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一个潮湿的早晨。这已经是大卫·佩里(David Perry)在工业园内假扮速食小贩的第四天了。他花500美元租来的流动餐车还能再用一天。
这位头戴发网、身穿围裙的招聘猎头终于从一位顾客口中套到想了解的资讯:某技术大腕的身份。佩里受客户委托,要从竞争对手那里挖走这位技术高手。
David Perry佩里的客户并不知道这个人的姓名。所以几天来,佩里跟每个前来买咖啡、香烟或三明治的客人打听那家大型上市公司的畅销软件背后的天才究竟是何人。终于一位不设防的客人泄露了天机,佩里得到了这个人的名字。他说:“这真是一项艰苦的侦探工作,不过很有趣。”
猎头一般凭藉关系网和公司的“线人”来接近要搜猎的对象。不过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猎头行业,对于48岁的佩里这样的小角色而言,为管理层或其他人才难觅的位置物色顶级人才是一项挑战。他们备受传统猎头的谴责,但他们的猎取手法不仅获利丰厚,还能笼络一大批忠实的客户,尽管他们的作派可能有违常规,形似狗仔队,在有些人眼中,他们是在打道德的擦边球。
佩里说,你还能用什么办法找到这些人呢,他们都身处高墙深院内。他的猎头公司Perry-Martel International Inc.雇了三名招聘人员,妻子安妮塔负责杂务。
佩里说,有一次,在数十次通过常规途径尝试接触某技术公司的首席执行长均告失败之后,他从自己公司所在的渥太华飞到纽约,悄悄钻进对方的纽约办公室的地下室,塞给看门人100美元和一个回邮信封。这名位于渥太华的猎头说,他寄望于猎头对象有一间带电话的私人盥洗室,并让看门人把号码寄回给他。几天后,号码寄到了他手上。很快,他和那位CEO安排了一次会面。对方同意接受佩里受委托招聘的岗位:纽约一家大型上市软件公司的首席执行长。
Gary Hovland2006年,另一家敢作敢为的小猎头公司Polachi &Co.的联合创办人彼得·波拉奇(Peter Polachi)千方百计想接触一名高管,此人公司简介里提到他的一项爱好是在蒙大拿州一条河里玩飞蝇钓鱼。波拉奇给沿河的几个渔站打了电话,最后他找到一个导游,后者曾多次带这位高管远行垂钓并知道知道他常去的钓鱼地点。波拉奇说,我会飞蝇钓鱼,于是我假装“碰巧”遇上他。虽然他让这位高管上了钩,花时间听他解说,但由于签订了非竞争性协议,这位高管不能换工作。
三年前,波拉奇想挖一位CEO,他追问对方的助理为什么这位CEO忙得没时间接电话。助理脱口说,这位CEO的日程太满了,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得起床,为的是有时间去擦鞋子。住在马萨诸塞州弗雷明汉的波拉奇开车赶到纽约,凭藉预感,他第二天一大早就坐在那位CEO办公楼内的擦鞋店里。几分钟后CEO出现了,发现旁边那个人膝上放着一份自己公司的最新年报。波拉奇说,那位CEO跟我搭起话来,当天晚上他就接受了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