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尾,究竟能获得多少奖金再次成为员工们的“Hot Topic”。“年终奖?看来是没啥戏了。”电话里,某券商的资深研究员小李(化名)以调侃的语气告诉记者。事实上,他内心郁闷的是,当初跳槽的全部动力,如今把自己推向“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尴尬境地。只能怪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波接着一波,来得实在太快。
然而,更令他担心的是,减薪、裁员这些随着美国金融危机而蔓延开来的关键词,是否预示着薪酬增长时代已然结束?企业和员工又会有何种应对攻略?对此,华信惠悦最近的研究报告给出了答案。这家致力于人才资产研究的机构指出,薪酬增幅减缓的趋势已经初露端倪,进一步趋缓将不可避免,但更重要的是,这给了企业和员工重新检视自身的空间和时间,更理性地认识薪酬。
毋庸置疑,当8、9月份,美国的金融危机开始对全球多个市场产生影响,人们对未来的悲观情绪开始日益深重。华信惠悦最新报告显示,有超过20%的受访企业对于未来3年的业务成长表示悲观,更有35%的企业认为未来3年利润率不会有所成长,因此,2009年薪资增长的预测出现大幅回调。其中,基金证券业和房地产业回调幅度最大,只有银行、保险、和消费品行业的薪资仍有望维持10%左右的增长,相对坚挺。全行业的薪资增长也将大打折扣,回落至7.5%一线。
对于企业来说,在无法预期金融危机何时平息之前,企业薪酬降低之势难免,必然会改变以往粗放型的薪酬策略,从“公司的付薪和市场比如何”转变成“公司的付薪是否与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相匹配”,更加注重薪酬的投入产出。按华信惠悦薪酬咨询首席顾问廖怡玟话说,“也就是要给人才打上性价比的标签。”这样,减少对缺乏生产力员工的激励支出,同时,薪酬也会向公司内部的高绩效人员倾斜,他们的薪酬总额和未来增长将会受到格外的关照。
而对于员工来说,当激励的“天平”明显向高绩效人才倾斜时,则更应该主动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素质,跻身高绩效之列,不仅仅局限于对于外在激励的依靠。或许此时跳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薪酬数字,但并不利于长远的职业发展,因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信任感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而在一家成长性好的企业待久一些,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提升,也能获得更多委以重任的机会。
“坦率地讲,现在年轻一代的职场人还没有经历过危机。”廖怡玟特别指出。其实,近年来中国的平均加薪幅度已远远超过亚太其他地区,相信这次危机可以给年轻的职场人提个醒,除了关注短期的薪酬数字增长,更该多些缜密的思考,培养出沉稳的行事风格,这才是职场人的长远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