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午11时57分,三水工业园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内,佛山市盛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工人们利用下班前最后3分钟紧张地组装着器械设备,这些工人大都来自三水乐平,研发型人才在每一个企业都呈现出告急的现状。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批准设立的全国首个国家级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一个年轻的基地,成立初期引进龙头企业7家,带动了珠三角医疗器械行业的飞速发展。但它同样面临着发展中的瓶颈: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艰难、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完善需要的缓慢周期等一系列关系到企业生存的现状也令人堪忧。对于这个基地而言,如何解决人才紧缺、加大人才引进也成为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现状◥◥
十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基地
位于珠二环西侧的医械基地,目前已聚集了十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资金雄厚的企业每年都吸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进入园区参观。在区药监局的极力宣传及引荐下,三水这个基地开始频频出现在大型的国际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博览会上。
“成立初期,我们就定位在进驻园区的企业应以某一品种的前10名企业。现有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我们在引进企业的同时尽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园区招商负责人表示,随着基地基础设施、生活配套服务的逐步完善,一些医疗器械企业对进驻基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新加坡通荣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在该基地的资格最老。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透露,在基地尚未成立之时该企业就意识到基地的产业聚集效应,成为首家提早进驻三水工业园区的知名企业,当时许多医疗器械专家在评价这一现象时笑称“巢未筑起,凤先飞至”。
软肋◥◥
人才来了又去
“前晚又走了一个。”达安基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已经是6月以来走的第二个高端技术型人才。该名技术人员离职的理由是,每周从三水工业园回到在番禺的家实在是太辛苦了,73公里的路程至少需要花费3个半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是花费在园区内等公交车上。
而这种抱怨还出现在园区其他生活设施方面,没有豪华型公寓,没有大型购物广场,没有休闲娱乐中心,甚至上网都要跑到园区东侧唯一的生活配套服务区内。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就算是月薪给他开1万元,在这里也找不到地方花那么多的钱。”
“这确实是我们的软肋。”三水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坦承,相关配套的不完善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却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目前商业生活经济圈也纳入园区生活区规划建设中,步行街及其他第三产业消费也将陆续上马,这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仍沿用着区镇级规划的尴尬局面正逐步被打破。
“三水基地遇到的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高新区在初期发展阶段几乎都会遭遇的问题。”专家举例说,广州大学城在始建初期遇到的生活设施方面问题同样突出,但经过不断的规划、调整、完善,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目前如何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抓好园区污水处理厂、园区的生产、生活、交通、文化、教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等具体环节也成为园区管委会极力促进解决的关键。
原因◥◥
地理位置产生差距感
“研发型医疗器械企业生产车间有的不足一层办公室,有的只需要一间实验室。其实,企业注重的是人才,能否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成为入驻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晓明分析说。他主管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工作数年,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水工业园区招商局负责人一起参加过若干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对园区医疗器械企业现状有清晰的认识。
6月16日获得新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只飞入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并落户三水的“金凤凰”,这是一家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主导的集研究、开发、中试、生产和应用为一体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而吸纳的20余名员工大部分都属于研发型人才,这些人才大部分是通过社会招聘在其他企业“挖”过来的,小部分是来自省内60余所高校的研究生。
“他们一听到基地地处乡镇心里就凉了一半,还没来印象就已经打了折扣。”该负责人表示,到学校招生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三水工业园地处乐平镇,企业看重的是从园区经珠二环高速到白云机场23分钟的方便快捷,但高素质人才更考虑的是个人自身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两者的矛盾在短期内无法解决,企业逐渐发现,经过辗转吸纳过来的人才他们留不住了。
引优◥◥
加大培训力度
“总体来说,从事医疗器械研发这一行业人员的流动性不大,而在当地却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某位医学专家向记者透露。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方医科大学将在产业基地设立华南地区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培训中心,另外与高校建立的人才招聘网络将有望带领企业走出这个困境。
另外,为配套医疗器械基地今后的发展,三水高度重视人才的培训,并积极做好药学人才的储备。该区还积极做好药学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该区药监部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大药学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