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帮员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日期:2008-04-23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作者:林卫民    浏览:114    评论:0    

  这几年来“英年早逝”的事件在各地屡有发生。2006年6月20日的《韩国经济》中,一则名为《疲惫的中国,加班现象蔓延,每年60万过劳死》消息更是令国人震惊!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工作第一,还是生活第一?

  另一方面,HR们也开始意识到很多员工无法承受工作的压力,或者无法忍受因工作导致的与家人逐渐疏远而不得不选择放弃自己的事业,毅然离开。面对员工生活和家人的众多难题,看着员工面容憔悴、工作效率低下,HR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显然,如何实现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节奏下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鱼和熊掌:老难题有了新内涵

  所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主要是指职业人士如何进行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支配,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兼顾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生活。有人还专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与IQ、EQ并行的TQ(TimeQuotient:时商)的说法。

  上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职业人士的“工作与生活平衡”问题日渐凸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问题,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国,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才竞争的加剧,人们也十分关注这一问题。据调查显示:

  在中国,有65%的人抱怨自己工作生活失衡;韩国是最“失衡”的国家,这一比率高达92%;而情况最好的荷兰人,也只有57%的人认为自己工作和生活是平衡的。

  中国压力最大的群体是26~35岁的人,他们占据了中国工作和生活失衡人群的33%以上。而在这群人中又以男性最为突出,高达67%的男性反映自己难以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同时,18~25岁的年轻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平衡问题也令人担忧,有70%左右的人认为自己工作与生活失衡。

  有35%的中国人被来自家庭内部的压力困扰,认为“照顾他人”是难以平衡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原因。这可能是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让人们背上了沉重的生活压力。

  中国的女性认为“工作和生活平衡”是工作满意度最重要的一方面,而男性则将之排到第4位,但是他们也普遍对自己的现状表示不满。

  其实,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一个所得和所失进行的交易。因为平衡意味着选择和取舍,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那么,究竟是令人羡慕的工作重要,还是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重要呢?上述调查表明,很多人为了保持“平衡”而筋疲力尽,却仍旧不得要领。怎样才能在心里放一个跷跷板,保持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富翁呢?

  事实上,这些问题绝不仅仅是员工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更应关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员工的努力是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产生好的业绩;另一方面,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对于留住优秀员工也相当重要。由于工作生活失衡导致的家庭、健康甚至死亡问题对企业和员工无疑都是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把“工作与生活平衡”作为“全面薪酬”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方面给员工提供这样一种非物质激励。

  跷跷板的平衡艺术:工作向左,生活向右

  那么,企业如何适时适量地支付这项“隐性薪酬”,让员工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呢?

  录用个人特征、志向兴趣符合岗位任职资格的求职者,实现人岗匹配

  企业如果招聘到一位不合适的员工,即使该员工使出浑身解数、筋疲力尽,也无法很好履行岗位职责,必然会造成工作和生活失衡,所以企业做出录用决策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求职者的能力,其性别、年龄、家庭、健康状况等个人特征是否与工作岗位相符同样非常重要;此外,时间和精力分配仅仅是“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表象问题,兴趣需求得不到满足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所以招聘时,面试官还要和应聘者充分沟通,看岗位是否符合他的志向兴趣,否则对员工和企业都将造成遗憾,最终“不欢而散”。因此,在招聘录用时就必须实现人岗匹配,把潜在的工作生活不平衡的因素“扼杀在摇篮中”。

  开展宣传教育,对员工和管理者贯彻“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观念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往往只强调工作,而忽视生活。过去,社会通过树立象陈景润、焦裕禄这样的榜样来鼓励人们积极工作。但是,现代人面对匆忙的工作、拥堵的交通、纷繁的生活,必须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必须强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的观念。这个观念不仅仅要贯穿到员工心中,对于管理者来说同样重要,管理者必须有一颗关心员工生活的心,一方面让员工知道上级在关心他,另一方面要从企业的角度帮助员工真正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

  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举办一些讲座、沙龙等交流活动,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员工和管理者接受一些新的观念,比如:

  工作和生活是一块硬币的两面,互为补充,互为因果。生活幸福和安宁的人才能保持持续的工作热情,使得事业有成,进而家庭和睦,形成良性循环。

  不要以被人称为“工作狂”为荣。长期自我强迫、超负荷工作可能会导致没有了生活情趣,逐渐变得情急浮躁、性情冷漠、刚愎自用、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家人的感受,缺乏付出和获得爱的能力。

  人力资源经理在培训中,还可以将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员工分享,比如:

  德国人非常尊重个人生活时间,他们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钓鱼、日光浴等休闲活动。但他们在工作时也是异常认真、一丝不苟的。

  美国总统里根卸任时,继任者询问担任总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他郑重地告诫道:一定要重视家庭生活。

  美国星巴克、华互银行、波音、亚马逊等公司的管理人员,周末绝不加班,他们的观念是在休息时间因工作打扰别人,是极失礼的。

  美国食品杂货连锁店威格曼食品市场(WFM),非常重视员工工作和生活平衡,其员工流动率仅为8%,几乎年年获得最佳雇主称号。他们认为,员工的替代成本是该岗位薪水加福利的1.5倍,假如每年能留住20名打算离职的员工,就等于节省了260万美元。

  台湾宏碁(Acer)公司董事长王振堂以身作则,每天晚上七点就开始催下属离开,不要加班。

  据调查,管理者职位越高,越注重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们尽量做到早餐和晚餐跟家人一起吃,遇到对家人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他们绝不在时间冲突时向工作安排让步,恪守对家人的约定承诺,保持家人对自己的信赖,不打乱家庭生活的节奏。当然,这需要顶住上司、同事,甚至下属的不少压力。

  A女士和丈夫都是公司高管,每天早出晚归,无法保证小女儿按时吃饭,结果女儿被检查出了严重的胃病,她倍感内疚。后来她换了份普通的工作,月薪只有过去的30%,但她每天能够按时上下班,有充分的时间照顾女儿,感到非常满足。

  B先生的上司准备派他到外地常驻,但他的儿子刚出生,他不愿让夫人独自承担带孩子的辛劳,毅然辞职跳槽,而心里却很坦然。

  开展培训活动,辅导员工学习实现“工作和生活平衡”的技巧

  辅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来说,员工个人和企业之间,目标和利益是不尽一致的。应该辅导员工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根据自己的意愿、能力、家庭情况,事先规划好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工作和生活各自的目标。如果没有这样的系统思考,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就难以把握大局,容易迷失方向;反之,如果有了坚定的原则,就会从容不迫,随时正确衡量自己的选择是否符合最终目标,使得工作与生活达到动态平衡。

  上下级充分沟通,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合理定岗定编,科学分配工作量是员工实现“工作和生活平衡”必备的基础前提。员工应该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份内工作,哪些工作并不属于自己的岗位说明书包含的职责范围。这样,员工就可以通过与上级的合理沟通,拒绝上级要求的各种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减少角色超载的情形。

  对于上级来说,应该告诫和监督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足够投入,培养时效观念,以提高工作效率,赢得从此任务转换到彼任务的过渡时间;同时告诉员工不要以加班为荣,上班时专时专用,休息时间只关注生活。

  进行生活技巧的培训。当今企业对于工作能力的培训已经相当丰富了,但是对于员工工作外的培训却是一个新话题,可以把这个当成对员工的一种福利。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必须从工作、生活两方面共同努力,相辅相成。因此,企业一方面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工作状况对员工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相关的培训,如怎样处理家庭生活等;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内部的员工交流各自在工作生活平衡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因为一个企业内部的员工遇到的这方面的问题肯定有相类似的地方。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帮员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