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这个系统工程正常运转,实现高效、优质、高产、低耗,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和原理,按照一定的运营框架,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要素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设计,然后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营机制,即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1.企业规范化管理概念
1.1企业管理规范化
企业管理规范化,是指依据企业开展管理事务的规范运营框架或流程,(包括战略、营销、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等框架,也可以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流程)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并在管理工作中按照这些组织框架和运营流程进行实施,以期达到管理动作的井然有序和协调高效。
1.2企业规范化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依照企业的运营流程或框架对组织体系进行建设和管理,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权、人治与法治;要求对企业运营的流程形成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以及数据化。要求企业建立以责、权、利对等为基础的管理框架,通过这种规范化的建设,使企业常规的事件纳入制度化、数据化、流程化的管理,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以此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的目的。
2.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规范化管理在企业运作上涉及到多个方面:战略规划与决策程序、组织机构、业务流程、部门和岗位设置、规章制度和管理控制等方面;规范化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五化”: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
2.1战略规划和决策的规范化
在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里,企业的人员从上到下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前途,没有一个统一的、清晰的认识,对企业发展的预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一个科学、规范、务实的企业战略分析系统,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威胁、弱势和优势进行有效的分析,确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进行经营定位、行业定位、产品定位和市场的定位,以此来明确公司战略,随后“量体裁衣”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和各职能层战略。
决策程序化,不仅意味着要在内容体系完整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而且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并把决策活动约束在既定的程序中,避免企业决策受决策人的知识结构、情绪波动、感情冲动、价值偏好的影响,使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是一种推动企业发展的最优选择。
2.2运营流程的规范化
一般企业在对某个部门内部的管控体系都有一定的管理办法,但对于部门之间的衔接却很难有较好的管控方法,所以,越是界定部门之间的权责,问题就越多。这时就需要对企业运营的流程进行明确,使部门纳入到流程中,成为企业流程中的一个结点;流程一般包括岗位工作流程、系统业务流程、企业组织流程;在进行流程规范化的时候,必须先明确企业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识别流程及其现状,然后确定企业的各个流程,并对流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使企业运营达到效率最优。
2.3组织结构的规范化
组织结构是关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结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以及岗位描述等。目的在于协调好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公司中应有的权、责、利,以及工作形式、考核标准,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实现
组织结构决定着组织行为,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执行,所以必须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设计与其相匹配的组织结构,达到顺畅的发挥企业能力的目的。组织结构规范化强调组织架构的设计,应该建立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
各单位、部门和岗位,都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应于企业的目标来界定自己工作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以及所能支配的资源,使之按照既定要求和标准,对所获得的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选择,行使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决策的责任。
2.4规章制度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有效工具,可以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的运行准则进行很好的界定,它能够使整个公司的管理体系更加规范,是每个员工的行为受到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有据、违规可纠、守规可奖”。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系的规范化、行为准则界定的规范化、绩效管理标准的规范化、违规行为处罚的规范化等。
2.5资料信息体系规范化
从有利于信息化、有利于信息共享、有利于减轻基层负担出发,根据新流程、新制度的要求,按照格式模板统一、填写标准统一、资料共享及归档要求统一、检查指导要求统一、评分考核要求统一、绩效兑现要求统一的标准,完善台账、记录、报表,完善内部共享资料数据库,推进基础资料信息化管理,推进流程关键点的过程控制,为量化考核、追溯责任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2.6管理控制的规范化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作为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难度就越大。这就需要企业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管理者可以通过这套规范化的系统,对企业的战略、营销、生产、财务、人力资源、技术开发、供应链、产品的品质等模块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管理者的意图。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
通过对企业这几个方面进行的规范化,最终使得企业的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
3.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作用
3.1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一种自觉的“内功修炼”
通过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的观念、方法和手段,使企业的管理不断地完善和健全,从而增强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2规范化管理具有整合功能
在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自觉地扬弃陈旧的东西和阻碍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吸纳积极因素,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朝着企业发展的目标迈进。
3.3规范化管理具有约束的功能
规范化管理下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都是开放式的,特别是它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考核制度都是公开的,也是公正的。在这种氛围里,积极的、健康的、美好的、善的东西将得到张扬,而那些不健康的、消极的、腐朽的思想和行为则无处藏身,因而弃恶从善、追求进步将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3.4规范化管理具有激励员工的功能
规范化管理通过对企业人才、资本等要素的重新整合,通过对管理制度的调整,使其达到最合理的状态,让能者有用武之地,使庸者自奋,从而激发企业员工以主人翁的意识,认真负责并创造性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4.实施企业规范化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4.1规范化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
这个世界上找不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范化管理模板,因为实际和理论之间需要匹配,理论只是一个框架,框架中的具体内容需要实际情况来填充。而实际中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一,所以具体内容也就不一样。所谓的“规范”是要求在意识上、系统性上、操作行为上要规范,而在企业文化、经营思想以及企业决策等定性方面则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因此,引入规范化管理系统后,高层管理者应注重系统的完善、优化和创新。要把规范化管理的“普遍规律”与各自企业的“特殊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
4.2用统一的价值观念促进规范化管理
企业是由人构成的,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人,而主导人的意志行为的却直接是他的价值观念。一套在企业内部广泛认同的、系统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所以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从人的价值观念出发形成一套企业内部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来协调企业组织运行和管理的行为,使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彼此协调照应。企业有了这样一套价值观念体系为企业的运行提供指导思想,那些不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行为和作法,就可能被及时纠正。
4.3规范化不能随心所欲
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概念是规范,规范为人们提供了相对稳定、可以预测、可以期待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从而为企业内部成员之间、企业与外部的协作提供了基础。规范意味着不能随心所欲,意味着人为地制造一些“限制”。而许多成长型企业规范化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正是企业的核心人物自己,这些核心人物经常会用“长官意志”代替企业规范化管理,其随意性极大。
5.总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治国、依法治企,己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成熟的今天,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按照时代的要求、探索和制订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预见性的经营管理方法,走上规范化管理的道路,把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来实现企业可持续的、良性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管理者和员工“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更好地发挥广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