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计,终日打拼职场,心理困扰,凸显精神渴望。面对日益加大的工作压力,当代职场人已由物质上的奔波转为了精神上的渴求——
职业压力大诱发心理问题
“为了按时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我们加班加点地工作,一天下。 来整个人都是灰头土脸的。繁重的工作让人喘不过气来,作息也没有规律,整个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我市一家企业上班的王女士,常常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休息的太少。
“由于人手少,任务重,公司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让我在企业中一人身兼数职,真是像哪吒似的,三头六臂都不够使。尽管待遇还算优厚,但我一直企盼的就是休假的到来,为的就是在假日里带着孩子好好去旅一趟游,撒一下欢儿,来释放一下压在我身上的压力。”
在保定市,像王女士这样承受重压的职员并不在少数。刘崇在保定市一家私企做销售总监,在朋友眼里他的生活算是颇为“风光”,可他却并不快乐,总是认为朋友们根本不理解他的苦恼,他时常还会非常郁闷地在朋友面前念叨“我要辞职”。除了加班,每周难得的休息日刘崇都要在各种娱乐场所“疯狂”一把。小半年下来,他整个人面色土灰,还长出了“熊猫眼”。有朋友劝他不要把休息日都浪费在酒吧和歌厅里,可刘崇却说,只有在那里才能让自己完全放松。
来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数据表明,中国企业员工现在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每天会产生5000个职业病人,而企业每天都因此遭受2000万元的损失。针对以上情况,心理学家介绍说,这都是压力惹的祸。员工压力大除了会反映在生理疾病、生活质量下降上,还会表现为积极性降低,没有工作热情,常感觉自己处在极度疲劳的状态,做什么事情都没意思,这样一来,员工就会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享受不到工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渐渐地,会把工作当成“混口饭吃”的营生,不仅消磨了激情、意志、还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减寿”,更有甚者,还会做出一些令人奇怪的行为。
“我们憋得慌呀!”一位药店的店长向记者坦言,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药店员工受到的委屈比常人,要多。”尽管如此,能为员工们提供“精神福利”的医药企业少之又少,而员工的这种“情感压力”长时间地积聚,会直接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
职场呼唤“精神福利”
在共有7476名来自全国各地不分年龄、收入、地位和学历的在职人士参加的“中国企业的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调查”中,结果显示,99.13%的在职白领受“压力”、“抑郁”、 “职业倦怠”等职场心理因素困扰;56.56%的被调查者渴望得到心理咨询,但却从未尝试过;79.54%的职场人士意识到“职业心理健康”影响到工作。这项调查还表明,仅有2.07%的被调查者所在企业会经常采取一些关注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举措。
“有时躺在床上,心里还想着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失眠是家常便饭,这样的日子没法再熬下去。”这种压力已经给像刘崇这样的职场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一些员工甚至出现了职业性“情感综合征”:有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精神萎靡不振……员工的不良情绪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职场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业绩、利润、市场占有率像紧箍咒一样使得一些企业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得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员工的亚健康状态已成普遍现象。
据了解,目前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一项涉及金融、通信、政府机构、IT、房地产等行业领域的调查结果表明,其中工作负荷压力较大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管理层,普通员工则感受到较大的职业发展压力,出现职业枯竭的员工接近10%。员工心理健康的变化直接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了一些企业的心病。
“其实企业强大竞争力的培养,不仅靠先进的设备、充足的资金、一流的管理,这些硬件的正常运转还必须得通过员工的自主性。员工承受的精神压力,必须得以重视。”专家表示,企业要了解、关心员工,体谅员工在紧张工作中所产生的压力,及时给予支持与肯定,让他们的心灵真正地得到开心。单一的“团队精神”不再满足日益多元化、内涵丰富的集体发展需要,企业需要依据个体的实际、适时地提供相应的“精神福利”,把员工的工作压力化解在萌芽状态中。
不能忽视的“精神福利”
面对当前日益加大的工作压力,一些员工呼吁单位增设“精神福利”,从精神层次给员工更多的关怀。
“我们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卖命’,可又有谁想过要为我们的健康‘埋单’?”整日的精神紧张让25岁的小刘看上去仿佛已经年过不惑,面对企业苛刻的工作要求和紧张的工作环境,小刘说他真是有些受够了, “好想找个清闲的活儿干,可是现在几乎没有这样的企业,真希望公司也可以体谅体谅我们这些为其卖命的员工,给点精神上的补偿。”
面对员工增设“精神福利”的要求,用人单位是怎么想的呢?在昨天的随机调查中,记者发现,在调查的20家公司中,只有28%的企业表示单位对员工有这方面的关怀,但形式比较少。其他单位,则根本不知道“精神福利”是什么。
其实“精神福利”是“EAP服务”,被称之为“员工帮助计划”,是单位对员工在精神层次的关怀,包括人际关系、职业规划、恋爱婚姻、亲子关系、压力管理、团队建设、心理咨询等内容,具体实施起来的形式很多。据统计,世界财富500强中,有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EAP项目。
“精神福利”在国外很多单位是一门必设的福利形式,但在国内还是一个新事物。此外,有些单位即使设有这种福利,形式也比较单一,大都是在员工过生日时送生日蛋糕,或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真正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很少,给员工请心理医生释放压力或调整心态的更少。要为员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重视精神层次的关怀和管理,不能单纯注重物质方面的奖励,如果能够两者兼顾,效果会更好。
如何让“疲惫之师”成为“勇猛之师”?专家表示, “精神福利”的力量不可小觑。它能消解员工在重压之下产生的不良情绪,排解精神上的不快,始终处在和谐愉快的高速运转中。有的单位过分夸大物质福利而淡忘“精神福利”,看起来减少了管理成本,却让员工受到无形的精神损伤,降低生产效率和归属感,企业苦心付出的培养成本无法收回,最终的受害者仍然是企业。当发放“精神福利”成为职场的“常规动作”,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开发出来,用人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健康成长就自然不在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