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预算管理分明是逼着你乱花钱嘛,不花完,你就是蠢才!”原广州地铁老总、白云国际机场“掌门人”卢光霖大吐苦水:地铁2号线的概算是106亿元,执行概算到结算时是88亿元,但是到头来,没有一句赞扬的话,还批评你,说你没“达概”,搞得你心灰意冷。广东两会上,代表“痛批”10年不变的“只问花钱不看效果”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1月21日《新快报》)
在现代社会,政府预算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财政收支计划,它更是政府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体现了政府全部的战略意图和政策优先方向,是保障政府施政目标达成的利器。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激烈的冲突和矛盾,如收入分配不公、环境污染严重、官僚腐败猖獗等,都需要政府以预算的手段予以干预和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实行预算制度改革成为理应政治经济改革的方向,公共预算也理应成为政府管理和施政的工具首选。好的预算管理,会使政府每投下1分钱,都想到是纳税人的钱,每1分钱起码要产生相应的效益。而不是花2分钱办1分钱的事,白白浪费了老百姓辛辛苦苦赚回来的1分钱。如何改进政府公共部门绩效,以最经济的手段、花最少的钱,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成为公共部门行政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摆脱“只问花钱不看效果”的困境,提高部门公共行政效果,公共部门就必须对自身的组织结构、制度安排以及现行的公共管理模式等进行检查、评估,找出症结,以寻求改革和创新之路。于是,西方国家开始把私营部门的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运用到政府公共部门之中,政府改革中出现了用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的潮流,出现了注重管理而不是政策,注重绩效评估和效率。美国绩效预算的成功实践,可以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绩效预算,是指政府首先制定各部门有关的事业计划和工程项目,并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与绩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所需要的支出费用,然后再来编制预算。绩效预算关注的不是预算的执行过程,而是执行的结果。绩效预算既是预算方法的重大改变,又是整个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绩效预算的核心是通过制定公共支出的绩效目标,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从注重资金投入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支出效果的管理。以绩效为本,结果导向的政府绩效预算改革,采取了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公共预算改革策略,提高了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成为持续改进和提高政府部门绩效的公共预算新模式。美国推行绩效预算以来,尤其是克林顿政府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财政由大幅度的赤字变为了盈余,政府效率显著提高。毫无疑问,绩效预算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技术指标,对我国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部门预算是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公共资源特别是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稳固财政基础,增强调控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不仅是规范预算管理模式的要求,更是政府部门科学执政的具体体现。需要指出的是,绩效预算是建立在重视绩效的政府文化之上的,当政府文化以控制为中心转移到以绩效为中心的时候,绩效预算才可能真正建立。在我国,由于长期的“政府本位”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政府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始终处于一种无压力的松散状态。在一个“权力本位”的社会环境中,权力的行使既没有相应的制衡措施,也没有外在有效的监督。各级政府部门将很多精力用于运用各种手段对有限的财政资源进行争夺,常常是哪里工作问题比较严重,就追加预算,这就导致“会哭的孩子多吃奶”。实行绩效预算,必须将政府各部门单位只讲做事花钱不讲效率的观念彻底转变过来,牢固树立先讲绩效、再讲做事花钱的观念,把关注点转移到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科学合理高效地安排、编制和执行预算上来。
绩效预算的实质是对政府和市场职能的重新界定,是对政府支出范围的一种约束,这是目前转型期中国社会,特别是财政理论界对于绩效预算所赋予的历史期待。因此,综观中国历经的公共预算改革,在取得稳步成果的背后,弥补制度性缺口的隐性要求越发强烈,公共预算改革走到现在,历史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绩效预算改革上。