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9月24日讯(YMG记者 方春明)“十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加班工资怎么算?据了解,节日期间,用人单位安排职工加班,应支付300%或200%的加班费。
【法律解读】
按照法律法规,国庆节放假期间,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即10月1日、2日、3日,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公休日期间,即9月29日、30日,10月4日、5日4天,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可以给劳动者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如果不给补休,则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据了解,公民全年的节日假期为11天,月计薪天数应为21.75天。这样,职工的日工资的计算方法为,职工上月工资数÷21.75天。节日加班费是在日工资的基础上乘以加班天数。
【实例计算】
以市区每月最低工资标准760元计算,日工资等于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天),小时工资则在日工资的基础上除以8小时。那么日工资应为760元除以21.75天,约等于34.94元。这样算来,如果在10月1日、2日、3日每日正常工作8小时,每日加班费最低应为104.83元。如果是在9月29日、30日,10月4日、5日加班,单位没有安排补假的,每日最低不少于69.88元。这样算下来,十一期间7天全部加班最少可拿594.01元。
【维权攻略】
假期加班拿不到加班费怎么办?劳动法律专家建议,市民可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维护权利。
劳动法专家提醒,维权者除了到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申请仲裁外,还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不过,举报需实行实名制。
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遭遇不公正待遇解决途径有二:一是向劳动保障的行政部门去举报,不过举报需要实名,否则劳动行政部门处理起来有难度;二是到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去申请仲裁。如果申请仲裁,同时追讨的劳动报酬不超过本地的12个月最低工资的总和,就能在“仲裁”这一程序中终局,并且在45天内裁决完毕,而无需走下一个“诉讼”程序,被用人单位再用一审、二审的诉讼程序来拖延时间,最后把劳动者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