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我国改革开放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市场营销竞争愈趋激烈。面对残酷的优胜劣汰,中国企业界需要考虑生存与发展。他们开始研究培育和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面对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和丰厚的社会文化资源,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呢?
一. 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群人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念、信仰、和情感。一种文化就是一种共识[1]。文化,是一种氛围,是适者生存的“土壤”、激励的“阳光”和恰到好处的“雨水”。城市的发展,企业的进步都离不开这种氛围,而这种氛围需要每一个人的改变来改造的[2]。企业文化——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爱德加?沙因Edgar?H?Schein , 1984)。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3]。
由两者德含义可以看出,文化和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社会的文化对在这个环境中生存的企业文化是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研究企业文化就不可以抛开这个民族的社会文化,而要把它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
二.我国企业文化现存的问题与不足
自从80年代企业文化的概念传入中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过程,一些企业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特色和模式,但总体上还存在对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还处在发展很不成熟的阶段。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重表面形式,轻实质内容
企业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是指导和支配企业经营行为的企业价值观。当然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加以体现,但两则之间的主次关系不能颠倒,后者必须服从于前者。而有的企业只是在形式上提出像“微笑服务”“顾客是上帝”等口号,而真正能贯彻执行的有几家?究其真正原因是企业并没有领悟到口号后面的实质是什么。也有一些企业看人家升店旗,自己也升店旗,看人家走方步,自己也走方步,却从没想过这种方式是否真的对自己的企业发展有利;再有许多公司编辑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刊物,创作了企业歌曲,把企业文化实体化。这些都是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不足,又有的在行动上的虎头蛇尾,只说不做。
2,企业家一厢情愿的企业文化
在中国企业界,特别是民营企业,一些企业家喜欢纯粹从自身特点,甚至自身利益出发去建立企业文化,而并未考虑过员工能否接受,这样的企业文化怎能真正的贯彻下去!企业文化不是规章制度,设计出来就能执行下去。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些企业,企业文化要求是热情、友好、真诚,上班时间,到处是笑脸、是热情是火,下了班看见的却是冷若冰霜,拒人千里。这种上班点火,下班熄火算是成功的企业文化吗?而在国外的企业,如安利,其销售人员对安利事业的热情程度之深,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周围的人,绝不会出现上班喊口号,下班骂老板的行为。更有一些企业明确提出:先讲奉献,再求索取!咋听之下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也经常能以此驳回一些员工的要求和不满。结果呢,员工出了公司提起工作就恨的咬牙切齿,这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吗?究其原因是:这种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什么?是不是老板的自私?奉献为谁?老板,企业抑或社会?如果企业是大家共同的事业,不奉献是自私;但如果企业只是领导的,员工没有主人翁的感觉,如何愿意奉献?这是人的本性。所以创建成功的企业文化绝不能一厢情愿,在别人那里成功的文化,在你这里未必适合,一定要首先分析本企业的性质。
3,重国外引进,轻历史挖掘
改革开放之后,外商在携带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外来文化”。中外文化在企业里互相交融,互相激发,不断的产生出现代文化因素。诸如价值意识,民族意识,时效意识,效益意识等。由于国外在企业管理方面比国内发展先进许多,对比我们的企业管理的落后,有很多成功的管理理念的确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致使很多人认为国外先进的就一定是好的,可以拿来直接用。因此一些企业盲目的引进国外企业文化加以套用,而忽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利用,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费用大幅度的上升,而且延长了企业文化建设时间,却收效甚微。
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一些企业领导存在着崇洋迷外的心理。对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盲目跟从,浪费了资源。
面对当前的问题,就我们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来说,我们是否能够把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加以转化,运用到企业的治理上呢?那么我们首先就要看看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三.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我国古代的一些哲学理念,如:儒家,道家,法家等,皆是探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这些理论上可治理国家,下可接人待物。亦可转化为企业一直所追求的能把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日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治理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日本典型的企业文化就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例如在我国代表儒家思想的是中庸、和谐。中庸代表不偏不倚,是一种平衡,是在左右两难中的兼顾,是在进退中的拿捏,是精于礼法的通盘考虑,是小我与大我的调节,是阴阳的互补,是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印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建设,成长与稳定的宏观调控。能彻底了解这种特殊的哲理,才能在众多矛盾中不断找到统一的方法。和谐代表不冲突,是中国人对所有事务互动联系的观点,以和为贵,安和乐利。和谐主要表现在“安”字上,能干但会带来冲突的干部在组织里不会受到重用,有干劲但不冷静的人也是如此。孟子对于做人的观点是“修己以安人”,以及通过自我超越让身边的人能安心,在诚信缺失,浮躁的社会,这种大家的风范何其重要。以企业而言,这种“安”表现在:安股东、安干部员工、安顾客以及社会大众的心。纵观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其终极精神价值几乎都指向和谐。而且认为只有与“中”结合,和谐才是完整的。
另外,如果将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融入企业提倡的应该是:领导放手下属去做,充分发挥属下的个人潜能,不让领导的偏好影响企业的发展,更是要求领导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事必躬亲。这正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不需要管理的管理。如果这种思想能够在企业运用,是解决我国当前一些一人企业、领导没了企业也完了、企业短寿命等一系列问题的一剂良药。如何建立这种企业文化,首先就是要吃透“无为而治”的思想,从而达到“无为而有为”。再如,法家思想说的是在一种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如何出奇制胜,如何领导群雄。这种思想如果能融入企业管理,将会建立起一种竞争性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底蕴是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企业决胜商战的必备良药。
至于究竟要建立哪种企业文化,这要根据本企业的性质建立相应企业文化,这就需要领导分析本企业的基础上,吃透所要建立文化的本质,再加以运用形成现代企业文化。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取其沧海一粟,细细玩味都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魅力。面对如此资源而束之高阁,弃置不用,岂不浪费。这不正是捧着金饭碗讨饭的行为吗?
四.建设我国企业文化的若干建议
在分析企业面临的问题及自身不足的基础上,首先要考虑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如何建立?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建议:
1,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打造自己的独特文化
在发达国家,其建立和维护成功企业文化方面有先进的方法和经验。这些我们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以利于我们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但在具体内容上各个国家成功的企业文化是具有其民族特征的,如西方人本主义看人多是从生理和生物的角度,是为独立的个体,美国的文化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基础之上的,因此,美国式的企业文化突出个人能力,追求理性主义。而儒家所说的人,则强调其社会性、群体性、是为群体的一个分子。日本的文化受东方思想影响极其深刻,因此日本式的企业文化更强调团体精神,使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具有强大的协调力。因此我们建设企业文化时,借鉴别人的方式方法,但一定要吸取传统文化,赋予民族特色,结合我国当今社会现实,建立我们独具特色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内容。同时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具有民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这种底气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2,取精去糟,与时俱进
我国传统的商业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其企业文化的总体水平是落后的,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地位很低,致使我国传统商业长期不重视商业的精神内涵,忽视经营中的物质与精神上人们对艺术价值的追求和对美学理论的应用。另外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状态,使传统的企业文化中保守的意识超过竞争意识,大大束缚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企业文化在突出传统文化优势的同时,开拓视野、注重创新,使原有的传统优势在新环境下得到新生和强化。新的民族性将抛弃一切封建的糟粕和丑陋,注入健康的活力与华夏精神。这种民族性,即具有中国之特征,又能让世界读懂和欣赏。原有的和谐性也会也会因为增加现代色彩而成为一种新的和谐,即现代商业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及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和为一体的和谐。只有这种既能保留民族特征,又能顺应国际潮流的企业文化,才能使我们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并非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4]。让大家都认可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大家共同建立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应该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员工参与进来。特别对于一些民营企业来说,员工以当地人为主,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员工的接受程度,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并对员工进行引导,让他们知道企业文化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建立这种企业文化,如果这种企业文化建立起来对自己能产生什么样的价值等。而不可盲目的照搬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你可以用标语、口号,广告、手册等形式来宣传它,但最终只有转化为各级员工的实际行动才是真实的,才是可信的[5]。
一个企业若能以最低成本,建立起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地方特点,为员工接受、认可,并能增强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竞争力、长寿命,并可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庄苏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