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你都会看到报刊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糟糕的年代,这话,我可是都听了一辈子了。”1988年,豪顿·富特(Horton Foote)在接受国家公众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特瑞·格如斯(Terry Gross)的访谈时说道,“我不认为有哪个年代会比其他年代更糟糕,说到底,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新问题。”豪顿·富特是美国著名剧作家,曾获得普利策奖和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最近去世,享年92岁。富特有很多亲戚生活在得克萨斯的小镇和偏僻地区,他的很多剧作都取材于上一辈亲戚的回忆。毫无疑问,富特和他的家人经历过艰难时世,比如战争、旱灾、大萧条,以及个人损失。有些人应对不了自己的损失,但有些人,比如富特,却做到了。
富特的话是20年说的,但今天仍然提醒我们,人性中有一种品质叫韧性(resilience)。我们都有忍受艰难困苦的巨大能力。我们多数人都能东山再起。管理者应该在工作场所激发出员工的这种坚韧精神。要使员工永葆韧性,下面是一些建议:
正确认识 对于1945年之后出生的任何人来说,此次巨大的经济衰退是空前的。数以百万计的人失去了工作,而更多的人将会失去工作。然而,如果说历史是一个风向标,那么大多数公司将会生存下来,不少新公司将会诞生。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将会挺下来。
同心协力 如果你有工作,并且大多数人都有工作,那么你要致力于帮助组织取得成功。管理层和员工应该同心协力。员工不要感激管理层,管理层也不要感激员工,他们应该互相感激。
分享故事 富特在讲故事方面非常有天分。他的很多剧作,主题都涉及不幸和痛苦。剧中的主人公往往都学会了如何生存下来。管理者其实也可以借鉴剧作家的做法,收集一些正在发生的员工故事。在例行的工作会议上,不妨拿出一部分时间来讲故事。这样做不是为了发牢骚,而是为了应对困境,更重要的是,让大家学习他人的榜样。
培养人们的韧性不仅仅是让人们感觉更加良好,还有助于保持人们的敬业度。如果一个管理者花时间与大家分享故事,那就表明他很关心体恤下属。这样,下属也会更愿意为这位管理者效力。在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里,为自己信赖的上司工作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这种韧性不但有益于组织,也有益于个人,尤其有益于那些可能会在某一天失业的人。如果他们能够在现有工作岗位成功度过艰难时刻,那么他们在下一个工作岗位也会有同样的表现。这样的坚忍不拔,也许还会使他们在找新工作时振作精神。
在由豪顿·富特编剧的电影《温柔的怜悯》(Tender Mercies)里,一名正在重新奋起的酗酒牛仔歌手在教一个小孩弹吉他,小孩对牛仔歌手的过去很是好奇,问他有没有想过将来再成为一个有钱人。“这个么,小家伙,我跟你说,我是不会杞人忧天的。”然后,吉他课继续,一如生命中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