训需求高度重视,使经营发展需求的培训成为公司战略文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
第二,满足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的需求
农夫山泉认为,公司一个具体岗位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可能与员工现存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之间存在的差距,通过培训,使得员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改进态度。
第三,满足业务部门的业务发展要求
农夫山泉公司各大职能部门根据业务发展提出配套培训要求,公司培训部根据这些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在上述三类培训的基础上,农夫山泉不断提炼,逐渐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如下的两个培训模式是在农夫山泉公司广为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