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学术上说,一大批学者、教授纷纷对其著书立说,已经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实践方面,许多企业或也已经初步的总结出了不少宝贵的实践经验。面对这一事物,有些人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一种蓄意的炒作,而有些人却视之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不二法宝”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有哪些主要的作用?当今,我国实行股权激励有哪些挑战?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本文给予了初步探讨。
一、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
股权激励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包括海尔、联想等诸多企业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关注此项激励措施的实施。在世界上,股权激励更是当今企业人员管理的一个主流思想之一。对于员工持股而言,时值今日,美国50个州中已经有一半以上颁布了鼓励员工持股的立法,《财富》杂志评出的500家公司中1/4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并且员工持有本公司至少10%的股份,在日本,股票上市公司中,90%以上的员工都持有公司的部分股票。对于股票期权而言,在美国,几乎100%的高科技公司、大约9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有股票期权计划,在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正在或已经实施了不同类型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已有近100家。由此可见,不管是员工持股计划还是股票期权,都已经是当今企业对员工和高管的重要激励工具了。
二、股权激励的主要作用
优点之一,员工间接薪酬的增加,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陆续的转化为企业之间人才的竞争。如何网罗优秀、专业、高效的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较高的薪酬水平必然成为人才引进尤其是人才保留的一个重要前提,以联想集团为例,自从1994年首次进行员工持股计划以来,截止到2007年集团已经陆续的将公司35%的股份分给了普通员工。如此一来,对于一个普通员工而言,除去工资之外,每个人每年都可获得一大笔公司的股份红利,从而大大提高了员工的薪酬,最终,确保了集团员工所拥有的市场竞争力。
优点之二,稳定股东队伍,防止公司被他人恶意收购
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其发展的路径很多时候已经不是像一开始那样由老板一个人掌控的了,一方面,对于管理上要求更加科学、精细,对于资本上的要求也更加透明;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不断的做大做强,与之接触的人群合作的公司也越来越强。因此,公司的股份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某些人恶意收购,对于老板而言,没有几个人会愿意把自己的企业被别人所购买掌控。员工持股计划的开展,不但增加了员工收入,更主要的,可以稀释股票份额,从而使得公司的在收购者严重产生贬值或者负值,进而加大恶意收购的难度。国际知名的吉利集团就曾通过增加股权激励措施、通过“毒丸计划”“金降落伞计划”等诸多方案成功的对收购公司实行了反收购策略。
优点之三,稳定中高层管理团队,节约人力成本。
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企业扩张规模和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企业中具有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的中高管实行股权激励措施,企业就可以用无形的期权激励方式稳定了公司核心的管理团队,防止高级人才的溢出,同时也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适当递补了公司直接的现金支出,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股权激励在我国面临的挑战
任何一项管理措施的实施在优点极力显现的同时,也必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尤其在我国,企业市场尚属建立初期,尤其是对于一部分公司来说,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还并不能完全贴合其实际运营情况,所以,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以下一些挑战。
挑战一,在私有企业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引致代理问题,即经理人员与出资者潜在利益的不一致性,产生内部人控制。而表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问题是经理层作为内部董事实际控制着公司的经营决策活动。由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原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成为股份公司的董事和经理人员,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企业的经营决策,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股权激励原则必然会影响公平、公正性。
挑战二,员工业绩评定标准问题
对于当今,我国企业尚没有进行过统一的业绩评定系统。各个企业,甚至是同一个企业的各个分公司都存在这着不同的业绩评定标准。如此一来,对于员工持股量大小的评定,必然带来问题。更主要的是,现今,很多企业甚至是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员工业绩评定方法,员工业绩的评定,往往是根据主管领导的主观意见或是简单的一些工作成果来体现。
挑战三,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问题
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国内支柱产业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已经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包括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公司,毫无例外的都是国有控股企业。国家牢牢的将大部分股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会大大的影响企业股权激励措施的实施,即使是实施了相关制度,因为分到的股额相对较少,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也就相当有限了。
四、应对措施
既然要实施股权激励政策,而此项政策又面临着以上所说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加以预防和管理呢?
对策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规范、合理的实施股权激励的相关政策。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适值新的《公司法》、《证券法》实施之际,股权分置改革也正在全面推进,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可以看作是中国证券市场完善制度安排的一个尝试。《管理办法》的实施,正试图建立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规范、健康的市场环境。而在此基础之上,国内企业应该尽量明确经理人的责任和任务,做到人岗定责、定位,同时,实行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按照《管理办法》和《公司法》实施相关工作。
对策二,针对员工业绩评定的标准很难统一这以现象,我们可以针对我国具体国情,结合世界上的一些优秀管理方法和思想,来界定适合自己的标准方法。
1,评定量表法
评定量表法是一种最古老又最常用的业绩评定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一系列绩效因素罗列出来,如工作的质与量、知识深度、合作性、可信度、勤勉度、诚实度、主观能动性等,同时列举出跨越范围很宽的工作绩效等级,例如从“不令人满意”到“非常优异”。在进行工作绩效评价时,首先针对每一位下属雇员从每一项评价要素中找到最能反映其绩效状况的分数。然后将每一位雇员在各评价要素中所得分值加总,即得到其最终的工作绩效评价结果,该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2,强制分布法
这种评价方法的大致步骤为:首先将待评价的雇员姓名分别写在小卡片上,然后根据每一种评价要素对雇员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将这些代表雇员的卡片放在相应的业绩等级上。使用这种方法来评定业绩确定股票期权赠与数量比较方便,只要确定各业绩等级对应的股票期权赠与数量,就可能控制股票期权赠与总量。
3,配对比较法
其基本做法是,将每一位雇员按照所有的评价要素与其他雇员进行比较。在运用配对比较法时,首先应当列出一张表格,其中表明所有需要评价的雇员的姓名以及需要评价的各个工作要素。然后,将所有雇员根据某一类要素进行配对,适用“+”(好)和“-”表明谁好一些、谁差一些,最后,将每一位雇员所得的“+”次数相加,比较各员工获得“+”次数的多少来决定股票期权在员工之间的分配。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一些方法,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方法进行员工的管理,相信,会得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的。
关于如何解决国有企业国家“一股独大”的问题,可能对于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可以及时解决的问题,在此也不多做探讨,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改变或者完善此种现状。
五、当前经济形势下,我们应如何应对危机,保持企业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受其影响,经济开始出现下滑迹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大公司也好小公司也罢,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裁员这一见效最快,风险最低的行为上来以减轻公司的资本投入,从而能够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具不完全统计,此次金融危机,导致我国企业裁员数大幅提升,从6月到08年底,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植措施,但我国仍然经历了一次不小的裁员风波,具权威数据统计,2009年我国将有610万人处于待业或者失业状态。那么,这种行为是不是真的就能把企业从当下的经济形式下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国际经验告诉我们,裁员并不是企业所见开支的不二法门
以美国西北航空公司走出困境的经验来看:
美国西北航空公司成立于1926年,是第一家开设国际航线的美国航空公司,在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知名度极高,是全球四大航空公司之一。1993年因为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国内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公司濒临破产边缘,如此危机的环境下,公司高管一致商议决定的,不是在当时现有的3万多名员工中裁掉多少人,而是“争取不裁员计划”,为此,西北航空公司的策略是,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具体措施是,(1)3年以内自动降低职工工资,来偿还公司债务,职工获得公司3%的股权。(2)针对不同人群,公司制定了不同的持股方案。其中,年收入8万美元以上的职工减低20%的工资;年收入5-8万的降低15%;3-5万的降低10%;1.5-3万的降低5%;1.5万以下的不降低。(3)职工持股会的代表作为法人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继续实行员工持股,职工持有的为优先股。而此项措施最终取得的结果是:通过全公司员工的降薪,公司成本每年节约了1亿美元,不但解决了经济上的危机,而且还获得了广大员工的一致认可,股票价格更是出现了大幅上涨,职工避免失业而且还增加了收入公司也因此度过了此次面临破产的危机。
其次,从我国当下国情来看,我国企业正在以饱满的热情走向世界,然而,在与世界的接轨过程中,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随着外来企业资的引入而流失,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外企的工资高于国内企业,但是更进一步想,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依赖感确实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股权激励措施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增加员工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的增加员工的主人翁心态,毫无疑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股权激励这以措施,人才的挽留必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三,从当下金融危机的角度看,我国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些波及,但是,企业自身仍然具有较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自身就可拉动消费水平的增长,即使是不出口,13亿的国民亦可以消化绝大部分的市场产品,连世界都纷纷把目光聚集到国内以期望…那么,我们就更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经济环境依然是处于欣欣向荣的成长期的,轻率的去减少企业内的精锐员工,绝对不利于企业在日后的竞争中获胜的。只有通过建立合适的机制,使员工和企业一起共同度过难怪,增加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使企业真正的走出困境,“股权激励”无疑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