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最佳面试十步走

   日期:2008-08-27     来源:www.manpower.com.cn    浏览:211    评论:0    
核心提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流动的问题,从面试开始就播下保留人才的“种子”,企业和雇主可通过“有效雇佣的十个步骤”进行人才招募计

  如何化解员工高流动率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一种“正本清源”的解决方法是:从面试开始,就播下保留人才的“种子”

  招募合适的员工,保留具有潜力的高素质人才,储备未来的领导人,这些任务在任何国家都是难题。而跨国公司们会发现,这一难题在中国显得更为棘手。

  中高级管理人才稀缺与高流动率可能威胁企业的利润底线:招募新员工在成本、时间和商业效率上远高于员工的保留。替换一个业绩表现普通的员工,企业往往要花费90%的原员工薪资成本;而替换高业绩员工将花费300%到2000%的成本。一家在华的全球性制药企业的首席运营官就曾表示:“如果你无法保留你的员工,你就会陷入为了招募并培训新的人选来替代离职员工的死胡同中,那时你只能想着如何先保持住现有业务的规模,而谈不上发展了。”

  怎样才能保留那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才呢?事实上,从面试这一最初环节开始,我们就已经在为该候选人将来的流动与否种下了“种子”——面试时如果不清晰、深入地互相了解,员工会在进入公司后大失所望而很快离开;而员工如果认为自己过于胜任或完全不胜任新岗位,也会造成其短期内再次流动。

  而对于企业来说,诚如一位在华跨国化学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所指出的:“在招募过程中,最糟糕的莫过于吸引到一些对于自身想要加入这家公司的动机完全不明了的候选人,或者是吸引到一些对新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一无所知的候选人。”

  要选择正确的人员,企业深入结构化面试是必要的,测评则可作为辅助性工具:

  在面试时开诚布公——通过深入的面谈,用人企业将他们的整体招聘期望向候选人介绍,描绘企业愿景,介绍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并进一步确认他们是否符合公司的期待。有一点格外重要,就是介绍的时候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员工会因为实际情况不符合面试时建立的期望而离开。企业在甄选的时候要慎重,不要仅仅通过候选人纯正的英式或美式发音和漂亮的履历来做决定,更要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动机。中国员工因为本身的价值观与他们所在的公司不一致而离开并不鲜见。

  运用中国的文化特点——在华企业需要考虑“温良恭俭让”、“谦谦君子”等儒家思想的影响,耐心去了解候选人的真正想法。因为许多中国员工并不直接表达他们的感受。正面交锋应当避免,咄咄逼人的面试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而在面试时除了筛选和外方经理面谈外,中方经理的面试是不可缺少的。

  寻找具有快速成长性的候选人——对候选人进行基于胜任能力和行为的测评,可以很好地来判断候选人与职位的匹配程度和他们的发展潜力。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多种测评方法比单一面试方法更有助于预测未来员工工作的成功率。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这会提高45%的准确性。评估和能力测试会帮助企业将候选人安排在适合他们兴趣的工作上,也使得他们更容易觉得他们在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流动的问题,从面试开始就播下保留人才的“种子”,企业和雇主可通过“有效雇佣的十个步骤”进行人才招募计划:

  在中国有效雇佣的十个步骤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流动的问题,从面试开始就播下保留人才的“种子”,企业和雇主可通过“有效雇佣的十个步骤”进行人才招募计划:

  1. 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做好招募计划,并涵盖紧急方案、进程控制点、时间表、评估日期,这样就会驱动你的紧迫感。

  2. 准备一份针对候选人的公司介绍,包括空缺职位所在的部门,公司在全球和公司在中国的基本情况以及公司的现状和未来,以加深候选人对公司的了解。

  3. 在内部就空缺职位的工作的职责、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入职180天内的带教计划达成共识。

  4. 列出对候选人的资质和任职资格的要求,将其分为必需的和希望有的。将所有可以很容易通过培训学习得到的资质归入希望有的栏目内,这样可以扩大候选人范围。

  5. 对人才市场进行了解,根据上述2至4条,检查所列出对候选人的要求。

  6. 本地人员面试本地候选人。

  7. 与候选人就公司的营运状况和他们未来的发展做开诚布公的交流。

  8. 加快招募的过程,在一天内把结果反馈给候选人。

  9. 按下列重要程度排列的标准对候选人进行甄选:1)必要的资质和任职条件;2)与公司相匹配的文化,态度和发展潜力;3)希望有的资质和任职条件。

  10. 不要忽略最后的步骤——就候选人的背景和任职条件进行背景调查。

  在十个步骤中,第1、2、5、8四个小点常被企业忽视,建议企业在招募计划中可留意招募计划进程中的控制点,准备一份公司介绍,并对人才市场有所了解以及在招募的过程中加快速度在一天内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候选人,这样可以提高雇佣的有效性。

  参考资料:

  1、Society for Management, “2005 Human Resource Trends in China”

  2、Grant Burley, “Battling Re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Managing Information Strategies Asia, 1 August 2005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最佳面试十步走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