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同济大学毕业的黄玉寅来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当时,上海大众刚刚成立两年多,在这里实习的一个星期里,公司上下一股子拼搏创业的强烈使命感深深地感染了黄玉寅,他意识到,这正是自己所向往的!就这样,黄玉寅成了进入上海大众的最早的硕士研究生之一。而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此后,自己在大众旗下一干就是19年,期间还曾赴德国大众工作了12年。在上海安亭的国际汽车城,今天的上海大众已今非昔比,成为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累计生产达到300万辆的轿车企业。在上海大众汽车一厂,现任上海大众人力资源总监的黄玉寅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应届毕业生招聘正在进行
上海大众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们眼下十分忙碌,因为一年一度的校园招聘正在进行当中。“今年我们的应届毕业生招聘量比较大,”黄玉寅告诉记者,新招聘的毕业生将补充到生产制造、研发、行政等各个部门。“看到大学生来应聘,我自己当年来实习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呢!”黄玉寅笑着感慨。
经过22年的发展,上海大众已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产品包括两大品牌的六大系列几十个品种。事实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不仅是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更是承担了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开拓者的历史使命。领跑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多年,黄玉寅认为,人才是制胜的源动力和基石。正因为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上海大众在招聘员工时十分严格而且谨慎。
对应届毕业生来说,进入上海大众需要一个过程。上海大众和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建设了大学生人才库,实施大学生实习项目。经过初步筛选的大学生通常在大三时进入公司实习,通过2个月至半年的实习期,双方如果都满意,至他们毕业时会优先进入公司的招聘流程,这一阶段大学生还需要经过评价中心、专业能力测试、部门主管面试等环节的考验。之所以要采用这样一个看似“漫长”的流程,黄玉寅认为,招聘求职就像恋爱结婚,双方都需要足够的时间相互了解、磨合,实习项目就为大学生和公司职能部门提供了这样互相了解的机会。
研发、营销人才是招聘重点
上海大众现有1万多名员工,其中生产制造部门员工人数最多,其次是研发和营销部门。根据发展需要,上海大众现阶段有4个重点发展的人才专业领域:产品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生产运作保障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其中研发和营销专业人员需求量最大。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上海大众的产品开发经历了产品引进和联合开发,现在已经进入了自主开发的阶段,“上海大众希望实现全过程的自主研发。”为了培养研发人才,上海大众陆续选送了多批员工到德国接受为期3年的轿车开发全过程培训。黄玉寅表示,自主研发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研发工程师的招聘和培养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重点。
而营销管理类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各大汽车品牌纷纷推出新车型,行业内对市场营销的要求越来越高,营销团队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黄玉寅认为,营销人员作为企业和市场的中介,需要他们研究本地客户的需求,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同时通过他们把企业和产品的文化理念传达给市场。
个人发展自己做主
上海大众的员工都知道公司有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八原则”,其中原则三是:“员工是个人发展的主体,人才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原则六则为:“人人都有多元化的发展。”联系起来理解,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拥有多元化发展的平等机会,个人发展自己做主。
上海大众针对不同特点的岗位、不同风格的员工,设计了三条发展之道,即管理道路、专家道路与技能师道路。这样可以让员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个性充分发展,而不必都去挤进入领导层的“独木桥”。“三条发展道路对每个员工都是敞开的,而且所有的标准、台阶也都是公开和透明的,员工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黄玉寅表示,三条发展道路为所有员工开辟了自主选择、个性化发展的职业生涯通道。在三条发展道路上,公司为处在各个层面的员工提供相应的体系化的培训,让员工实现在企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上的不断提升。
“薪资只是留住人才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为员工们提供个人发展空间,让他们看到发展的希望。”黄玉寅认为。在上海大众,进入到技能师行列的一线工人,其收入完全可以达到管理层的水平。
鼓励“跳高” 尊重爱岗敬业
面对三条发展通道,决定员工该朝什么方向发展的不是老板,也不是HR,而是员工自己。上海大众的三条发展道路始终是畅通的,公司尊重并支持每个人的选择。
“员工发展的大门一直敞开着,每个人都有机会。我们允许员工不停地往上跳,能跳多高就跳多高,直到跳累了为止。”黄玉寅说。
对那些有较强个人发展意愿的员工,上海大众愿意一直为其提供“试跳”的机会,人力资源部提供系统、工具和相应的培训支持,让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需求相一致;而对于那些知道自己极限所在、愿意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工作的员工,公司对他们同样充满敬意。上海大众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之一就是——爱岗敬业。
“我们需要一些不断‘试跳’的人,同样需要大批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员工,”黄玉寅表示,汽车工业需要长期的积淀,需要一代代人付出长期的努力,这当中需要大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一线员工。
弹性工时体现人性化管理
在上海大众,工程师下午3点就可以下班开车回家。人性化的工时制度是几乎所有上海大众员工都很enjoy的一项制度。两年前这项制度试点时,99%的员工投了赞成票。对于工程师来说,早上9点至下午3点是他们必须遵守的工作时间,而在下午3点之后,员工就可以根据工作任务的安排自行决定安排。
“我们支付给员工有竞争力的薪水,并不是支付给他的时间,而是支付给他的绩效,他对公司的价值。”正是在这样一种理念下,上海大众这样一家庞大的工业企业,实行了像小企业一样灵活的工时制度,员工不再一定必须“朝九晚五”,工作时间安排以任务为导向。 “实践证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为员工提供了灵活的作息时间,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
内部人才市场造就“一池活水”
上海大众是一家管理高度严谨和规范制度化的大企业,但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十分灵活,因为人力资源工作是和人打交道,管理人不能用和管理机器零件一样的办法。
在公司员工的内部流动上,上海大众建立了一个成熟的“内部人才市场”,在部门提出用人需求后,人力资源部将首先进行内部招聘,在公司内部发布信息,包括空缺岗位数量、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岗位素质要求,上海大众所有员工都可以自由应聘。通过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的共同考核后,3个月之内员工就可以到新岗位报到。借助人事政策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内部人才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上海大众向员工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机会,人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各类人才能力发挥达到最大化。
“我们不会仓促做出决定——比如让一个后卫去充当前锋,受损失的肯定是球队。上海大众希望招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也希望人才能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岗位。一切要按市场规则办事,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让他们自己做主,人力资源部则为其提供系统工具和支持服务。”黄玉寅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