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调查:七成职场人士有工作倦怠现象

   日期:2008-06-04     浏览:132    评论:0    
  灾后的心理辅导问题令人关注,其实从日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看,需要关注的更多。该调查显示,74.6%的职场人产生工作倦怠……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转型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变革速率加快,职业不稳定加剧,使得人们对工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而过度紧张会使个体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等现象,这种现象即被称为工作倦怠。日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简称中人网,www.ChinaHRD.net)发布了《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显示,74.6%的职场人产生工作倦怠。此次调查包括了电子、通讯、房地产、教育、培训、金融、石化等20多个行业。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转型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变革速率加快,职业不稳定加剧,使得人们对工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而过度紧张会使个体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等现象,这种现象即被称为工作倦怠。日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简称中人网,www.ChinaHRD.net)发布了《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显示,74.6%的职场人产生工作倦怠。此次调查包括了电子、通讯、房地产、教育、培训、金融、石化等20多个行业。

  中人网人力资源专家指出,现今国际上普遍采用采用三个指标来衡量职业倦怠程度,即情感衰竭指标、玩世不恭指标、个人成就感程度。

  情感衰竭是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此次调查显示,有61%的职场人士感到工作压力较大,下班后深感筋疲力竭。

  玩世不恭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调查显示,近三份之二的职场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并对自己所做的工作的意义持有怀疑的态度,与刚入职场时热心程度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

  个人成就感减低是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有关这一项的调查结果较为乐观,数据显示仅4%左右的人认为在工作中没什么成就感。

  中人网人力资源专家根据衡量工作倦怠的三项指标同时拥有的多少,将工作倦怠分成了低、中、高三个等级。结果显示,74.6%的人有一种症状,为轻度工作倦怠;43.2%的人出现了两种症状,为中度工作倦怠;10.8%的人则同时具备三种症状,为严重工作倦怠。

  据了解,在繁重的工作强度下,员工极易产生工作倦怠。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印刷、石化、计算机三个行业工作倦怠最严重,比例高达到45%。其他行业工作倦怠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石油化工、计算机、生物制药、物流运输、贸易进出口、旅游餐饮、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等行业。

  本次调查显示,三资企业的在职人士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为18.5%;其次是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为16.6%;国有企业为16.2%;而民营企业职业倦怠程度相对较低,为15.8%。

  对于企业内不同部门的人员,从调查结果来看,市场部人员中有28.5%的人工作倦怠较高,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研发人员(25%);客服人员(22.2%);采购人员(20%);人力资源人员(15.5%);财务人员(14.2%);而行政人员工作倦怠程度最轻,为12.5%。中人网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认为,只要与人打交道多的群体,都存在工作倦怠高发的问题。而市场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与他人沟通交流最为频繁。

  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25岁以下的人群中有近四分之一出现工作倦怠,达24.26%,其次是25到35岁人群为21.94%;35岁至45岁是13.1%。随着80后逐渐成为当今职场的主流群体,其特有的群体性格特征,导致35以下的人群的工作倦怠程度高达20%以上。

  针对不同省份的职场人士,调查显示工作倦怠程度最高是的安徽(36%),其次依次为福建(30.7%),湖南(29.4%),内蒙古(25.5%)上海(23.3%),河南(23%),北京(22.5%),山东(20.8%),湖北(18%),重庆(16.6%),广东(15.9%),倦怠程度最低的是浙江,仅为(11.1%)。

  根据中人网人力资源专家的介绍,直接导致工作倦怠的有三类因素:

  第一类是组织方面,也就是个体所在单位的因素,包括:组织的发展理念与个人的理念是否一致;组织文化与个体的价值追求是否一致;组织的分配机制是否公平公正;组织是否为个体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第二类是个体所承担的工作或者角色方面的因素,包括:工作量是否过大,是否需要经常加班;个体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工作上是否有足够的自主性;工作上与他人能否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等;

  第三类是个体个人特征方面的一些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家庭与社会生活的质量;个体对工作的态度以及个体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等。

  一般来说,组织的发展理念与个人发展理念越一致,组织文化与个体的价值越一致,组织的分配机制越公正,组织提供的薪酬越有竞争力,个体出现工作倦怠的可能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个体的工作量越合理,职责越明确,自主性越强,能在工作中与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个体出现工作倦怠的可能性就越低。

  而从个体特征的角度来看,缺乏耐久力、外控、低自尊的、神经质的人;女性;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受过高等教育;未婚的;家庭成员关系不好的人更有可能出现工作倦怠。当然,个体是否会出现工作倦怠,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对于工作倦怠的职场人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许燕教授开出了一剂“药方”:正视、调整、倾诉、锻炼、放松。

  许教授建议:“在形成任何有效的应付策略之前,首先要对工作倦怠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而事实上工作本身又能不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这些?当压力事件不断出现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睡眠的效果还好。在职场上,学习让自己喘口气也是一门学问。”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调查:七成职场人士有工作倦怠现象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