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谁有权力倒逼企业给职工加工资

   日期:2008-07-21     来源:红网    作者:宋桂芳    浏览:241    评论:0    

  “涨利润不涨工资”是个老话题,在CPI敏感、宏观经济趋紧的当下,尤易引发公众关注。于是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呼吁“刚性措施”、“出狠招”来迫使企业给员工加薪。地方政府也开始因应民意,有所行动。7月17日《扬子晚报》消息,江苏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江苏省将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保障机制,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对于那些不执行全省工资指导线、只增利润不涨工资的企业,将向社会公开曝光。

  工资本应与利润一起水涨船高,这是兑现劳动力价值的市场之道。眼下的情况是,这个游戏规则早被扭曲了,宏观经济增长在某种程度上靠吃劳动力红利过日子。更诡异的是,我们竟然束手无策,只能恨得牙痒痒,大不了诅咒似地说:等“刘易斯拐点”到了,咱走着瞧!企业不涨工资,政府也看不下去了:此前,福建省也公布了《关于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广东正在力推“工资倍增计划”;今年6月初,江苏省也发布本了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

  政策很有指导意义,数字也是民心所向,但是,决策利好能兑现为职工实惠吗?这个问号很大很沉重,于是不少地方政府祭出“公开曝光”的杀手锏。显然,以“公开曝光”兜底涨工资诉求,实在有点蚍蜉撼大树的意味:一者,“不涨工资”与“公开曝光”的成本收益率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就譬如说你偷了东西的话我就公开批评你,能遏止偷窃冲动吗?二者,公开曝光是一种信誉上的惩戒,这种惩戒的力度取决于市场诚信土壤,如果企业社会责任等机制都没有建立健全,这种面子上的柔性惩戒会有人买帐吗?

  地方政府的这些举措可谓其情可谅其心可鉴,但由于其缺乏惩戒刚性,恐怕难免还是要倍受诟病。眼下的舆论狠不得把手伸进企业的会计室,或是含沙射影倒逼政府启动“有形手”干预机制。然而,问题再多,工资再低,我们也不能忘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工资在市场中形成,工资价格由企业自主决定。如果政府的权力触及各行各业劳动力的具体价格水平,这决不是市场之幸、更不是民生之幸——而是计划思维的倒退。

  于是我们似乎面对一个悖论:企业有自主定价权,它不愿意涨工资;政府没有工资定价权,它又想顺应民意推进工资增长进程。那么,谁有权力倒逼企业给职工加工资?答案不是政府,而是职工自己。为什么我们的职工在工资增长问题上长期丧失了议价能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没有从立法层面对劳资双方“权责界定”予以明晰化,企业主对工资问题的规避就很难得到根本性约束,毕竟,为职工确立薪资议价的通道比单纯地要求涨工资更重要。此外,既要赋予职工在薪资面前的话语路径,还要考虑职工的话事能力。从单纯的涨工资,到给予职工权利多元保障,养成其对话意识与能力,最终形成常态的工资增长机制,这才能最终舒缓害怕不涨工资的焦虑。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谁有权力倒逼企业给职工加工资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