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招聘网站正遭受着严重考验,但丝毫没有阻挡其新一轮融资的步伐。
“未来一周到两周内,智联招聘将完成新一轮总金额达1亿美元的融资。”这是两个多月前智联招聘CFO周玮向媒体透露的消息。如今,这一消息成为事实,智联招聘接受澳大利亚投资银行麦格理银行及Seek的融资1.1亿美元。据悉,在这轮融资后,智联招聘海外上市的计划将进入冲刺阶段。此前,智联招聘先后四次获得近4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就在智联为获得巨额融资而欢呼的时候,智联的竞争对手中华英才网也向媒体透露,今年Monster将以超过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自己剩余的55%股份。
2007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规模达到9.7亿元,环比增长27.6%。艾瑞咨询(www.iresearch.cn)预测,随着网络招聘法律法规、技术环境的不断成熟,网络招聘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到2011年将达到26.3亿元。巨大的前景诱惑着网络招聘市场,资本的推波助澜更使得网络招聘市场烽烟四起。以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为首的主流招聘网站都握有大量资金。据估计,目前中国网络招聘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000家,其中前三大招聘公司占据70%以上份额,市场集中度极高。但怎样把这些资金更好的发挥作用,是招聘网站重点思索的问题。
融资一直伴随着招聘网站的发展,但巨额的资金投入背后却是招聘网站的亏损。新一轮的融资能否许招聘网站一个未来呢?
迷局重重
目前中国招聘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而另一方面,招聘服务发展前景迷茫。
巨额融资的背后,是网络招聘行业“烧钱圈地”的资本游戏。从去年年底开始,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的广告时段和版面上开始充斥着“黄健翔篇”智联招聘广告。“我们崇尚专注一生的事业,更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这一宣称跳槽无罪的广告语轰炸着上班族的视觉和听觉。智联招聘网成为2007年第四季度投放四大门户网络广告最多的广告主,累计投放金额多达2511万元。
前程无忧的广告营销策略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07年下半年始,由罗家英代言的前程无忧“西游系列”广告扑面而来。从北京站下火车,通往出站口的路上,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前程无忧的广告位。2007年一年前程无忧的市场推广费达到了1.8亿元人民币,其中广告费用大概占40%左右。
招聘网站在广告上的投入让众多国内网站望尘莫及。数据显示,在这场营销大战中,智联招聘仅2月份用于互联网品牌广告的推广费用约585万元,是中华英才网的3倍,前程无忧为111万元。
尽管广告争夺战在这个每年增速30%的国内招聘市场上愈演愈烈,可几家招聘网站财务数据并不理想,巨额的广告背后隐藏着巨额的亏损。据智联招聘股东Seek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从2007年7月至12月的近半年里,智联招聘税后亏损780万美元,比2006年同期亏损度增加95%。Monster的财报也显示,去年第四季度,中华英才网的股权损失为83.8万美元,2007年全年股权损失达到900多万美元。
再多吸引眼球的广告,达到的仅仅是吸引人的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如何提高信息匹配度,实现针对不同招聘企业、不同层次求职者的精准的定向覆盖,是招聘网站面临的主要问题。
网络招聘的出现,使企业用较低的成本、在最大范围内寻找合适人才成为可能,应聘者只需选好职位,轻点鼠标,就能发送出一份简历。然而如何从成百上千份简历之中挑出千里马,无异于大海捞针。名企的一个高管职位,可能会有上千位用户投递简历,怎样筛选合适简历,对企业来说,将会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
反馈率低一直是让招聘网站头疼的问题。对应聘者而言,投了简历,不一定意味着工作机会的来临。“在招聘网上投了上百份简历,可是收到面试通知的,往往没几个,最后面试上的几率更是少之又少。”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金某表达了自己在网上找工作的无奈。在工作论坛上有位网友做了一项测试,他发了100个HR邮箱简历,通过自动回复的反馈率统计可以看到,50%HR不看简历就直接删除,30%根本就不打开邮件,只有20%打开邮箱,还有10%可能已经找到人的。
“高薪、急聘、包吃包住、立即上岗……”招聘广告上的美好承诺让亟待求职者怦然心动。但是由于空口无凭,很多承诺都藏有猫腻。网上的企业招聘信息往往真伪难辩,再加上难以得到有效监督,注册者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去反馈这些虚假信息,使得网络招聘的诚信度大打折扣。
缺少创新同样是目前国内招聘网站的内伤。打开招聘网站,用户往往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国内近2000个人才网站模式雷同,功能相似,大量招聘职位相同,这些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的网络招聘市场还不成熟,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如何帮助求职者更快更好地找到工作,开发贴近招聘求职需求的招聘服务,影响着招聘网站的生存发展。
一些主流招聘网站主要面向大企业和名企业,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内名企、知名日企招聘的职位,总是是放在网站最显眼的位置。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去做广告,因此难有一席之地。即使中小企业愿意付费使用,可能也得不到足够重视和贴心服务,结果往往是花了大价钱,但关注度不高,招聘结果不理想。而一些新兴招聘网站服务对象的定位主要是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是它们的目标之一。重视中小企业网络招聘信息,对主流网站来说,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向地方进发
于国外的招聘网站相比,国内的网站在运营模式上还存在问题。大部分招聘网站的所有业务除了企业VIP以外,几乎没有开展任何项目。
为什么不附带一些周边能盈利的业务,做一些能和招聘有关的事情,突破单纯人才招聘业务,介入人才培训市场、兼职市场、人才外包市场等项目,在增加公司收入的同时,又能真正的把知名度打起来呢?这一点,招聘网站也早有规划,可却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目前,很多地方都在规划建设职业学校,人力资源培训的市场很大,虽然已经有一些企业在做,但是目前市场容量远没有饱和。招聘网站拥有自己的资源优势,有大量的企业招聘信息,可以给培训者提供丰富的就业资源。而且政府也很重视职业技能的人才培训,并且在职业学校建设和技能培训方面有财政专项支持,如果招聘网站能依托自身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进入这一市场,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目前国内大型招聘网站的发展区域主要是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而在中小城市却还是一个短板。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中小企业达到2160万家,2004年达到2200万家,到2006年中国中小企业达到2600万家,最近两年数据仍在增加。从地区分布来看,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中小城市,随着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必然增大。相对于国内大型招聘网站在中小城市的冷落,一些分工明细的地方性招聘网站如南方人才网、卓博等发展势头却不容小觑。而且还有一些新模式的网络招聘网站也已经开始展露头角,例如垂直职业搜索和web2.0架构的网站,国外的这些网站已经获得了总计数千万美元的投资,而这些新的模式也在冲击着国内招聘网站的现有格局。
基于这样的现状,大型招聘网站不妨向致力于服务中小城市和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的地方性招聘网站学习。该类网站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人才信息量大,企业有很大可选空间;其次它的收费相对于大型的招聘网站要低很多,能够让中小企业所接受;同时,也有网站整合了全国资源,在同一品牌下大胆采用开设地方分站的做法,充分利用分站加盟者的人脉关系为当地企业和个人提供人才服务,并采用开设实体店的方式扩大品牌知名度及诚信服务。
此外,招聘网站还可以通过控股、捆绑业务、利益共享等机制和当地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站、报纸、杂志等展开深度合作,充分开拓中小城市中小企业的市场。
细化与整合
在互联网聚合起海量信息资源同时,也并生了大量的信息冗余,从大量信息中搜索自己想要的,企业和求职者都不堪重负。艾瑞市场研究公司日前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专业求职者开始青睐行业招聘网站。如建筑类求职者中87.7%的用户会选择建筑招聘网站,该比例和使用综合招聘网站的比例相当。
或者,招聘公司可以通过开辟分支招聘系统,将信息细化,譬如专门的销售职位、办公文秘等有针对性的招聘系统,使企业和求职者可以有针对性的满足自己的个性需求,从根本上增强职位信息和人才信息的匹配度。而不是使用户在漫天信息中筛选搜查自己想要的。
数字英才招聘网副总经理张忠国表示,未来招聘网站肯定需要在不同层面上进行细化和深化,经营模式也应因之细化或调整,这里蕴藏着很大的增值空间。以“行业细分”为核心理念的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招聘服务模式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受到求职者的认可和招聘网站的重视。
对信息真伪的辨认,是招聘过程的第一前提。在国家识别企业,有营业执照、工商管理查询系统,识别求职者有身份证验证、学历查询系统。而人才网站,如何把这些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来分辨网络企业招聘和求职者信息真伪,也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拥有充足的资金对招聘网站的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然而怎样消化吸收好这些资金,而不是走互联网“融资、烧钱、圈地”的老路,招聘网站还需谨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