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报报道,在今年的“两会”开幕前,中国内地官方媒体推出了一系列的热点问题前瞻,从物价、住房,到医疗、教育,从南方雪灾,到北京奥运,林林总总,但却大多忽略了一个外商最关注的话题:新《劳动合同法》引起的纷争。
外企大批倒闭怨声载道
北京消息称,高层对这一本意是扶持弱势劳工的法例推出后引发的风波震撼之大出乎意外,正考虑以司法解释的方式修补立法的漏洞。
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公司的合约制度、炒人补偿、工龄计算方面,都较为倾向劳工阶层,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支出成本。因此,在实施前夕,出现了公司大规模裁员、重新计算工龄等连串风潮,新法例于今年元旦实施后,内地中小型的韩资企业出现了大规模恶性倒闭、出走潮,台资和港资公司亦不胜重负,怨声载道。一些地方政府和人大代表,对该法谘询不足,匆匆推出也颇有微辞,预料在今年两会上,《劳动合同法》引起的连锁反应,也将会成为热点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劳动合同法》的起草过程中,以全国总工会和劳动社会保障部为一方,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法工委)为另一方,曾有激烈的角力,最终在高层“以人为本”、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指导思想下,前者的立法意见占了上风。
维护弱势总工会坚持立法
据透露,自5年前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接任主席后,全总近年在内地政坛渐趋活跃,特别是在多家着名外资公司如沃尔玛、富士康等成立工会的事件中,显示了强大的主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