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应该如何看待企业对自己忠诚度方面的要求?忠诚度究竟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何关系?员工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忠诚度理念?
当企业要求员工“忠诚”时,员工常常会问 :对企业付出忠诚是值得的吗?为企业考虑长期价值是值得的吗?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就是忠诚吗?是忠诚于自己的老板,还是上司,抑或企业利益呢?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如何取舍呢?
“忠诚”这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甚至让一些员工感到畏惧。其实,一个职业者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就是要从一个“本色演员”进入到“职业演员”的过程。如果说工作方法是“术”,那么忠诚度就是“道”。
“忠诚”的困惑
员工对“忠诚度”的困惑在于:第一,忠诚的主体对象;第二,忠诚的成长环境;第三,忠诚的回报。
首先,员工会困惑究竟是忠诚于老板,还是忠诚于上司,抑或忠诚于企业利益,或者忠诚于职业原则和操守?从职业原则和操守角度来说,企业的长期价值才是忠诚度的最佳体现。长期价值有赖于企业有着对目标、使命、价值观的高度统一,但很多企业却尚未达到这样的境界。
其次,员工的生存环境。老板和上司口口声声要求自己的忠诚,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员工却发现自己难以感受到企业对人的尊重和适当的投资,更陷入各种不同利益团体的冲突,而企业却无法给予自己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个时候,员工只能倾向于维护个人利益的即时短期利益,而很难考虑企业的长期价值。
再次,忠诚度对于个人利益的回报。任何一个关系都需要投资与回报,忠诚度也是这样。员工在企业中如果感受不到忠诚度的付出与个人的收入和精神情感获取之间有正相关的关系,忠诚度是不能维持的。
忠诚度:职业提升的精神动力
管理咨询家高建华在其《笑着离开惠普》一书中曾经写道:经理人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体系,学会用科学的、规范的工作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进三出惠普”的高建华对惠普可谓“忠诚”,而这段话恰好解释了一个职业者对“忠诚”的理解——自身的职业化。
职业化是时下企业界和管理研究者广泛探讨的话题之一,而忠诚度则是职业化的一种精神动力和要素,是职业化的核心精神。一个职业者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忠诚度是核心的评估项目。一个没有“忠诚度”的职业者,可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但绝不可能获得长期的职业发展和良好的成就。
忠诚度有三个层次:忠诚于工作和岗位,忠诚于企业的利益,忠诚于企业长期价值。这恰好是职业者提升个人职业品牌的阶梯。第一种忠诚度是员工与企业在利益上的等价交换,第二种是员工对企业的情感关系,第三种则是一种员工的职业精神。
从忠诚于岗位工作到忠诚于企业利益再到忠诚于企业长期价值,职业者从简单的知识和技能与收入之间的交换,上升到了塑造个人职业声誉和品牌的高度。职业者忠诚度的不断提升,能够为职业者带来企业的认同和外部客户的认同。这种忠诚带来的是员工与企业共同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的分享。
在每一个环境中传播自己的职业声誉和品牌,这才是职业者获得职业成就的最佳精神。现代的“主人翁”精神,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忠诚度精神”,而其背后的动力则是职业者的职业声誉和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